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上將排便延遲或排便困難超過2周的情況稱為便秘。 兒科門診經常會接診到有便秘問題的寶寶, 這些寶寶往往有“正常”量的飲食, 然而就是大便乾燥或幾天不排大便, 有時甚至出現劇烈的腹痛、排便時痛苦萬分、大便帶血等諸多狀況。 遇到這些情況應該怎樣正確解決呢?下面專家將為爸爸媽媽們揭開難題。
寶寶便秘的最常見原因1.隨著社會的進步, 人們的生活水準逐漸提高, 以往的一些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發生了變化, 餐桌上高脂、高蛋白飲食增加, 而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成分減少, 這是導致寶寶便秘的常見原因。
Advertisiment
2.一些寶寶偏食, 故進食量雖然“正常”, 但結構不夠合理。
3.一些學齡前的寶寶, 因為自理能力較差, 離開爸爸媽媽不會自己處理排便過程中的問題;或者由於爸爸媽媽給寶寶養成了一些不良的排便行為, 如:為了能讓寶寶去排便, 常以附加玩具或活動來吸引寶寶, 致使寶寶在排便時注意力分散, 即便有排便的感覺也沒有及時排便。
4.大便過於幹硬, 使寶寶在排便過程中損傷肛周皮膚黏膜, 造成肛裂、大便帶血, 故感覺排便是一件痛苦萬分的事情, 致使寶寶不願排便, 以此惡性循環。
5.還有一些寶寶認為排便時間長會影響玩耍, 經常忍著大便去玩耍, 從而導致便秘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6.一些家庭中有慢性便秘的家族史,
Advertisiment
7.有些寶寶本身有盆底肌功能障礙, 由於未能得到早期的診斷和干預, 形成了種類不同、程度不同的一系列排便問題。
寶寶便秘的正確處理發現寶寶便秘後, 應及時查找原因, 對於大一些的寶寶可到醫院進行盆底肌功能檢查, 對便秘進行正確分型, 以便採取正確的處理。 當然很多檢查需要寶寶的配合, 故這項檢查大多會在大年齡段寶寶中進行。
如果檢查結果明確為慢性便秘, 應從以下幾方面予以注意:
1.調整生活方式
寶寶的飲食中, 要增加纖維素及水分, 即在日常的膳食中增加一些“粗糧”, 如玉米、紅薯;增加長纖維的蔬菜,
Advertisiment
適度的運動(如跑步), 可促進胃腸蠕動。
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 結腸活動在早晨醒來及餐後最為活躍, 建議便秘的寶寶可以根據日常作息等具體情況, 在每天晨起或餐後2小時內嘗試排便, 每次時間不超過5分鐘, 用力適中。 排便時集中注意力, 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擾, 如看書、看報、看電視、聊天、玩遊戲, 爸媽也要避免不停地催促寶寶, 更不要惡語相加。 同時要適時地給寶寶灌輸這樣的常識:排便是人類日常生活中像吃飯睡覺一樣不可缺少、必須做好的一件事情。
2.精神心理治療和生物回饋
Advertisiment
這裡所強調的心理治療主要是儘量避免寶寶因為便秘的痛苦所造成的的惡性循環, 即避免排便時因肛裂造成的疼痛和對出血而形成的恐懼感, 致使寶寶不敢排便。
對於經常便秘的寶寶, 爸爸媽媽可以在早晨提前叫寶寶起床, 同時在平日的語言中不要說這些話, 如:“因為拉臭臭的時間那麼長, 上幼稚園都遲到了”“不拉臭臭會讓肚子痛, 還得花時間上醫院, 花錢看病, 打針吃藥”。
便秘形成後, 可根據醫生檢查結果進行生物回饋治療。
3.藥物治療中避免使用強力導瀉藥
尤其要避免較長時間使用強力導瀉藥, 因為這樣做不僅於事無補, 還會導致機體及腸道內環境紊亂, 加重便秘或導致機體內環境紊亂等併發症。
Advertisiment
甘油灌腸液應儘量避免長期使用, 因為這些高滲的藥物在腸腔內會吸收腸壁內的水分, 影響腸道局部應有的水平衡。
最初的家庭治療可口服一些益生菌, 改善腸道內環境, 小嬰兒可嘗試肛門局部刺激。 如果這些簡單的方法使用後均無效, 便秘持續時間長並影響到了日常生活, 應該儘快到專科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以便能及時發現一些器質性疾病。
