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秋令血燥怎麼辦?

最近剛剛立秋, 天氣較為乾燥, 寶寶皮膚問題接踵而來, 皮膚乾燥導致瘙癢、起屑等一系列問題皮膚。 面對這些問題足以讓父母抓狂, 那麼如何解決這些皮膚問題?

玲玲從出生到現在已經2歲了, 爸爸媽媽把玲玲照顧得無微不至, 但是一到秋天媽媽總是發現玲玲到處雙手摸擦, 直到皮膚發紅也不停止, 發癢期間玲玲經常哭鬧, 有時時間長了, 玲玲皮膚偶有抓破, 任由媽媽和奶奶怎麼進行處理都無濟於事。 這是典型的秋令血燥引起玲玲皮膚發癢。 建議玲玲媽媽給玲玲多吃甜味的水果和時令蔬菜,

Advertisiment
同時建議玲玲媽媽不能一味的阻止玲玲雙手摩擦的行為, 只要玲玲的“血燥”潤和, 邪風自下, 便會回復正常。

眾所周知, 巨癢難忍的幼兒寶寶脾氣很“倔”, 常常身體上稍有癢意, 就會用雙手不斷摸擦, 直至皮膚通紅也不止, 搞得全家都圍寶寶轉而束手無測。 祖國醫學認為寶寶的秋令皮膚發癢是由“血燥”所引發的, 血燥則生風, 風邪主癢。 通常寶寶秋令膚癢的緣由可以分為三種, 陰血虧虛生風致癢、五志化火血熱生風致癢、飲食不節濕熱生風致癢。

中醫所說的“風”, 是一種比喻說法, 因為風有發散、走穿、上癢的特性, 所以當身體出現發癢、紅熱、腫塊的時候, 中醫就認為與風有關。 中醫把秋令發癢統稱為風瘙癢, 《諸病源候論》載“風瘙癢”之名,

Advertisiment
認為“風瘙癢者, 是體虛受風, 風入肌理, 與血氣相搏, 而俱往來於皮膚之間, 邪氣微, 不能衝擊為痛, 故但瘙癢也”。 血燥瘙癢常發生在秋冬季節, 夜間睡眠時瘙癢加重, 常常影響寶寶睡眠。 每遇瘙癢時, 寶寶則會煩惱焦慮, 神情緊張。

中醫分析症因1:陰血虧虛生風致癢

陰血虧虛是寶寶皮膚發癢的主要原因之一, 指的是寶寶先天肝腎不足, 陰精虧虛, 精血不足無以潤養肌膚, 陰虛血燥, 風動致癢;有的寶寶是出生就病, 長期疾病後出現體虛, 氣血虧虛, 皮膚失去濡養, 血虛生風而癢。 如果媽媽可以很好地熄風補血或是滋陰養血, 則可以讓寶寶的秋令發癢得到逐步改善, 通常症狀僅維持數天即可緩解。

寶寶陰血虧虛生風的常見症狀為周身皮膚無定處或泛發性皮膚瘙癢,

Advertisiment
夜間為重, 皮膚乾燥, 抓痕明顯, 目赤腫痛, 心煩不眠或夜寐啼哭, 小便短黃, 舌紅苔黃, 脈弦數。

育兒建議:飲食餵養重規律 多水果

1.採取規律的餵養習慣

在合理的餵養寶寶時, 需要關注寶寶飲食的規律性, 每天的早中晚三餐需及時就餐, 保證食量, 午後可以適當增加點心餐。

2.少食用膨化熱性食物

對於寶寶的飲食偏性需要講究平衡, 不可一味為滿足寶寶的口味而大肆食用高熱量膨化食物。 通常市場上的寶寶零食或是營養品多為膨化品或是油炸之類, 此類產品多屬熱性食品, 長期、過多食用, 會干擾寶寶養成規律的消化系統, 容易引起陰血虧虛而生風。

3.補充甘甜味的水果

Advertisiment

媽媽都知曉日常寶寶需求的維生素, 所以常會給寶寶食用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一般多會選擇甜味屬性的果蔬。 充足的果蔬可給予寶寶足夠的維生素, 且血虛的寶寶適宜每週給予寶寶甜味的菜肴。 中醫認為甜味能養心, 心能生血, 可平息虛風, 預防陰血虧虛而膚癢。 當然媽媽們也需要思考如何把甜味的蔬菜作為佳餚, 可以讓寶寶適當食用。

