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秋季腹瀉 五大常識媽媽必看

幾乎每個寶寶都發生過腹瀉, 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寶寶。 寶寶腹瀉時, 爸爸媽媽都很著急, 有些還會一股腦兒地給寶寶服用止瀉藥。 但是, 一些寶寶的腹瀉情況非但不見好轉, 反而更加嚴重。

寶寶腹瀉的問題可大可小, 爸媽們還是得多瞭解一些常識, 才不至於手忙腳亂。 一起來看看, 以下這些知識你都瞭解多少呢?

▍一、怎樣判斷寶寶得了腹瀉?

1、排便次數。 腹瀉時排便次數增多, 比如原來正常的排便習慣是每天大便1-2次, 為黃色條狀, 變為每天4-6次, 甚至10次以上。

2、大便性狀。 表現為稀水樣便、蛋花湯樣便, 有時是黏液樣便或者膿血便,

Advertisiment
同時伴有吐奶、腹脹、發熱、煩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現。

溫馨提示:寶寶添加輔食後, 大便會變得比以前硬, 臭味加重, 質地也會隨著吃的東西而有所變化, 比如, 初加蔬菜時, 常常有綠色菜葉、黃色玉米粒、紅色番茄皮等沒有完全消化的成分隨寶寶大便排出。

這是新增加輔食時的常見現象, 爸爸媽媽可以多觀察幾天, 如果寶寶沒有明顯的不適, 可以繼續添加, 等到寶寶腸道適應後大便就會逐漸恢復正常顏色。

▍二、寶寶腹瀉的常見誤區

1、寶寶大便偏稀、次數多就是腹瀉?

很多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偏稀, 次數相對多, 但不一定是腹瀉。 “變稀”和“增多”才是腹瀉的特點, 判斷腹瀉並不是依據每天排便的次數和性狀,

Advertisiment
而是依據排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的改變狀況。

母乳餵養的寶寶可能每天排便6-12次, 也可能每3-4天才排便一次。 只要寶寶精神狀態好, 能吃能睡, 體重增長正常, 就屬於正常情況。

因為母乳中含有可溶性纖維素——低聚糖, 具有“輕瀉”的作用, 再加上母乳餵養的寶寶腸道中以雙歧桿菌佔優勢, 所以母乳餵養的寶寶大部分都大便偏稀, 次數偏多。

但這絕不是母乳餵養的缺點, 母乳不僅可以保證寶寶腸道健康發育, 還可以保證寶寶免疫系統成熟。 隨著寶寶消化功能的發育, 多在添加輔食後會自然好轉, 並不是患了腹瀉。

2、生吃蘋果止瀉

其實, 蘋果生治便秘, 熟治腹瀉。 如果寶寶拉肚子了還吃生蘋果, 那就適得其反了。

蘋果中含有豐富的鞣酸、果膠、膳食纖維等特殊物質。

Advertisiment
鞣酸是腸道收斂劑, 在果肉和果皮中都含有, 而在果皮中含量更豐富;果膠含在果肉內, 在近皮處豐富, 沒加熱的生果膠有軟化大便緩解便秘的作用, 煮過的果膠卻搖身一變, 具有收斂、止瀉的效果。

因此, 寶寶腹瀉建議不要吃生蘋果, 而是吃煮熟的蘋果, 最好連皮一起吃, 效果會更好些。

具體可以這樣做——

把蘋果洗乾淨, 連皮放入沸水中煮幾分鐘, 用勺子刮果泥給寶寶吃。 每天4次, 每次約100克, 一歲以下的寶寶每次約50克, 每天3-4次。

3、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就百分百保險了

80%的嬰幼兒腹瀉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主要病原為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感染全年都可能發生, 以每年10月到第二年的2月比較高發(因此被稱為秋季腹瀉),

Advertisiment
可以通過消化道傳播, 也可以經過呼吸道傳播, 幾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趨勢, 5歲以下兒童發病率較高, 6個月-2歲是高危人群。

