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即將來到, 免不了又要走親訪友, 熱鬧之余, 對寶寶也是一次不大不小的“禮貌考驗”。 培養禮貌的寶寶全依賴于父母和老師平日的教育, 這需要從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地培養。
節日做客寶寶禮儀的“8項注意”
外出做客沒規矩, 不僅會破壞當時的喜慶氣氛, 還會讓媽媽爸爸顏面掃地。 所以, 出門前媽媽一定要給寶寶打好“預防針”, 還可以利用路上的時間, 適當強調一下“規矩”, 教寶寶使用禮貌用語“您好”、“您早”、“謝謝”、“再見”等, 做個有禮貌的小客人。
1、進門先向主人問好
到親友家做客, 見到主人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招呼、問好、拜年,
Advertisiment
2、不和小主人搶玩具
小主人對自己的玩具自然有支配權, 到人家做客, 小主人提供什么玩具就玩什么, 不要肆意亂翻。 看到自己沒有的“好玩意兒”, 可不要想著據為己有, 征得同意后再拿過來玩, 之后還要記得放回原處。 如果一件玩具兩個寶寶都想玩, 媽媽應該規勸自己的寶寶不要掙搶, 要學會用商量的語言與小主人溝通。
3、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Advertisiment
平日, 媽媽就要教導寶寶養成講衛生、愛護環境的好習慣。 到親友家做客, 吃東西剩下的果殼、果皮要主動扔到垃圾筒里, 或者放到指定的地方, 不要隨手亂扔。 飯前飯后要洗手, 如果手上沾上了果汁、菜湯, 更要及時清理干凈, 以免弄臟桌布或家具。
4、做熱情的小主人
如果有小客人隨父母到家里做客, 寶寶應該如何接待呢?最好的表現自然是熱情大方地接待嘍。 寶寶的得體舉動,自然會引來客人們的好評。
5、主動問好
有小朋友到家里做客, 寶寶要跟隨父母在門口迎接, 熱情問好, 因為你是小主人呀。 如果客人帶來了禮物, 接受的時候可一定記得道謝。 很多客人會問寶寶一些問題, 比如“叫什么?多大了?在哪里上幼兒園?”要大大方方回答,
Advertisiment
6、和小朋友分享樂趣
事前和寶寶約定好, 如果小朋友來了, 應該主動拿出自己的好吃的、玩具和小朋友分享, 這才是有風度的表現。 不要做對小朋友不友好的事情, 更不要說對小朋友不友好的話。
7、才藝展示 增強自信
客人來了, 正是寶寶展示才能的最佳時刻, 也是鍛煉寶寶“膽量”的好機會, 為客人們背誦兒歌或古詩, 表演舞蹈或者唱一首歌, 都能為聚會增添歡樂氣氛。
8、不亂發脾氣
事先告訴寶寶, 爸爸媽媽對其他小朋友的夸獎和表揚是出于禮貌, 寶寶可不要為此而覺得父母冷落、忽視了自己, 甚至大吵大鬧, 非要爭個第一才心滿意足。 更不能借著家里有人的時候, 向父母要這要那, 提出物質要求,
Advertisiment
三條忠告
專家提示1:活動安排要周到
如果要帶著寶寶參加以成年人為主的活動, 媽媽應該先安排好寶寶, 比如準備一些游戲, 或者帶幾樣玩具, 以免寶寶覺得無聊, 甚至哭鬧。
專家提示2:不要冷落小寶寶
有客人來訪, 媽媽爸爸可不要因為怕寶寶打擾客人, 而將他放在一旁置之不理。 應該向寶寶介紹來的是誰, 再向客人介紹一下自家寶寶, 還可以讓寶寶幫客人拿拖鞋、拿杯子, 培養他的社交能力, 幫助他成為有責任感的小主人。
專家提示3:做不到的不強求
不要強求寶寶向客人打招呼, 如果寶寶不肯, 切忌強求他, 否則非但達不到目的, 還會產生負作用。 建議媽媽爸爸最好暫時放棄, 等寶寶平靜以后, 再告訴他:“這是應有的禮貌,
Advertisiment
另外, 日常對寶寶的禮儀培養也是不可少的, 看看一位幼教老師的經驗吧:
Part one 觀察實驗篇
Step 1
小朋友們正圍坐在一起看電視, 我笑容滿面地走了進去, 小朋友們都抬頭看著我, 可是沒有一個人跟我打招呼。 這可不行哦, 我得主動出擊:“小朋友們好!”小朋友們還是愣愣地看著我不吭聲。 孫老師開口了:“小朋友們, 今天有個阿姨來參加我們的活動, 你們應該說什么?”沉默了一會, 才有一個小朋友說:“阿姨好。 ”接著就有很多小朋友跟著說:“阿姨好。 ”聲音此起彼伏。
