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積食的食療法和按摩療法

當寶寶因積食引起咳嗽、喉痰鳴、腹脹如鼓、不思飲食、口中有酸臭氣味時, 可服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小兒化食丸當寶寶貪食受涼後, 引起肚腹脹滿, 噁心嘔吐、煩躁口渴、舌苔黃厚、大便乾燥時, 可服用小兒化食丸。
食療方案
(1)糖炒山楂
適用範圍:嬰幼兒時期的寶寶
材料:山楂, 紅糖適量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症狀, 可改用白糖或冰糖), 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 可加少量水), 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 再炒5~6分鐘, 聞到酸甜味即可。 每頓飯後讓寶寶吃一點兒。
功效:清肺、消食。 主治:吃不易消化的食物過多引起的積食。
Advertisiment

(2)山藥米粥
適用範圍:嬰幼兒時期的寶寶
材料:山藥片100克, 大米或小米(粟米)100克, 白糖適量。
做法:將大米淘洗乾淨, 與山藥片一起碾碎, 入鍋, 加水適量, 熬成粥。
功效:調補脾胃, 滋陰養液。 主治:用於小兒積食不消, 吃飯不香, 體重減輕, 面黃肌瘦。
(3)白蘿蔔粥
適用範圍:嬰幼兒時期的寶寶
材料:白蘿蔔1個, 大米50克, 紅糖適量
做法:把白蘿蔔、大米分別洗淨。 蘿蔔切片, 先煮30分鐘, 再加米同煮(如果寶寶不吃蘿蔔可撈出蘿蔔後再加米)。 煮至米欄湯稠, 加入適量的紅糖, 煮沸即可。
功效:開胸順氣, 健胃, 對小兒消化不良、腹脹有很好的療效。
吃生冷果品引起的積食可用3克白蔻, 用保溫杯泡水飲服。 吃生冷果品引起積食時, 還可取2克丁香、15克神曲,
Advertisiment
用沸水沖泡, 當茶喝。 因吃穀類食物過多引起厭食、腹部脹痛者, 可取10克麥芽、30克神曲、10克炒蘿蔔子加水煎服, 每日兩次。 吃麵食引起的積食, 可將12克蘿蔔子炒熟搗爛後煎水飲服, 即可逐漸痊癒。 或用20克麥芽煎水飲服, 每日1劑, 分3次服。 如果寶寶太小, 可將3~5個雞內金焙乾, 研成粉末, 泡水或熬粥喝。 每天2~3次。 情況嚴重者可適當增加次數。
按摩療法
積食還可通過按摩的方法來治療。 現在介紹幾種在家父母就可完成的手法:
捏脊法:讓寶寶面孔朝下平臥。 家長以兩手在拇指、手指和中指捏其記住兩側, 隨捏隨按, 由下而上, 再從上而下, 捏3~5遍, 每晚一次。
揉中脘法:胸中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 即是中脘穴位。 家長用手掌旋轉按揉, 每天兩次。
Advertisiment

按摩湧泉穴法:足底心即是湧泉穴。 家長以拇指壓按寶寶的湧泉穴, 旋轉按摩30~50下, 每天兩次。
什麼是“燈籠紅”?和寶寶積食有關係嗎?
3歲以下的寶寶, 消化功能還不健全, 多吃幾口或吃了不易消化的東西, 就容易產生積食。 積食不消, 過一段時間就在體內過熱, 表現為舌苔厚、口臭、唇紅、小便黃、大便幹, 平時很乖的寶寶變得煩躁鬧人。 這類寶寶一旦受涼就成了內熱外寒, 中醫有個形象的說法叫“燈籠紅”。 沒有內熱, 寶寶即使受涼也不容易感冒。 一旦出現“燈籠紅”, 寶寶稍受一點涼就會出現發熱、咳嗽、打噴嚏等外感症狀。 3歲以下的寶寶感冒, 70%屬於“燈籠紅”。 這種感冒查血常規大多正常, 一般都靠中藥抗病毒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 6回答

    寶寶積食吃什麼好??

    您好,寶寶積食一般都是都是餵養不當造成的,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所以說,寶寶脾胃好,健康成長就有了基礎,但寶寶脾胃天生嬌弱,消化能力不足,如若餵養不當,會使寶寶腸胃負擔過重,造成腸胃... [詳細答案]

  • 4回答

    寶寶積食口臭還咳嗽該怎麼辦?

    你好,小孩的腸胃是需要一段時間恢復的。平時的飲食以清淡為宜,可以吃流質和半流質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胡蘿蔔湯、粥和米湯等。不能吃油膩辛辣食物等以免刺激腸胃。並注意少量多餐,這樣有助於消化功能的恢復。 [詳細答案]

  • 8回答

    寶寶積食怎麼弄

    家長看一下寶寶是不是積食了,積食給寶寶吃點小兒七星茶顆粒,平時多給寶寶喝溫開水,有時間按順時針方向繞著寶寶肚臍給寶寶揉揉肚子,平時換著花樣給寶寶做吃的,做的軟一些,別太硬了,硬了寶寶不好消化,有時間... [詳細答案]

  • 1回答

    寶寶積食發燒感冒怎麼辦藥吃了針也打就不

    這孩子反復的發熱,應該尋找發熱的原因,需要進行血常規的檢查。如果是積食說導致的發熱,體溫不會超過三十八度。呼吸道感染總有個過程的,一般有3到4天的高峰期,過了這個高峰期以後,症狀會逐漸的緩解 [詳細答案]

  • 2回答

    寶寶積食怎麼辦

    寶寶多大了,如果沒到添加輔食的時候就讓他喝奶嘛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