專家意見:保證睡眠時間 清除體內垃圾

1.保持寶寶充足的睡眠時間

媽媽需要督促寶寶按時就寢, 養成有規律的睡覺習慣, 重視睡眠的時間和品質。 中醫認為, 晚間8點到次日淩晨8點為寶寶養陰氣的時間, 與白天養陽氣互為陰陽平衡。 如果夜間寶寶頻繁玩鬧, 就會使陰氣不足, 時間一久,

Advertisiment
容易引起陰血虧虛而生風。 調節寶寶的睡眠時間, 使寶寶在夜間安然入睡, 充足的潤養陰氣, 滋養陰血潤燥, 有利於緩解秋令膚癢之症。

2.清理寶寶體內的垃圾

寶寶的陰血虧虛變化直接影響寶寶的生理代謝。 寶寶陰血虧損, 會產生熱性病理產物, 血液越來越少, 一點一點的將寶寶身體裡的血液熬煉、消耗, 最後濃縮成痰、瘀, 成為寶寶身體的毒素和雜質。 所以, 媽媽需要清理寶寶體內的毒素和雜質, 就像魚缸裡的水, 舊的不清理, 就算是加入新水還是污濁的。

3.食療養護

寶寶的飲食需要陰陽的搭配, 可以給寶寶吃山藥、蓮子、百合, 它們是蔬菜, 也是養陰的中藥, 陰血虧虛的寶寶平時可以多吃;還有木耳、銀耳, 燉湯、煲粥都很好, 可以養陰;豬肉是涼性的,可以滋陰。

養“陰血”的美味佳餚

主料:蓮子20克、銀耳15克、木耳15克、雪梨10克。

輔料:冰糖適量、枸杞適量

做法:銀耳、木耳用開水泡開、摘洗乾淨,蓮子取出蓮心,果肉待用,蓮子果肉和雪梨切成均勻的塊。將切成的蓮子果肉、雪梨塊同銀耳、木耳、冰糖一起加滿水用小火熬制一小時。與此同時,將枸杞煮熟備用。將燉好的湯撒上枸杞即可。

功效:養陰、生血、清心、潤膚。

中醫分析症因2:五志化火血熱生風

五志化火血熱生風是寶寶秋令膚癢的原因之一,指的是寶寶天生情緒不佳,鬱而化火或是情緒易波動,久而化火生風。火不斷煎熬著陰液,日久則陰液虧虛。瀉火和穩定寶寶的情緒是媽媽平衡寶寶身體內陰液的有效方法,火瀉則陰液不耗,逐漸使寶寶體內趨於平衡,那麼寶寶的情緒易變,皮膚奇癢就會逐漸改善。寶寶五志化火而致癢的常見症狀為皮膚紅腫奇癢、煩躁、易怒、口舌生瘡,常常口渴喜喝冷飲,大便閉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數。

育兒建議:平穩寶寶情緒 調節生活習慣

1.正確對待寶寶的情緒

祖國醫學認為情緒過度也會損傷寶寶的陰血,平穩寶寶的情緒是最佳的方法。建議媽媽可多帶寶寶去公園、花圃和幼稚園,親近大自然和同齡寶寶,這樣寶寶會把注意力專注在外界而暫時淡忘皮膚上的奇癢難耐。瞭解寶寶最喜歡的活動,在寶寶情緒異常之際,給予寶寶最喜歡的活動來平穩寶寶的情緒。媽媽也需要注意,平穩寶寶的情緒並不是一味迎合寶寶的要求,需要區分哪些活動有益於寶寶的身心健康。

