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總握拳是腦癱徵兆?新生兒的手是什麼姿勢才正常?

每位家長對寶寶的觀察和照顧都是無微不至的, 只要發現寶寶有一丁點的“奇怪”表現, 就會擔心不已, 比如, 我們經常能看到爸爸媽媽們諮詢這樣的問題:我家寶寶為什麼總是握拳?

我家孩子平時自己玩的時候手也能伸開, 但是給他剪指甲時就會使勁握拳, 要用很大勁才能掰開, 這正常嗎?

我家寶寶一個月了, 平時手都是伸展的, 正常不應該是握拳狀態嗎?

........

那寶寶的小手是什麼姿勢才正常呢?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疑惑?今天, 袋鼠麻麻就帶你走進寶寶“拳頭”的世界。

1.新生寶寶手應該是什麼姿勢?

在出生後的第一個月,

Advertisiment
寶寶的手大部分時間是呈握拳狀態, 拇指被其他四個指頭包在裡面, 有時會伸出來。 這是因為寶寶大腦皮層發育尚不成熟, 對手部肌肉活動調節能力有限, 造成屈肌的力量要強於伸肌, 所以寶寶總是攥著小拳頭。

當然, 由於個體差異, 也有些新生寶寶的手是呈伸展狀態的, 但如果寶寶的生長發育指標一切正常, 吃喝玩睡也挺好, 媽媽則不用過於擔心。

隨著月齡的增加, 寶寶的神經系統會逐漸發育成熟, 屈肌的力量就會逐漸減弱, 伸肌的力量逐漸增強, 二者會逐漸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這時, 寶寶的小手就會呈現出自然的狀態了。 如果超過4個月後, 寶寶的手仍然持續握拳, 不能張開或者拇指內收,

Advertisiment
就要警惕小兒腦癱疾病。

2.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腦癱?

家長可以通過以下兩方面, 來判斷寶寶是不是腦癱:

1/握持反射

新生兒出生後, 醫生會在24小時內給寶寶進行第一次身體檢查, 除了體格檢查, 還要做一些神經學檢查, 要進一步評估新生兒的感覺、動作以及反射反應等, 以瞭解新生兒的神經發育狀況, 其中就包括握持反射。

握持反射又叫抓握反射, 是嬰兒出生時就存在的一種原始反射。 健康的新生兒因為有這種反射, 抓握會非常有力, 幾乎可以抓著你的手指將自己整個身體吊起來。 但袋鼠麻麻提醒各位爸爸媽媽, 不要嘗試這種危險的行為, 因為寶寶並不能控制這種反射, 隨時可能突然將手放開。

如果你想感知寶寶是否有握持反射,

Advertisiment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一根手指放到寶寶手裡, 看寶寶是否能反射性的攥住你的手指, 這樣你便可以直接感受到寶寶的力量。 不過新生寶寶還不會自主放手, 家長需要在寶寶不注意時才能逃離他的“小魔掌”。

大概到3個月大時, 寶寶的握持反射會被自主性的握持動作取代,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寶寶可以自主放手啦。 4個月大時, 握持發射逐漸消失, 寶寶可自主用整個手掌和4根手指夾住東西, 7個月大時, 開始使用大拇指和食指撿取小東西。

如果新生嬰兒沒有握持反射, 或者是握持反射到了應消失的時候而未消失, 都屬於不正常的狀況, 爸爸媽媽應該引起警惕。

2/通過症狀判斷:

當懷疑寶寶有腦癱時,

Advertisiment
除了要帶寶寶去醫院做檢查之外, 家長還可以通過以下症狀來輔助判斷:

1、身體異常:腦癱患兒手一般呈現握拳的狀態, 而且頭頸鬆軟抬不起頭來, 將他懸空抱時, 四肢呈下垂狀態。 另外還可能出現身體突然僵硬, 如在仰臥位時給孩子穿衣, 屈曲他的身體或擁抱他時會感到困難。

2、情緒不穩定:可能好哭、易激怒、睡眠差, 或者非常安靜, 睡得太多, 或者3個月時還不會笑。

3、餵養困難:寶寶會有吸吮無力、吞咽困難, 口腔閉合不佳等表現, 舌頭常將奶和食物推出。

4、發育遲緩:腦癱寶寶學會抬頭、坐和運用雙手要遲于同齡孩子。

袋鼠麻麻有話說:

嬰兒總是握拳, 通常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家長不必過於擔心。 不過你可以在平時多打開寶寶的小拳頭,

Advertisiment
幫他按摩按摩小手。 科學證明, 手指運動與寶寶的智力發育有非常大的相關性, 手指的靈活運動是提高大腦兩半球皮質機能的有效手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