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秋季腹瀉的群體性流行, 但寶寶的抵抗力各有不同, 病毒也有不同的亞型, 所以, 有些寶寶接種疫苗後, 仍然會感染輪狀病毒。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小知識:

輪狀病毒疫苗價格在140-160元左右, 不需要打針, 還是比較方便的。 疫苗起效要有一個過程, 一般在每年的8-10月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比較好。

Tips:預防寶寶輪狀病毒感染, 爸爸媽媽要注意以下幾點:

◆注意衛生, 勤洗手。

◆儘量不吃生的、涼的食物, 以及涮的食物, 也就是沒有煮熟煮透的食物。

◆疾病流行季節,

Advertisiment
要減少帶寶寶到封閉的人群密集的場所。

◆如果其他寶寶有腹瀉和嘔吐的症狀, 要注意隔離。

▍三、寶寶腹瀉的家庭護理要點

1、少量多次, 及早補充水分。

腹瀉的時候, 從大便裡丟失了很多水分和電解質, 所以要補充水分, 防止出現脫水的情況。 爸爸媽媽可以選擇以下其中一種方法補液。

◆第三代口服補液鹽。 相對自製的米湯鹽水, 這個成分比較科學, 一般的藥店就可以買到。 有些媽媽擔心寶寶一次喝不完那麼多口服補液鹽, 故意只倒一半的粉末加一半的水, 剩下的第二次再配, 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正確的做法是按照說明書的要求一次性配好。

◆自製的米東加鹽。 具體方法是:米湯500毫升, 細鹽1.75克(大約半啤酒瓶蓋), 將鹽放到米湯中, 每隔5-10分鐘,喂寶寶10-20毫升,持續4-6小時就可以糾正脫水症狀。

2、餵養得法,防止營養不良。

如果寶寶病情不是很嚴重,一般不需要禁食,但需要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繼續吃母乳,但媽媽的飲食含脂量要低一些,否則會使腹瀉加重。

6個月以內人工餵養的寶寶,可以按平時量喝奶。6個月以上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可以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稀粥、爛麵條、肉粥、魚肉末、少量蔬菜泥、新鮮水果汁等。

但如果寶寶有嚴重的嘔吐,就需要暫時禁食4-6小時,以防寶寶嘔吐時被食物嗆到。禁食是指禁固體的食物,半流食剛開始也不要吃,但不能禁水和液體。

3、保持寶寶的小屁屁清潔、乾燥。

寶寶腹瀉時排便次數增加,便便對皮膚的刺激比較大,因此,每次排便後都要用溫水清洗,用柔軟的棉布吸幹,保持局部乾燥。如果寶寶屁股已經開始糜爛,可以擦一些油性的物質,促進癒合。

▍四、如何區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瀉

非感染性腹瀉,多是食源性因素。比如消化不良,會表現為大便中有原始食物顆粒,不伴發燒,偶爾可能會有嘔吐。

過敏性腹瀉,一般在吃了某種食物幾個小時或1-2天內出現,會有反復,與吃的食物明顯相關。氣候原因,一般與變天、換環境有關。這種腹瀉,一般調整飲食或改變環境就可以糾正。

細菌、病毒等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腹瀉,一般會先有發燒,而且前期多有嘔吐的表現。發燒、嘔吐之後,第一次排便不一定是腹瀉,但緊接著就會出現腹瀉。細菌感染性的腹瀉,大便中常常會看到黏液,甚至會有膿血樣物質,每次的排便量不多。

病毒感染性的腹瀉,多為稀水樣大便,每次排便量很多,而且容易出現脫水(所以一定要注意少量多次補液!!!)。

▍五、腹瀉什麼情況要看醫生?

