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成長過程中, 逐漸出現怕生、愛模仿、逆反、喜歡和大人作對等種種日常行為, 常讓父母困惑和措手不及:
網友壹壹媽咪:寶寶開始不聽話了
3月份時就送寶寶入園,
雖然學到了很多本領,
老師也說她很聽話,
可是回到家裡卻是相反的情況。
要大小便時已經會叫了,
也會自己去坐便盆,
可這一陣子尿尿時卻不願意叫人,
而是站著拉;更壞的,
她居然學會躺在沙發上,
把腳架在登子上拉。
大人說她也不聽,
要不就是嘻皮笑臉,
要不就是大哭……
網友萱寶寶媽咪:她總說“這是我的”
她兩歲以後,
最常說的就是:這是我的!不單單是跟其他小朋友說,
Advertisiment
比如, 我有的時候會稱我自己的媽媽——萱外婆為外婆。 然後我說“讓我外婆怎樣怎樣怎樣……”但凡這個時候, 萱寶准跟我急, 必定說的是:這是我外婆!如果我跟略微一強, 小傢伙馬上會頓足會急:是我外婆!是我外婆!不是你外婆!
她很認真的, 不是矯情……
在寶寶反常行為背後都有心理上的原因, 下面9種常見社會行為, 媽媽不妨對號入座看一看究竟是哪種心理在“作祟”。
害羞行為
認生是每個寶寶都會經歷的發展階段, 有些長大後自然會減低, 有的則會持續一生, 這與寶寶個人的氣質有關。 有些活潑外向, 有些則容易害羞, 這是很自然的現象。
處理方式:
寶寶害羞,
Advertisiment
自身因素可能與孩子身材過胖、過瘦、身體有缺陷, 或是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有關。 家庭因素可能是父母要求過高或過度保護, 例如, 父母如果萬事要求完美, 可能使孩子因經常擔心事情做不好而挨駡, 產生膽怯或害羞的情緒;而過度保護會使孩子難以克服陌生、焦慮, 害怕與人接觸, 長久下去可能會使孩子產生自卑的性格, 有礙其發展。
若寶寶有過度害羞的毛病, 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 專家建議, 此時父母應多鼓勵孩子與人接觸,
Advertisiment
模仿行為
模仿是人社會行為的重要部分, 與學習問題、解決能力有極大的關聯, 也是檢查嬰幼兒心智成長的重要依據。 嬰兒到三四個月時才會模仿, 如模仿媽媽的各種動作等, 期待與媽媽建立關係。
孩子3歲左右, 就會開始展開模仿遊戲, 瘋狂的模仿周圍的人, 並顯得樂在其中。 常見有由模仿父母舉止行為, 以此來瞭解成人的世界或表達自己的感受。
處理方式:
雖然早期的嬰兒模仿只是一種反射驅使行為, 不是真正的模仿。 但父母還是可以多與孩子互動, 如張嘴、吐舌等, 可提供寶寶感興趣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