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總是喜歡藏東西怎麼辦?

核心提示: 寶寶這種能夠通過推開遮擋物去拿藏在後面的玩具的行為, 是兒童最早的智力行為, 為進一步學習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

我家琦琦1歲8個月了, 很可愛。 但是最近, 我們發現琦琦新增了一個毛病, 那就是愛藏東西, 經常把小球、蘋果什麼的藏到沙發下或被子裡。 有時候, 還把老公的剃鬚刀、我的辦公室鑰匙藏起來, 害得我們找不到。 等找到了, 弄得我們都哭笑不得。

前兩天, 一位朋友來我家做客, 她戴了一副很可愛的手套, 但走的時候卻怎麼也找不到了。 結果當天晚上, 我在收拾屋子時, 發現是琦琦把人家的手套藏在了沙發下。

Advertisiment

我心裡真的挺著急的, 怕孩子這麼小, 就養成不好的壞習慣。 您說我該怎麼辦呢?

專家:

你著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可以肯定地告訴你, 你在這件事情上多慮了。

作為成人, 你是從道德的角度出發去理解這件事情, 但對於一個1歲8個月的孩子, 他的行為根本無關乎道德。 只是成長過程中學習本領的一個過程而已。

下面我們就來瞭解一下寶寶對“藏東西”這一行為的發展吧!

一般來講, 8-12個月的嬰兒, 已經能夠參與“藏東西”遊戲了。 比如說, 大人給寶寶看一個有趣的玩具, 然後再用東西擋住這個玩具不讓他拿, 這時, 寶寶就會用小手去推開擋著的東西, 去試著把玩具抓到手。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

Advertisiment
寶寶這種能夠通過推開遮擋物去拿藏在後面的玩具的行為, 是兒童最早的智力行為, 為進一步學習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

不過處於這一時期的寶寶, 尋找物體依然會犯一種所謂的“AB式錯誤”, 就是說媽媽當著寶寶的面, 將玩具藏到A處, 然後再將玩具拿出來, 藏到B處, 這個時候寶寶只會到A處去找, 而不會到B處找。

當寶寶成長到12-18個月時, 他就不再犯“AB式錯誤”了, 他能將注意力轉移到藏玩具的B處, 繼而找到玩具。

處於這個時期的寶寶對藏東西的興趣會達到頂峰, 他們常常會自己藏起來東西, 然後再去尋找, 以帶給自己驚喜。 而且, 這個時期的寶寶, 也很愛模仿各種熟悉的行為, 比如, 他們會學著媽媽的樣子去抓勺子,

Advertisiment
或者攪拌東西。 因此, 如果媽媽常常用藏東西的方式來逗寶寶玩的話, 寶寶也就很喜歡學著媽媽的樣子來藏東西玩了。

隨著寶寶繼續長大, 到了18-24個月的時候, 他們延遲模仿的能力得到了發展, 不但馬上模仿媽媽的行為, 還能記住過去看到過的行為。 如果媽媽或者其他人之前用藏東西的行為逗寶寶, 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後, 依然可能會被寶寶想起來, 繼而進行模仿。

由此看來, 藏東西是寶寶成長過程中, 練習本事的一個行為, 是他們發展智力的一個方式, 是學習解決問題的一個途徑。 因此, 媽媽大可不必太擔心。

當然, 為了避免寶寶藏東西帶來干擾, 媽媽可以對寶寶進行正確的引導。 比如, 告訴寶寶, 哪些東西可以藏,

Advertisiment
哪些東西不能藏。 媽媽可以編一個童話故事, 告訴寶寶, 有一次, 羊寶寶把羊媽媽的鑰匙藏了, 羊媽媽找不到鑰匙, 可著急了, 結果害得羊媽媽開不了門, 一家人只能在外面過夜……這樣一來, 寶寶就知道了, 原來媽媽的鑰匙是不能藏的。

另外, 媽媽也可以大致瞭解寶寶的“密室”在哪裡。 其實這很簡單, 只要媽媽經常陪寶寶玩玩藏東西的遊戲, 就大致可以掌握寶寶喜歡藏東西的地方, 這樣一來, 大人就可以及時找到被寶寶藏起來的物品了。

當然, 媽媽也可以和寶寶來個小約定, 告訴寶寶藏東西可以, 不過媽媽需要時, 得帶著媽媽去找。 這樣一來, 還鍛煉了寶寶的記憶力。 值得提醒的是, 寶寶也會忘記, 這個時候媽媽不應該責備寶寶。

Advertisiment
同時也要避免把所有找不到東西的“賬”都算到寶寶頭上, 要知道, 媽媽的信任和鼓勵, 是寶寶健康成長的最佳動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