1、一般情況下,寶寶出現腹瀉時,如果精神狀態正常,沒有明顯的嘔吐,爸爸媽媽可以先不著急帶小孩去醫院,但是建議將寶寶新鮮的大便標本,放在乾淨的盒子或者保鮮袋裡,去離家最近的醫院化驗(排除痢疾)。

不建議去特別多人排隊的醫院,因為大便的化驗最好是在半小時左右,不超過1小時就出結果,這樣大便的檢查結果才比較準確,如果超過1個小時參考價值就不大了。

2、病情嚴重,比如高燒、精神狀況差、嘔吐嚴重等;或者腹瀉導致寶寶出現了脫水的症狀,例如寶寶已經連續4小時沒有排尿,口腔黏膜比較乾燥,哭的時候沒有眼淚等,這些都是脫水的早期表現。遇到這些情況,就要及時帶寶寶就醫。

提示:還不到3個月的寶寶發生腹瀉,病情發展很快,拖延可能危及健康,建議及早就醫。

每隔5-10分鐘,喂寶寶10-20毫升,持續4-6小時就可以糾正脫水症狀。

2、餵養得法,防止營養不良。

如果寶寶病情不是很嚴重,一般不需要禁食,但需要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繼續吃母乳,但媽媽的飲食含脂量要低一些,否則會使腹瀉加重。

6個月以內人工餵養的寶寶,可以按平時量喝奶。6個月以上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可以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稀粥、爛麵條、肉粥、魚肉末、少量蔬菜泥、新鮮水果汁等。

但如果寶寶有嚴重的嘔吐,就需要暫時禁食4-6小時,以防寶寶嘔吐時被食物嗆到。禁食是指禁固體的食物,半流食剛開始也不要吃,但不能禁水和液體。

3、保持寶寶的小屁屁清潔、乾燥。

寶寶腹瀉時排便次數增加,便便對皮膚的刺激比較大,因此,每次排便後都要用溫水清洗,用柔軟的棉布吸幹,保持局部乾燥。如果寶寶屁股已經開始糜爛,可以擦一些油性的物質,促進癒合。

▍四、如何區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瀉

非感染性腹瀉,多是食源性因素。比如消化不良,會表現為大便中有原始食物顆粒,不伴發燒,偶爾可能會有嘔吐。

過敏性腹瀉,一般在吃了某種食物幾個小時或1-2天內出現,會有反復,與吃的食物明顯相關。氣候原因,一般與變天、換環境有關。這種腹瀉,一般調整飲食或改變環境就可以糾正。

細菌、病毒等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腹瀉,一般會先有發燒,而且前期多有嘔吐的表現。發燒、嘔吐之後,第一次排便不一定是腹瀉,但緊接著就會出現腹瀉。細菌感染性的腹瀉,大便中常常會看到黏液,甚至會有膿血樣物質,每次的排便量不多。

病毒感染性的腹瀉,多為稀水樣大便,每次排便量很多,而且容易出現脫水(所以一定要注意少量多次補液!!!)。

▍五、腹瀉什麼情況要看醫生?

1、一般情況下,寶寶出現腹瀉時,如果精神狀態正常,沒有明顯的嘔吐,爸爸媽媽可以先不著急帶小孩去醫院,但是建議將寶寶新鮮的大便標本,放在乾淨的盒子或者保鮮袋裡,去離家最近的醫院化驗(排除痢疾)。

不建議去特別多人排隊的醫院,因為大便的化驗最好是在半小時左右,不超過1小時就出結果,這樣大便的檢查結果才比較準確,如果超過1個小時參考價值就不大了。

2、病情嚴重,比如高燒、精神狀況差、嘔吐嚴重等;或者腹瀉導致寶寶出現了脫水的症狀,例如寶寶已經連續4小時沒有排尿,口腔黏膜比較乾燥,哭的時候沒有眼淚等,這些都是脫水的早期表現。遇到這些情況,就要及時帶寶寶就醫。

提示:還不到3個月的寶寶發生腹瀉,病情發展很快,拖延可能危及健康,建議及早就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