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看牙時,家長請不要做這些事

給大家提個小問題:一位埋頭玩手機的家長, 在什麼地方最受歡迎?作為一名兒童牙醫, 我的答案是:兒童口腔診室。 ——這意味著家長和孩子都十分平靜和放鬆, 這是孩子、牙醫和家長們都夢寐以求的狀態。

或許也有同行給出的答案是:候診區。 許多兒童牙醫認為, 當家長不在診室中的時候, 孩子和醫生的狀態都會更好。 我理解這樣的做法, 很多時候確實奏效。

但是考慮到大多數家長會希望自己在場, 而且也有不少年齡較小(4歲以下)的孩子需要家長的陪伴, 因此按我個人的經驗, 診室裡有一名家長陪同孩子為好;有時,

Advertisiment
出於“策略需要”, 也可能會請家長在診室外等候。 ——無論家長陪伴與否, 大部分情況下對治療的結果影響都不大, 因此建議家長選擇信任的醫療機構, 並接受診室規則。

如果做到從孩子出牙起就做好護理, 並每3-6月定期看牙醫常規檢查的話, 孩子會很容易適應看牙的過程, 也很少會遇到困難的情況。 在本文中討論的是, 家長可以做些什麼, 來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看牙, 來幫助有“潛在合作傾向”的孩子過渡到“合作”的狀態。

從經驗來年, 稍大一些的孩子就可以爭取在治療中合作的可能了。 2歲以上就有部分孩子能配合治療, 3歲以上大部分孩子都能配合, 4歲以上絕大部分都可以配合。 因此, 當家長決定要帶孩子看牙時,

Advertisiment
一些做法常常會令“局勢”緊張, 常見的情形如下:

治療前

嚇唬:“你再不刷牙就找牙醫拔牙”、“看牙時不聽話就打針”、“牙齒殺神經疼死了”

無用的保證:“看牙一點都不痛”、“讓醫生看一眼就好了”

不必要的安撫:“寶寶一點都不用擔心哦”、“沒什麼好怕的”

行為傳染:“哎呀媽媽明天就要去看牙了, 怕死了”、“姥姥上次拔牙可疼了”

這些話傳遞給寶寶的資訊都是疼、可怕、緊張, 要知道, 焦慮的情緒是會傳染的。

合適的做法是:

請藏起自己及家人對看牙的恐懼, 讓沒有牙科看診焦慮的家長陪同孩子就診。

使用正面鼓勵:你看媽媽洗牙以後牙齒好亮, 牙醫會幫你把牙齒變白變漂亮

溫和而堅定地解釋看牙的必要性:健康的牙齒更漂亮,

Advertisiment
吃飯更香身體棒

合理的形容:如果孩子追問, 可以簡單地告知可能會用到的“牙醫的小工具”, 比如小鏡子、小噴頭, 小刷子, 小勺子, 小夾子, 給牙齒用的催眠水, 而避免說牙鑽、拔牙鉗、打洞、打麻藥等。

看繪本或動畫片:可以提前給孩子看一些看牙有關的繪本以及動畫片, 幫助孩子理解看牙的必要性和大概的過程。

治療中

通常, 牙醫檢查了孩子的牙齒後, 會和家長交代病情, 告知治療計畫、時間、費用等, 家長需要告知孩子的全身情況、藥敏史等, 如果有什麼特殊要求也可以在此時溝通。

如果有可能, 這部分溝通最好是不要當著孩子進行, 涉及到打麻藥、拔牙、根管治療(殺神經)等操作時, 家長不要高聲重複, 牙醫會用自己的語言和孩子溝通治療過程。

Advertisiment

當治療開始之後, 家長需要做什麼?大多數時候什麼都不需要做, 在指定的地方靜靜坐著就好啦。 有少數的家長可以做到在不影響治療的情況下適時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 但是很遺憾, 很多家長的表現是這樣的:

不可避免的焦慮和緊張:坐立不安, 經常走到大夫或護士旁邊, 或者緊緊拉著孩子的手, 不停地說“沒事啊, 媽媽在” 、“寶寶不用害怕, 一點也不疼!” ——這傳遞給孩子的資訊其實是“可怕”、“會疼”。

心疼:各種覺得娃受罪, 各種掉眼淚, 擔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的確, 看牙不是一個很舒適的過程, 但在現代技術的幫助下, 基本在孩子的生理承受範圍。

