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積食用按摩+美食 效果100%!

快樂的時光過得特別快, 又是時候說byebye!當大人們肝腸寸斷地與溫暖的床作最後的吻別, 收拾收拾心情準備上班時, 寶寶們卻還對春節假期戀戀不捨, 胃口不好不吃飯, 咳嗽嘔吐還發燒……其實這些都是寶寶積食的表現, 是典型的節後綜合征。 下面, 小編為麻麻們搜羅了幾個簡單有效無副作用的妙方, 讓你輕輕鬆松幫助寶寶擊退節後積食這只小怪獸。

寶寶攤上節後綜合征 腸胃生病愁煞媽

媽網網友@綠光:可能過年的時候寶寶吃太多煎炸油膩的東西了, 這兩天肚子摸著脹脹的, 一直沒胃口不肯吃飯,

Advertisiment
一天才吃200-300ml牛奶。

媽網網友@心悠悠:每次長假過後我們家寶貝都會變得食欲不振, 有時候還會噁心想吐, 中醫說是積食, 開了些中藥, 可寶貝一看黑乎乎的藥就推開, 真拿她沒辦法。

媽網網友@得意羊羊:明天就上班了, 可兒子今天突然發燒了, 胃口不好吃多少吐多少, 難道孩子也會有節後綜合征?

是的, 節後綜合征並非成人獨有, 因為寶寶在節假日期間, 飲食、作息和看護人等往往不同于平時, 當節假日結束(或者即將結束)時, 生理和心理上就會表現出一系列的不適應症狀。 比如, 很多寶寶過年時大多數時間跟粑粑麻麻在一起, 當假期結束時, 就容易出現焦慮、不安的情緒, 不願與父母分離;有的寶寶春節期間跟父母走親訪友,

Advertisiment
作息時間受到影響, 很容易導致節後失眠;有的寶寶會在假期裡到處遊玩, 心情放鬆, 一旦假期結束要重返幼稚園, 就會感到被束縛, 不能及時"收心", 從而出現拒絕上幼稚園的情況。

寶寶節後綜合征中最常見的恐怕就是節後積食了。 在很多寶寶眼中, 春節就等同於美食節, 面對各式各樣的主食、零食, 寶寶們怎麼控制得住, 肉類、甜食或高蛋白的食物吃多了, 就會導致胃腸道的負擔加重, 繼而出現積食。 寶寶積食主要表現為:睡眠中身體不停翻滾, 有時還會"咬牙切齒";大開的胃口突然變小, 食欲不振、厭食;撫摸肚子可能會脹脹的硬硬的, 大點的孩子還會說自己肚子疼;嚴重時會出現噁心、嘔吐、手足發燒、精神萎靡等症狀。

Advertisiment
 

巧手按摩3法 防微杜漸扼殺節後積食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 病去如抽絲", 如果寶寶在春節期間攝入太多肉類或高蛋白的食物, 麻麻就要引起重視, 爭取在寶寶積食症狀爆發之前先行處理。 麻麻可以通過查看寶寶的舌頭來判斷:觀察寶寶舌頭中間的脾胃反射區, 如果舌苔很厚, 顏色發白或者發黃, 說明寶寶已出現積食症狀了。 這時候麻麻可以採用以下幾個簡單的推拿按摩手法, 將寶寶節後積食扼殺在搖籃中。

1、掐四縫

麻麻用大拇指的指甲逐個掐揉寶寶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第一指關節處的四橫紋, 每處掐10次。 兩隻手都要掐, 同時還要仔細觀察這幾個手指四縫位置上的血管, 顏色越深越要重點掐。 麻麻不必過於擔心寶寶疼痛,

Advertisiment
因為這個穴位並不敏感, 可以放心稍微用點力掐。

有些醫院處理積食是用三棱針紮四縫血管顏色重的地方, 紮過後, 這些地方會有一些黃水出來。 這個方法雖然見效快, 不過小編不建議不懂中醫針灸的家長使用, 一來用針紮會很痛, 寶寶往往很抗拒, 二來穴位不容易找准, 紮錯了白受罪。