2.午後小睡養陰血

祖國醫學認為午後小睡可以助長體內陰血的恢復,特別對於血燥體質的寶寶更加適合養成午後小睡的習慣。寶寶的午後小睡總體可以通過養成習慣而進行,連續一周讓寶寶在午後進行1小時至2小時的睡眠可以讓寶寶養成這個習慣,有利於促進寶寶陰血的恢復。需要注意的是,午後小睡是為了養陰,平衡血燥的體質,所以需要掌握好睡眠的度。睡眠時間過長會影響寶寶夜間睡眠的時間,使寶寶在晚上異常興奮而耗血傷陰。③保持室內一定的濕度秋天性屬燥,寶寶皮膚就缺“水”了,如果寶寶本身血燥就會出現皮膚奇癢難耐。針對原因,保持寶寶外界一定的濕度,使寶寶皮膚處於一定的濕度下,有利於寶寶皮膚奇癢的緩解。室內的相對濕度為35%~65%為宜,可以通過加濕器和濕度機來維持。

專家意見:洗澡護膚 提高睡眠品質

1.勤洗澡護皮膚

血燥發癢的寶寶由於血虛生風,奇癢難耐,會不斷用雙手去摩擦致使皮膚紅腫,嚴重的會出現血絲。所以媽媽們需要多給寶寶洗澡,潤化乾燥的皮膚,同時也洗去皮膚上的細菌和汗液。媽媽也需要注意寶寶的個人衛生,勤換衣被,保持寶寶的皮膚清潔。

2.養成高品質的睡眠

祖國醫學認為夜晚睡眠養陰氣,高品質的夜間睡眠對寶寶養陰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要將嬰幼兒抱在懷中睡覺,不通宵開啟燈具,減少夜間哺乳次數,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稍微大齡一點的寶寶在睡覺前勿看電視,聽音樂。媽媽們注意保持周圍環境安靜祥和。

3.食療養護

性涼的菜肴可以瀉火,火下則陰血耗損大減,膚癢逐漸好轉。媽媽可以煮涼茶給寶寶喝。涼茶可由竹葉20克,甘草10克,金銀花20克組成。

瀉“火”養血的美味佳餚

主料:紅棗10枚、黑木耳15克、蓮子15克。

輔料:冰糖適量

做法:紅棗去皮、去核,並打成棗泥。黑木耳切成小條;蓮子去芯。將紅棗泥、黑木耳和蓮子加入適量的水煮滾20分鐘後,即可。

功效:瀉火、養血、清心、潤膚。

中醫分析症因3:飲食不節濕熱生風

飲食不節濕熱生風是寶寶皮膚難癢的原因之一,指的是寶寶過多食用魚腥海味或是辛辣油膩的食物,由於寶寶先天的脾胃功能未完善,導致脾胃功能下降,營養吸收和疏散失常,濕熱內生,時間一長,互結化熱生風。由於寶寶濕熱不能疏瀉,風不能向外透達,導致寶寶皮膚乾燥而奇癢難耐。正確的化濕熱和祛風潤燥可以改善寶寶的奇癢症狀,逐步改善寶寶的皮膚。寶寶飲食不節濕熱生風的常見症狀為全身皮膚或是局部皮膚發癢,食欲不振,心煩不眠,口苦口幹,大便閉結,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脈數。

育兒建議:注意飲食調節

1.少吃海產品

秋季也是海產品上市的佳季,媽媽為了給寶寶增強營養通常會為寶寶做海鮮類菜肴。海鮮類的食物性辛,發散,是寶寶濕熱生風的主要原因。秋令膚癢的寶寶儘量不要食用海鮮類食品,同時也忌寶寶暴飲暴食。

2.忌辛辣食物

辛辣食物都帶濕和熱,寶寶多食用會致使濕與熱內結而生風。特別是寶寶的零食,多屬於辛燥之品,媽媽需要注意寶寶每天的零食,關注零食的成分。

專家意見:化濕需開胃 多食水果和蔬菜

1.多食用蔬菜和水果

寶寶在秋令時節時,多食用蔬菜和水果。秋季主燥,時令水果和蔬菜能起潤燥的作用。潤燥的水果有秋梨、石榴、蘋果;潤燥的蔬菜有西蘭花、山藥、百合。日常飲食定時適量,葷素搭配,少吃生冷不易消化食物,餐後給予寶寶水果。

2.化濕需開胃

遵照“化濕需開胃”的原則,膚癢的寶寶由於癢忍難耐會導致食欲不振,媽媽們先從寶寶喜歡的食物著手,誘導開胃,暫時不要考慮營養價值,待其寶寶食欲恢復到平常後,再按營養的需求供給食物。