是不是因為我是陌生人的緣故, 小朋友們有些怕生?考慮到這個問題, 我又邀請了一位小朋友熟悉的老師走進教室,可他們還是沒有主動打招呼,等到這位老師主動說:“小朋友們好”以后,小朋友們才加以回應。
點評
總得來說,大部分小朋友都沒有主動問好的意識,不過在老師的提醒之下,能夠向人問好,這與是不是熟人并沒有關系。孫老師介紹說,平時已經給小朋友們灌輸了向客人問好的思想,有的時候小朋友們會主動問好,但大多數時候還需要老師提醒。
Step 2
雖然有點出師不利,不過沒有關系,我再接再勵地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禮物,笑瞇瞇地走到小朋友面前:“小朋友,送你一個小禮物。”我把禮物一個一個送到小朋友的手上,在沒有進行任何暗示的情況下,沒有一個小朋友對我表示感謝,只是高興地接過了禮物。于是我加以引導:“我送禮物給你,你喜歡嗎?你應該跟我說什么?”每個小朋友都表示喜歡,有一半左右小朋友在我的引導下說出了“謝謝!”剩下的一半孩子中,有三分之二的孩子默不作聲,還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想了想,不知道該說什么,居然說:“阿姨好!”
點評
結果有點出乎我的意料,本來以為在接受了我的禮物以后,孩子們都會說“謝謝”,就算自己不會主動說,在我的引導下也能說出來。孫老師說,雖然教過孩子們使用“謝謝”這個詞語,但他們心里并沒有感謝的意識,就算會說“謝謝”,也不知道應該在什么情況下說。
Step 3
孫老師給小朋友們發了彩紙和剪刀,讓他們做手工。按照我們事先設計好的,孫老師故意漏發了幾個小朋友。沒有發到彩紙和剪刀的小朋友坐在那里等了一會,看老師不再發給他們的時候,有幾個小朋友就叫了起來:“老師,我沒有!”這時,我出場了:“你沒有彩紙和剪刀?我幫你拿過來。”等到我把彩紙和剪刀發給他們的時候,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對我說了謝謝,其余的孩子理所當然地接受了我的幫助。
點評
在小朋友提出要求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用“請”字,而且在接受了幫助以后,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說了“謝謝”。在經歷了剛才送禮物那個場景以后,對于謝謝,小朋友們有了大致的概念,所以這次在經過引導以后,大部分孩子都說了謝謝。
Step 4
孫老師打開了音樂,讓孩子們在教室里跳舞,孩子們高興地扭來扭去,興奮之余,難免就有了磕磕碰碰。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撞了滔滔一下,那個小朋友揚長而去,滔滔愣了愣,追上去推了一把,然后心滿意足地回來繼續跳舞。過了一會,好好被小朋友撞了一下,同樣的,撞到她的小朋友沒有任何表示就快樂地跑開了,好好打了個踉蹌,站穩了以后愣了一會,又加入到跳舞的隊伍中去。
點評
孩子們在玩耍的時候總是免不了會有碰撞,跳舞途中,共發生四次碰撞事件,撞人的小朋友都沒有說“對不起”。后來在老師的干預下,撞人的小朋友才勉強對被撞的小朋友說了“對不起”。
小插曲
在進行Step 4的時候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我站在教室的角落里觀察孩子們的反應,滔滔拿了一把小椅子給我:“阿姨,給你小椅子,你坐著看吧!”我受寵若驚,連聲說:“謝謝!”滔滔說:“不用謝!”接著有好幾個小朋友給我拿來椅子。從一開始他們不會問好、不會說謝謝到現在主動來招待我,還對我說:“不用謝!”看來,今天的觀察試驗還是小有成效。
Part two 當孩子開口說話時,你就該教他……
1、見到認識的人時,應該主動說:“你好。”
2、接受別人的幫助或禮物時,應該說:“謝謝!”
