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是起源於腺上皮組織黏膜上突起的贅生物。 上至鼻腔、聲帶, 下至直腸、宮頸等, 都有可能會出現息肉, 人體的胃腸道黏膜, 也是息肉好發的部位。
兒童型腸息肉以直腸、乙狀結腸多見, 發病年齡在1~10歲, 其中發病高峰年齡在3~6歲, 以男孩多見。 息肉通常呈圓形或卵圓形, 表面光滑, 直徑從數毫米到2cm不等, 多數小於1cm。 息肉較大的多有蒂柄, 少數呈粗糙顆粒狀或分葉狀, 色淡紅色或暗紅色, 切面可見大小不一的囊腔, 囊腔內充滿灰白色粘液或灰黃色膿性液體。
Advertisiment
3 影響
長蒂或息肉接近肛門的, 可有息肉脫出, 這個時候造成腹痛的現象比較少見。 息肉較大的, 有時可引起腸套疊, 以致造成腸梗阻而出現腹痛的症狀。 如果息肉繼發感染的話可表現為粘液便或粘液血便, 因而常常被誤診為出血性結腸炎, 此類患者往往給予抗菌類治療症狀會好轉, 給人假像是驗證反應導致的而反復使用抗菌素治療, 既延誤了病情, 又濫用了抗菌素。 部分腸息肉的患兒因長期便血, 可發生慢性貧血、營養不良, 甚至可影響到生長發育, 因此, 一旦發現腸息肉, 應及早處理。
4 治療
腸鏡檢查
Advertisiment
經腸鏡下高頻電切除腸息肉已經相當普及了, 它相對來說比較安全有效。 在腸鏡檢查前, 待完善了相關術前檢查後, 醫生會根據患兒的臨床症狀和依從性來選擇腸道的準備方法, 對於不能很好配合的幼兒, 會給予全麻腸鏡, 若大一點的患兒, 或者是能夠很好地配合檢查的患兒, 為了減少麻醉意外的發生, 則一般會儘量避免麻醉。 如果術中發現息肉即於鏡下行電凝電切術切除或氬離子凝固術治療。 通過結腸鏡的診治, 不僅可以達到診治的目的, 而且又可避免開腹手術的風險和併發症。
雖然結腸鏡是診斷結腸息肉的金標準, 但因它具有一定的侵入性和創傷性, 所以術前患兒家長應該積極配合醫生, 做好患兒的安撫,
Advertis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