3.食療養護

性寒涼的菜肴可以清火、化濕,解熱則風邪逐漸祛去。媽媽們可以煮化濕茶給寶寶喝。化濕茶可由地骨皮20克,茯苓15克,澤瀉10克組成。

清“濕熱”的美味佳餚

主料:茯苓20克、山藥20克、薏苡仁150克

輔料:生薑適量

做法:將山藥洗淨切成小段,與茯苓切片同煎去渣取汁,加入薏苡仁同煮成粥,粥將熟時加入生薑,略煮即可。

功效:清火、化濕、祛風。 

秋季寶寶皮膚發生瘙癢是比較常見的事,父母也不必過於慌張。及時和正確的治療可以幫助寶寶儘早恢復。

可以養陰;豬肉是涼性的,可以滋陰。

養“陰血”的美味佳餚

主料:蓮子20克、銀耳15克、木耳15克、雪梨10克。

輔料:冰糖適量、枸杞適量

做法:銀耳、木耳用開水泡開、摘洗乾淨,蓮子取出蓮心,果肉待用,蓮子果肉和雪梨切成均勻的塊。將切成的蓮子果肉、雪梨塊同銀耳、木耳、冰糖一起加滿水用小火熬制一小時。與此同時,將枸杞煮熟備用。將燉好的湯撒上枸杞即可。

功效:養陰、生血、清心、潤膚。

中醫分析症因2:五志化火血熱生風

五志化火血熱生風是寶寶秋令膚癢的原因之一,指的是寶寶天生情緒不佳,鬱而化火或是情緒易波動,久而化火生風。火不斷煎熬著陰液,日久則陰液虧虛。瀉火和穩定寶寶的情緒是媽媽平衡寶寶身體內陰液的有效方法,火瀉則陰液不耗,逐漸使寶寶體內趨於平衡,那麼寶寶的情緒易變,皮膚奇癢就會逐漸改善。寶寶五志化火而致癢的常見症狀為皮膚紅腫奇癢、煩躁、易怒、口舌生瘡,常常口渴喜喝冷飲,大便閉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數。

育兒建議:平穩寶寶情緒 調節生活習慣

1.正確對待寶寶的情緒

祖國醫學認為情緒過度也會損傷寶寶的陰血,平穩寶寶的情緒是最佳的方法。建議媽媽可多帶寶寶去公園、花圃和幼稚園,親近大自然和同齡寶寶,這樣寶寶會把注意力專注在外界而暫時淡忘皮膚上的奇癢難耐。瞭解寶寶最喜歡的活動,在寶寶情緒異常之際,給予寶寶最喜歡的活動來平穩寶寶的情緒。媽媽也需要注意,平穩寶寶的情緒並不是一味迎合寶寶的要求,需要區分哪些活動有益於寶寶的身心健康。

2.午後小睡養陰血

祖國醫學認為午後小睡可以助長體內陰血的恢復,特別對於血燥體質的寶寶更加適合養成午後小睡的習慣。寶寶的午後小睡總體可以通過養成習慣而進行,連續一周讓寶寶在午後進行1小時至2小時的睡眠可以讓寶寶養成這個習慣,有利於促進寶寶陰血的恢復。需要注意的是,午後小睡是為了養陰,平衡血燥的體質,所以需要掌握好睡眠的度。睡眠時間過長會影響寶寶夜間睡眠的時間,使寶寶在晚上異常興奮而耗血傷陰。③保持室內一定的濕度秋天性屬燥,寶寶皮膚就缺“水”了,如果寶寶本身血燥就會出現皮膚奇癢難耐。針對原因,保持寶寶外界一定的濕度,使寶寶皮膚處於一定的濕度下,有利於寶寶皮膚奇癢的緩解。室內的相對濕度為35%~65%為宜,可以通過加濕器和濕度機來維持。