3、做錯事情或者影響了別人時,應該說:“對不起。”
4、想要別人幫助時,應該說:“請。”
5、家里來了客人的時候,應該說:“歡迎。”要主動招呼客人,給客人倒水、拿水果。
6、離開的時候,應該說:“再見!”
7、別人說話的時候,不能打斷別人的話。
Part three 愛心建議
1、做個好榜樣。孩子有沒有禮貌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養出來的,而且孩子天生就喜歡模仿別人,所以爸爸媽媽在家里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注意講禮貌,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比如有客人來做客的時候給予熱情地招待;接受了別人的幫助以后,對別人說謝謝;在收到禮物的時候可以邀請孩子和你一起寫感謝卡等。有了你的示范,再遇到類似的情形時,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學你的做法。
2、有些媽媽為了不讓孩子打擾來訪的客人,一般都會把孩子打發到一邊,讓他們自己去玩。這樣做也許能夠獲得一時的安靜,但是卻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社交能力。他會想:媽媽為什么不讓我跟客人一起玩?是不是我做錯了什么?久而久之,家里一來客人,他就會自動躲到旁邊去。所以,當有客人來訪時,你應該向孩子介紹一下來的是什么客人,再向客人介紹一下你家的孩子,并讓孩子幫客人拿拖鞋、拿杯子,千萬不能把孩子排斥在外。
3、設置場景。有的時候孩子學會了禮貌用語,但是卻不知道該在什么場合下使用,比如我們在做觀察的時候,本來孩子應該說“謝謝”,可是卻說了“阿姨好”。所以家長可以設置一些場景,比如見到外人的時候熱情地打招呼,教孩子說“你好”,走的時候教孩子說“再見”。這樣既可以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又能夠給孩子實際的體驗。
4、不要強迫孩子。不要認為孩子這么小,就能夠掌握在你的手里,他們有自己的個性,甚至有些叛逆。很多家長在孩子沒有禮貌的時候強迫孩子,比如有客人來家里,孩子躲著不叫人,家長就拉著孩子,拼命地讓孩子向客人問好,結果以孩子大哭而告終,這樣非但達不到目的,還會產生反作用。孩子不肯說,可能有很多原因,也許是害羞,也許是不明白為什么要跟客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就是犟著不肯說的話,家長可以暫時放棄,等到孩子平靜了以后,再告訴他:“這是應有的禮貌,你去別人的家里,也希望他能夠熱情歡迎你呀。”讓孩子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或許能夠幫助他理解。
我又邀請了一位小朋友熟悉的老師走進教室,可他們還是沒有主動打招呼,等到這位老師主動說:“小朋友們好”以后,小朋友們才加以回應。點評
總得來說,大部分小朋友都沒有主動問好的意識,不過在老師的提醒之下,能夠向人問好,這與是不是熟人并沒有關系。孫老師介紹說,平時已經給小朋友們灌輸了向客人問好的思想,有的時候小朋友們會主動問好,但大多數時候還需要老師提醒。
Step 2
雖然有點出師不利,不過沒有關系,我再接再勵地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禮物,笑瞇瞇地走到小朋友面前:“小朋友,送你一個小禮物。”我把禮物一個一個送到小朋友的手上,在沒有進行任何暗示的情況下,沒有一個小朋友對我表示感謝,只是高興地接過了禮物。于是我加以引導:“我送禮物給你,你喜歡嗎?你應該跟我說什么?”每個小朋友都表示喜歡,有一半左右小朋友在我的引導下說出了“謝謝!”剩下的一半孩子中,有三分之二的孩子默不作聲,還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想了想,不知道該說什么,居然說:“阿姨好!”