消極的暗示:我們寶寶就是膽小啊,

Advertisiment
就是怕疼啊, 就是敏感易吐啊, 我們家牙齒就是天生不好啊——可以想見這種話平時也經常說, 孩子會受到消極強化。

不合適的提問:打麻藥會不會影響大腦?看牙會不會疼?打麻藥會不會疼?殺神經是不是很疼?拔牙會不會很疼? ——這些問題可以問, 但請在治療前問, 不要當著孩子問。 上述問題的答案分別是:不會、可能會(有辦法)、有點兒、不會(有麻藥)、不會(有麻藥)。

重複或誇張醫生的指令:漱口快漱口!閉上眼睛不許睜開不許睜開!不然就看不見了!——請自行想像各種急促的語調和高亢的聲音。

越過醫生直接給孩子指令:張開嘴巴張大點兒!不許動!——請讓醫生成為治療中唯一的主導。

質疑各種操作的必要性:可不可以不拍片子?不打麻藥?不殺神經?——牙科片子輻射劑量很小;打麻藥不影響智力不影響發育不影響大腦;殺牙神經不影響腦神經, 乳牙不影響恒牙神經。

分散醫生的注意力:在治療中各種提問——當天的治療計畫應治療前溝通,口腔保健知識治療後溝通。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極少數家長能做得很好,但是如果自己感覺緊張的話,不要試圖這麼做,讓醫生和孩子成為交流的主體,在我們的診室另有分散注意力的法寶是播放動畫片。

不遵守診室的規則:可不可以不脫鞋子?可不可以父母都陪著?可不可以給孩子邊看牙邊看手機?——這些規則看似對治療本身影響不大,但是如果讓孩子覺得這些規則都不必遵守的話,通常孩子也很難接受治療中的其他要求。

當孩子哭鬧時,如果醫生請家長離開診室,一般是希望給孩子一個平靜下來並接受現實的機會,如果家長反復說“你再哭我就出去了”,但仍留在孩子的視線裡,孩子很難平靜下來。——家長可以選擇不接受這樣的規則,但最好是事先溝通,或者在覺得孩子的哭鬧程度超出承受力時提出暫停治療。

治療後

醫生和護士在寫病歷收費之外,會交代治療後注意事項,與家長溝通孩子的口腔保健措施,交代下一次的治療計畫,給孩子鼓勵或獎勵。

家長的正面鼓勵在這時可以可著勁兒用,女孩誇漂亮,男孩誇勇敢,這些都沒錯的。但是,我們並不建議過多使用物質獎勵或誘惑,讓孩子認識到,看牙其實是在幫助自己,家長和牙醫也都是在幫助自己的牙齒恢復健康,這本身已經是最好的獎勵。

牙齒的美觀改善,尤其是前牙,通常會帶來很強的正面動力,另外,疼痛的消除,咀嚼能力的增強也是孩子能直觀感受到的,讓孩子自己去體會這些美好的感覺,看牙就會越來越順利。

乳牙不影響恒牙神經。

分散醫生的注意力:在治療中各種提問——當天的治療計畫應治療前溝通,口腔保健知識治療後溝通。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極少數家長能做得很好,但是如果自己感覺緊張的話,不要試圖這麼做,讓醫生和孩子成為交流的主體,在我們的診室另有分散注意力的法寶是播放動畫片。

不遵守診室的規則:可不可以不脫鞋子?可不可以父母都陪著?可不可以給孩子邊看牙邊看手機?——這些規則看似對治療本身影響不大,但是如果讓孩子覺得這些規則都不必遵守的話,通常孩子也很難接受治療中的其他要求。

當孩子哭鬧時,如果醫生請家長離開診室,一般是希望給孩子一個平靜下來並接受現實的機會,如果家長反復說“你再哭我就出去了”,但仍留在孩子的視線裡,孩子很難平靜下來。——家長可以選擇不接受這樣的規則,但最好是事先溝通,或者在覺得孩子的哭鬧程度超出承受力時提出暫停治療。

治療後

醫生和護士在寫病歷收費之外,會交代治療後注意事項,與家長溝通孩子的口腔保健措施,交代下一次的治療計畫,給孩子鼓勵或獎勵。

家長的正面鼓勵在這時可以可著勁兒用,女孩誇漂亮,男孩誇勇敢,這些都沒錯的。但是,我們並不建議過多使用物質獎勵或誘惑,讓孩子認識到,看牙其實是在幫助自己,家長和牙醫也都是在幫助自己的牙齒恢復健康,這本身已經是最好的獎勵。

牙齒的美觀改善,尤其是前牙,通常會帶來很強的正面動力,另外,疼痛的消除,咀嚼能力的增強也是孩子能直觀感受到的,讓孩子自己去體會這些美好的感覺,看牙就會越來越順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