4.還有一些非藥物的有創或無創治療
如結腸水療, 中醫針灸、按摩、敷藥, 骶神經調節, 手術等。 這些治療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或直接參與下進行, 切不可自己嘗試。
影響排便的常見器質性疾病
以下5種常見的器質性疾病會導致寶寶的排便間隔時間延長。
1.某些寶寶會從出生後數月開始出現排便間隔時間逐漸延長, 甚至每週1次大便的情況,但他們的大便性狀較軟,可不成形,排便無痛苦,每次大便量較多,寶寶的腹部膨隆,此時應注意先天性巨結腸,需到專科醫院進行診治。
2.一些寶寶自幼反應差、皮膚粗糙、智力發育落後、軀體生長落後、有特殊面容,當寶寶出現這些狀況時,寶爸寶媽應注意了,這是寶寶甲狀腺功能減低症的標誌。
3.如果寶爸寶媽發現寶寶的脊柱有小凹陷或毛叢、下肢運動及感覺出現問題、排尿出現問題,應該注意寶寶是否罹患脊柱疾病。
4.如果寶寶在小嬰兒期曾因低鈣血症出現抽搐、在行走時容易跌倒、活動後腿疼,且未規律補充鈣劑,這些狀況應該注意低鈣血症。
5.對於小年齡段的寶寶,寶爸寶媽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肛周皮膚是否完好,因為一些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會因肛周皮膚濕疹導致肛周紅腫,寶寶排便時會有不適感。這種情況要根據醫生的囑咐更換餵養方式。
便秘可能造成的兒科急診1.腹痛
這是最常見的兒科急診之一,由於糞便堆積在末端結腸或直腸,造成上段腸痙攣,從而形成較為嚴重的持續性腹痛,這些寶寶往往有長時間未排大便的病史。寶寶會出現的症狀害死持續性腹痛,在左下腹可觸及糞塊,大便排出後腹痛緩解。
2.便血
長時間便秘的寶寶,會因大便硬結排出時刺激肛門,造成肛門末端皮膚出現裂紋,由於疼痛的刺激會使寶寶在排便時哭鬧,或出現痛苦表情。寶寶便血多為鮮血,並包裹在大便表面,大便軟化後症狀可緩解或消失。
便秘雖是一件很普通的臨床事件,但患病寶寶及寶爸寶媽是非常痛苦的,嚴重地影響了家庭的正常生活。不過,這種狀況在很多情況下也是可以糾正的,寶爸寶媽可參照以上提供的方法和建議進行操作,助寶寶早日擺脫便秘的折磨。
甚至每週1次大便的情況,但他們的大便性狀較軟,可不成形,排便無痛苦,每次大便量較多,寶寶的腹部膨隆,此時應注意先天性巨結腸,需到專科醫院進行診治。2.一些寶寶自幼反應差、皮膚粗糙、智力發育落後、軀體生長落後、有特殊面容,當寶寶出現這些狀況時,寶爸寶媽應注意了,這是寶寶甲狀腺功能減低症的標誌。
3.如果寶爸寶媽發現寶寶的脊柱有小凹陷或毛叢、下肢運動及感覺出現問題、排尿出現問題,應該注意寶寶是否罹患脊柱疾病。
4.如果寶寶在小嬰兒期曾因低鈣血症出現抽搐、在行走時容易跌倒、活動後腿疼,且未規律補充鈣劑,這些狀況應該注意低鈣血症。
5.對於小年齡段的寶寶,寶爸寶媽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肛周皮膚是否完好,因為一些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會因肛周皮膚濕疹導致肛周紅腫,寶寶排便時會有不適感。這種情況要根據醫生的囑咐更換餵養方式。
便秘可能造成的兒科急診1.腹痛
這是最常見的兒科急診之一,由於糞便堆積在末端結腸或直腸,造成上段腸痙攣,從而形成較為嚴重的持續性腹痛,這些寶寶往往有長時間未排大便的病史。寶寶會出現的症狀害死持續性腹痛,在左下腹可觸及糞塊,大便排出後腹痛緩解。
2.便血
長時間便秘的寶寶,會因大便硬結排出時刺激肛門,造成肛門末端皮膚出現裂紋,由於疼痛的刺激會使寶寶在排便時哭鬧,或出現痛苦表情。寶寶便血多為鮮血,並包裹在大便表面,大便軟化後症狀可緩解或消失。
便秘雖是一件很普通的臨床事件,但患病寶寶及寶爸寶媽是非常痛苦的,嚴重地影響了家庭的正常生活。不過,這種狀況在很多情況下也是可以糾正的,寶爸寶媽可參照以上提供的方法和建議進行操作,助寶寶早日擺脫便秘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