專家意見:洗澡護膚 提高睡眠品質

1.勤洗澡護皮膚

血燥發癢的寶寶由於血虛生風,奇癢難耐,會不斷用雙手去摩擦致使皮膚紅腫,嚴重的會出現血絲。所以媽媽們需要多給寶寶洗澡,潤化乾燥的皮膚,同時也洗去皮膚上的細菌和汗液。媽媽也需要注意寶寶的個人衛生,勤換衣被,保持寶寶的皮膚清潔。

2.養成高品質的睡眠

祖國醫學認為夜晚睡眠養陰氣,高品質的夜間睡眠對寶寶養陰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要將嬰幼兒抱在懷中睡覺,不通宵開啟燈具,減少夜間哺乳次數,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稍微大齡一點的寶寶在睡覺前勿看電視,聽音樂。媽媽們注意保持周圍環境安靜祥和。

3.食療養護

性涼的菜肴可以瀉火,火下則陰血耗損大減,膚癢逐漸好轉。媽媽可以煮涼茶給寶寶喝。涼茶可由竹葉20克,甘草10克,金銀花20克組成。

瀉“火”養血的美味佳餚

主料:紅棗10枚、黑木耳15克、蓮子15克。

輔料:冰糖適量

做法:紅棗去皮、去核,並打成棗泥。黑木耳切成小條;蓮子去芯。將紅棗泥、黑木耳和蓮子加入適量的水煮滾20分鐘後,即可。

功效:瀉火、養血、清心、潤膚。

中醫分析症因3:飲食不節濕熱生風

飲食不節濕熱生風是寶寶皮膚難癢的原因之一,指的是寶寶過多食用魚腥海味或是辛辣油膩的食物,由於寶寶先天的脾胃功能未完善,導致脾胃功能下降,營養吸收和疏散失常,濕熱內生,時間一長,互結化熱生風。由於寶寶濕熱不能疏瀉,風不能向外透達,導致寶寶皮膚乾燥而奇癢難耐。正確的化濕熱和祛風潤燥可以改善寶寶的奇癢症狀,逐步改善寶寶的皮膚。寶寶飲食不節濕熱生風的常見症狀為全身皮膚或是局部皮膚發癢,食欲不振,心煩不眠,口苦口幹,大便閉結,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脈數。

育兒建議:注意飲食調節

1.少吃海產品

秋季也是海產品上市的佳季,媽媽為了給寶寶增強營養通常會為寶寶做海鮮類菜肴。海鮮類的食物性辛,發散,是寶寶濕熱生風的主要原因。秋令膚癢的寶寶儘量不要食用海鮮類食品,同時也忌寶寶暴飲暴食。

2.忌辛辣食物

辛辣食物都帶濕和熱,寶寶多食用會致使濕與熱內結而生風。特別是寶寶的零食,多屬於辛燥之品,媽媽需要注意寶寶每天的零食,關注零食的成分。

專家意見:化濕需開胃 多食水果和蔬菜

1.多食用蔬菜和水果

寶寶在秋令時節時,多食用蔬菜和水果。秋季主燥,時令水果和蔬菜能起潤燥的作用。潤燥的水果有秋梨、石榴、蘋果;潤燥的蔬菜有西蘭花、山藥、百合。日常飲食定時適量,葷素搭配,少吃生冷不易消化食物,餐後給予寶寶水果。

2.化濕需開胃

遵照“化濕需開胃”的原則,膚癢的寶寶由於癢忍難耐會導致食欲不振,媽媽們先從寶寶喜歡的食物著手,誘導開胃,暫時不要考慮營養價值,待其寶寶食欲恢復到平常後,再按營養的需求供給食物。

3.食療養護

性寒涼的菜肴可以清火、化濕,解熱則風邪逐漸祛去。媽媽們可以煮化濕茶給寶寶喝。化濕茶可由地骨皮20克,茯苓15克,澤瀉10克組成。

清“濕熱”的美味佳餚

主料:茯苓20克、山藥20克、薏苡仁150克

輔料:生薑適量

做法:將山藥洗淨切成小段,與茯苓切片同煎去渣取汁,加入薏苡仁同煮成粥,粥將熟時加入生薑,略煮即可。

功效:清火、化濕、祛風。 

秋季寶寶皮膚發生瘙癢是比較常見的事,父母也不必過於慌張。及時和正確的治療可以幫助寶寶儘早恢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