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睡覺打呼有哪些原因及護理方法

寶寶睡覺時經常打鼾媽媽們一定要注意, 不要以為是孩子睡的香, 有可能孩子是患了小兒鼾症。

你家的寶寶睡得特別熟的時候打呼嗎?我一直覺得上了年紀的人才會打呼, 那麼小的孩子也存在打呼的現象?這是遺傳了他爸的?還是白天玩的太累了造成的?

星寶寶小編說:

打呼原因1:腺樣體肥大

腺樣體是位於鼻腔後面鼻咽頂上的一團淋巴組織, 寶寶抵抗力弱, 經常感冒, 可引起腺樣體發生炎症而變得肥大, 易堵塞呼吸道, 使呼吸道經常處於狹窄狀態, 影響通氣口。 由於呼吸不暢, 寶寶便張口呼吸,

Advertisiment
這樣氣流通過咽腔時, 振動了軟齶或懸雍垂, 就會出現打呼聲。

解決之道:根據寶寶的身體狀況, 在飲食方面適當調理。 平時應叮囑寶寶多喝水, 吃一些有營養又容易消化的食物, 如米粥、豆漿、菜泥、蛋湯等;還可多吃些蔬菜、水果、豆類, 如青菜、番茄、胡蘿蔔、黃豆、豆腐、梨等。

打呼原因2:支氣管炎

支氣管受到炎症刺激時痰液增加, 而寶寶缺乏咳嗽排痰能力, 痰液由支氣管的纖毛擺動運送到咽喉部後無法排出, 形成氣道的相對狹窄, 氣流通過時就產生振動, 發出呼嚕聲。 這種情況下的聲音即使在白天也能聽見。

解決之道:夜間睡眠時為寶寶蓋好被子, 防止受涼。 在初春傳染病多發的季節, 儘量避免帶寶寶去人口密集、空氣污濁的場所。

Advertisiment
如果家裡的大人出現感冒症狀, 應及時與寶寶進行隔離, 以避免傳染。 家人不要在室內吸煙, 每天開窗通風,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打呼原因3:鼻炎

寶寶處在生長發育期, 免疫機制還不完善, 抵抗力相對較低, 極易患上鼻炎, 主要症狀為連續打噴嚏、鼻癢、鼻塞、流清水樣鼻涕, 影響寶寶的學習和生長發育, 鼻塞會造成寶寶打呼, 張口呼吸。

解決之道:臥室內可以使用負離子發生器淨化空氣, 經常開窗通風, 保持空氣清新流動。 對家居環境的裝修儘量使用綠色環保的裝修材料, 避免鼻炎發生。 只要天氣好, 每天都要帶寶寶在室外活動2個小時, 鍛煉寶寶身體, 增強抵抗力。

打呼原因4:扁桃體腫大

扁桃體位於口咽部, 正是氣道的樞紐位置。

Advertisiment
寶寶由於年紀小, 氣道空間相對也較小, 所以顎扁桃體若稍微肥大, 就容易造成呼吸道的阻塞, 以至於形成打呼。 扁桃體肥大的原因包括:先天性扁桃體肥大, 或因感染造成扁桃體組織腫脹、分泌物增多。

解決之道:媽媽每天收聽天氣預報, 根據天氣情況及時為寶寶加減衣服。 3歲以上的寶寶, 可以每天用淡鹽水漱口, 起到預防扁桃體發炎的作用。 如果扁桃體肥大已阻擋呼吸道, 影響正常呼吸時, 可諮詢醫生, 考慮切除扁桃體。

打呼原因5:肥胖

肥胖寶寶的呼吸道周圍被脂肪填塞, 使呼吸無法順暢, 當軟齶與咽喉壁之間的震動頻率超過30赫茲時, 就會出現打呼聲。 如果打呼的寶寶肥胖, 先要想辦法減肥, 讓口咽部的軟肉消瘦些,

Advertisiment
呼吸管徑變寬, 呼吸也會變得較順暢。

解決之道:當寶寶4~5個月大開始添加輔食時, 媽媽就應以健康為導向, 如以蘋果泥、柳橙泥等纖維質高的食材為主。 到了7個月以後, 多添加果泥、蔬菜泥等讓寶寶有飽足感的食物。

平常應讓寶寶多喝水, 千萬不可讓寶寶從小就習慣喝糖水, 以免寶寶不長高反而長肉。 平時不要以食物作為安慰劑, 只要滿足寶寶的食欲即可, 不要擴張寶寶的胃口, 以免食量愈來愈大。 讓寶寶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 讓血糖緩慢上升, 使中樞神經產生飽足感, 減少食量。 儘量讓寶寶運動, 像跑跳、玩玩具等都可以, 只要有流汗, 就達到運動、瘦身的目的。

打呼原因6:奶塊淤積

有些新生寶寶有時也會“打呼嚕”,

Advertisiment
這是由於吞噎的關係, 有些寶寶的喉部會有奶塊淤積, 一方面使嬰兒吃奶不順, 另一個結果就是使氣道不順, 造成嬰兒睡眠時打呼嚕。

解決之道:媽媽給寶寶喂好奶後, 不要立即將寶寶放下睡覺, 而應將他抱起, 輕輕拍其背部, 就可以防止寶寶因奶塊淤積而打呼嚕。 如果奶塊淤積較嚴重, 只需要往鼻腔裡滴1~2滴生理鹽水, 稀釋一下奶塊就可以了。

打呼原因7:睡姿不好

有的寶寶睡覺時, 姿勢不好。 如果寶寶白天玩得很累, 睡眠時長時間臉孔朝上, 一旦熟睡時, 容易因舌根下墜或口水流入氣管而造成打呼。 趴睡時, 胸腹部受壓, 口鼻也易被枕頭或被子捂住, 也使呼吸道不順暢, 從而形成打呼。 此外趴睡時間過長, 會造成頭面部和口腔的骨骼變化, 有的還可能成為畸形。

最佳的睡眠姿勢以側位為主,多取右側臥位,配左側臥位,身體自然屈曲,適當配合仰臥位。右側臥位,肢體自然屈曲,使全身肌肉筋骨放鬆,又能使體內臟腑保持自然位置,利於消除疲勞和保持氣道通暢。當然,睡眠的姿勢不可能一成不變,有人觀察,一夜之間,總得翻身20~45次,以求得舒適的體位,只是總以側臥的習慣為好,不要養成趴睡的習慣。

解決之道:平躺時打呼的寶寶,媽媽可輕輕讓寶寶側頭或側身睡,會緩解打呼。

有的還可能成為畸形。

最佳的睡眠姿勢以側位為主,多取右側臥位,配左側臥位,身體自然屈曲,適當配合仰臥位。右側臥位,肢體自然屈曲,使全身肌肉筋骨放鬆,又能使體內臟腑保持自然位置,利於消除疲勞和保持氣道通暢。當然,睡眠的姿勢不可能一成不變,有人觀察,一夜之間,總得翻身20~45次,以求得舒適的體位,只是總以側臥的習慣為好,不要養成趴睡的習慣。

解決之道:平躺時打呼的寶寶,媽媽可輕輕讓寶寶側頭或側身睡,會緩解打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