點評
結果有點出乎我的意料,本來以為在接受了我的禮物以后,孩子們都會說“謝謝”,就算自己不會主動說,在我的引導下也能說出來。孫老師說,雖然教過孩子們使用“謝謝”這個詞語,但他們心里并沒有感謝的意識,就算會說“謝謝”,也不知道應該在什么情況下說。
Step 3
孫老師給小朋友們發了彩紙和剪刀,讓他們做手工。按照我們事先設計好的,孫老師故意漏發了幾個小朋友。沒有發到彩紙和剪刀的小朋友坐在那里等了一會,看老師不再發給他們的時候,有幾個小朋友就叫了起來:“老師,我沒有!”這時,我出場了:“你沒有彩紙和剪刀?我幫你拿過來。”等到我把彩紙和剪刀發給他們的時候,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對我說了謝謝,其余的孩子理所當然地接受了我的幫助。
點評
在小朋友提出要求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用“請”字,而且在接受了幫助以后,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說了“謝謝”。在經歷了剛才送禮物那個場景以后,對于謝謝,小朋友們有了大致的概念,所以這次在經過引導以后,大部分孩子都說了謝謝。
Step 4
孫老師打開了音樂,讓孩子們在教室里跳舞,孩子們高興地扭來扭去,興奮之余,難免就有了磕磕碰碰。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撞了滔滔一下,那個小朋友揚長而去,滔滔愣了愣,追上去推了一把,然后心滿意足地回來繼續跳舞。過了一會,好好被小朋友撞了一下,同樣的,撞到她的小朋友沒有任何表示就快樂地跑開了,好好打了個踉蹌,站穩了以后愣了一會,又加入到跳舞的隊伍中去。
點評
孩子們在玩耍的時候總是免不了會有碰撞,跳舞途中,共發生四次碰撞事件,撞人的小朋友都沒有說“對不起”。后來在老師的干預下,撞人的小朋友才勉強對被撞的小朋友說了“對不起”。
小插曲
在進行Step 4的時候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我站在教室的角落里觀察孩子們的反應,滔滔拿了一把小椅子給我:“阿姨,給你小椅子,你坐著看吧!”我受寵若驚,連聲說:“謝謝!”滔滔說:“不用謝!”接著有好幾個小朋友給我拿來椅子。從一開始他們不會問好、不會說謝謝到現在主動來招待我,還對我說:“不用謝!”看來,今天的觀察試驗還是小有成效。
Part two 當孩子開口說話時,你就該教他……
1、見到認識的人時,應該主動說:“你好。”
2、接受別人的幫助或禮物時,應該說:“謝謝!”
3、做錯事情或者影響了別人時,應該說:“對不起。”
4、想要別人幫助時,應該說:“請。”
5、家里來了客人的時候,應該說:“歡迎。”要主動招呼客人,給客人倒水、拿水果。
6、離開的時候,應該說:“再見!”
7、別人說話的時候,不能打斷別人的話。
Part three 愛心建議
1、做個好榜樣。孩子有沒有禮貌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養出來的,而且孩子天生就喜歡模仿別人,所以爸爸媽媽在家里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注意講禮貌,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比如有客人來做客的時候給予熱情地招待;接受了別人的幫助以后,對別人說謝謝;在收到禮物的時候可以邀請孩子和你一起寫感謝卡等。有了你的示范,再遇到類似的情形時,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學你的做法。
2、有些媽媽為了不讓孩子打擾來訪的客人,一般都會把孩子打發到一邊,讓他們自己去玩。這樣做也許能夠獲得一時的安靜,但是卻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社交能力。他會想:媽媽為什么不讓我跟客人一起玩?是不是我做錯了什么?久而久之,家里一來客人,他就會自動躲到旁邊去。所以,當有客人來訪時,你應該向孩子介紹一下來的是什么客人,再向客人介紹一下你家的孩子,并讓孩子幫客人拿拖鞋、拿杯子,千萬不能把孩子排斥在外。
3、設置場景。有的時候孩子學會了禮貌用語,但是卻不知道該在什么場合下使用,比如我們在做觀察的時候,本來孩子應該說“謝謝”,可是卻說了“阿姨好”。所以家長可以設置一些場景,比如見到外人的時候熱情地打招呼,教孩子說“你好”,走的時候教孩子說“再見”。這樣既可以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又能夠給孩子實際的體驗。
4、不要強迫孩子。不要認為孩子這么小,就能夠掌握在你的手里,他們有自己的個性,甚至有些叛逆。很多家長在孩子沒有禮貌的時候強迫孩子,比如有客人來家里,孩子躲著不叫人,家長就拉著孩子,拼命地讓孩子向客人問好,結果以孩子大哭而告終,這樣非但達不到目的,還會產生反作用。孩子不肯說,可能有很多原因,也許是害羞,也許是不明白為什么要跟客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就是犟著不肯說的話,家長可以暫時放棄,等到孩子平靜了以后,再告訴他:“這是應有的禮貌,你去別人的家里,也希望他能夠熱情歡迎你呀。”讓孩子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或許能夠幫助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