2、捏脊

讓寶寶面朝下趴在床上, 脫去上衣, 露出背部。 麻麻用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 沿寶寶脊椎兩旁二指處, 從尾骶骨開始, 慢慢地向上捏按, 一直到頸部, 再從上而下連續捏3-5遍, 堅持早晚各一次。

給寶寶捏脊最好在其空腹的時候進行, 飯後不宜立即捏拿, 寶寶吃飽了趴床上會不舒服, 最好是飯後休息1-2小時再進行。 一般第一次給寶寶捏脊,

Advertisiment
寶寶會出現哭鬧的情況, 麻麻不必過於擔心, 一般捏3-5次後, 寶寶就不會哭鬧了, 甚至還會主動要求你給他們捏脊, 因為捏脊可是相當舒服的哦!

3、揉中脘穴

很多麻麻知道寶寶積食可以揉揉腹部緩解, 可給寶寶揉腹部也不是隨便亂揉的。 中脘穴位於胸中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 是胃經要穴, 按揉中脘穴可以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能夠有效消除寶寶積食。

麻麻可以搓熱手掌, 用手掌根按住寶寶的中脘穴, 順時針旋轉按揉, 每次按揉30次左右, 早晚兩次。 小編建議最好在孩子精神飽滿、不太飽也不太餓的時候進行。  

3大食療方 暖胃健脾緩解腸胃不適

很多寶寶在春節期間胃口大開, 麻麻可別高興得太早, 一段時間後, 寶寶積食的症狀就表現出來了,什麼都不願意吃,好像感覺不到餓一樣。針對這種情況,麻麻們可以對寶寶進行飲食調養,吃點口味輕的清淡食物,或者吃一些具有暖胃健脾作用的食物,不僅可以緩解腸胃不適,還有助於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1、糖炒山楂

材料:山楂、紅糖適量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症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後讓寶寶吃一點。

功效:清肺、消食,主治吃不易消化食物過多引起的積食。

2、山藥米粥

材料:幹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米(粟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大米淘洗乾淨,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功效:調補脾胃,滋陰養液,主治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3、白蘿蔔粥

材料:白蘿蔔1個、大米50克,紅糖適量

做法:把白蘿蔔、大米分別洗淨。蘿蔔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米同煮(不吃蘿蔔者可撈出蘿蔔後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

功效:開胸順氣、健胃,主治小兒消化不良、腹脹。

小編提示:如果寶寶出現了積食的症狀,食欲不振什麼都不想吃,麻麻也不必過於緊張,更不要因擔心寶寶不吃東西會營養不良而強迫寶寶吃。因為寶寶的腸胃有自行恢復的能力,餓幾天,吃點清淡的食物調理一下,會慢慢恢復食欲。另外,無論什麼時候,麻麻都要嚴格控制寶寶的飲食,不要暴飲暴食,吃七分飽就是最好的。

寶寶積食的症狀就表現出來了,什麼都不願意吃,好像感覺不到餓一樣。針對這種情況,麻麻們可以對寶寶進行飲食調養,吃點口味輕的清淡食物,或者吃一些具有暖胃健脾作用的食物,不僅可以緩解腸胃不適,還有助於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1、糖炒山楂

材料:山楂、紅糖適量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症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後讓寶寶吃一點。

功效:清肺、消食,主治吃不易消化食物過多引起的積食。

2、山藥米粥

材料:幹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米(粟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大米淘洗乾淨,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功效:調補脾胃,滋陰養液,主治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3、白蘿蔔粥

材料:白蘿蔔1個、大米50克,紅糖適量

做法:把白蘿蔔、大米分別洗淨。蘿蔔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米同煮(不吃蘿蔔者可撈出蘿蔔後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

功效:開胸順氣、健胃,主治小兒消化不良、腹脹。

小編提示:如果寶寶出現了積食的症狀,食欲不振什麼都不想吃,麻麻也不必過於緊張,更不要因擔心寶寶不吃東西會營養不良而強迫寶寶吃。因為寶寶的腸胃有自行恢復的能力,餓幾天,吃點清淡的食物調理一下,會慢慢恢復食欲。另外,無論什麼時候,麻麻都要嚴格控制寶寶的飲食,不要暴飲暴食,吃七分飽就是最好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