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缺乏專注力怎麼辦?

專注力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 是人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完成各種智力操作的必要條件。 但隨著現代生活的快節奏, “不專注”似乎成了孩子們的常態, 家長們心急如焚, 卻又一籌莫展。 為什麼這個問題會如此凸顯?究竟是什麼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媽媽調查

1.你會覺得孩子缺乏專注力嗎?

A 是, 總有這個感覺 25%

B 有時, 我覺得他不夠專注 65%

C 不, 從沒那麼想過 10%

如果父母憑感覺給孩子貼上“不夠專注”的標籤, 就很有可能帶給孩子強烈的心理暗示。 所以, 我們首先需要更科學地瞭解專注力。

2.當孩子正專心做一件事時,

Advertisiment
你正好有事叫他, 你會怎麼辦?

A 大聲叫他, 讓他過來 5%

B 耐心地等他弄好 22%

C 幫他一起快速完成手上的事 4%

D 看事情的緩急再定 69%

專注力是長期在專注做事的過程中形成的, 如果在這過程中大腦皮層的神經聯絡總是被打斷, 勢必會影響專注力的提升, 爸爸媽媽要注意哦!

3.孩子不能專心地做一件事情, 你會怎麼做?

A 批評教育他 0%

B 盯住他, 和他一起繼續 62%

C 無所謂, 隨他去 38%

可能有很多客觀和主觀的原因阻礙了孩子的“繼續”, 這時如果隨意打斷他或一味陪他完成, 並不能有效提升他的專注力, 瞭解原因再採取陪伴或順其自然的做法會更科學。

4.在孩子吃飯的時候, 你是哪種表現?

A 一邊吃飯, 一邊說話 79%

B 催促孩子吃飯的速度 16%

C 以身示範,

Advertisiment
“食不言” 5%

吃飯時專心咀嚼是很好的訓練靜心專心、提高情緒覺察和控制的方法, 但從選項情況來看, 家長不經意間會損失這一培養專注力的機會。

專注力的年齡特徵

0~3歲的孩子對事物的注意是隨意的、被動的, 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點所引起的, 缺乏目的性, 每次專注時間在5~10分鐘, 概括起來有4個特點:

1.無目的性 他還不能進行有組織有目的的注意, 很容易受到無關事物的干擾, 致使原來的任務不能完成。 比方說, 孩子很可能一會兒玩這個玩具, 一會兒又要另一個, 將玩具扔得滿地都是。

2.無穩定性 他持續注意的時間很短, 很容易轉移注意的對象。 研究顯示, 孩子年齡越小, 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越短:一般2歲為6~7分鐘, 3歲為9分鐘。

Advertisiment

3.無細緻性 他只注意表面的、明顯的事物輪廓, 不注意事物較隱蔽的、細微的特徵, 還不太注意兩個事物之間的關係。 比方說, 讓3歲的孩子比較兩個相似圖形區別在哪裡, 他們就不大能說出來。

4.無分配性 3歲以下的孩子不可能同時注意很多的事物。 如果媽媽指著大樓說:“孩子, 你看!”此時爸爸又幾乎同時指著小鳥讓孩子看, 那孩子很可能什麼也注意不到。

專注力, 究竟源自哪裡

影響孩子專注力的主要因素是其與生俱來的個性及氣質特點。

大約3個月的時候, 嬰兒的神經系統就發生了變化。 大腦皮層的神經髓鞘、皮層下神經通路和神經細胞的增加都提高了孩子的感覺能力, 使孩子行為有更高的穩定性和控制力。 注意力的持久性與易分散程度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會有不同的表現,

Advertisiment
一個持久性強的孩子受到短時間的干擾時也會很快回到主題上來, 可是這方面較弱的孩子即便是受到一丁點兒外界干擾, 都無法再集中注意力。

雖然兒童自我控制、專注力在生命初期就開始發展了, 但孩子在最初服從父母的安排和照料階段過後, 會在2~3歲時慢慢轉為自我控制和專注自己行為的能力, 這時父母要幫助孩子發展這種能力就屬於後天的影響了。

小心, 別破壞了他的專注力

成人都以為兒童是好動、喜歡熱鬧而很難安靜下來的。 於是家長、老師也任憑兒童在強烈節奏的音樂中唱歌、跳舞、高聲呼叫、喝彩等等, 兒童雖然很感興趣, 但性格也容易變得急躁不安,

Advertisiment
而較難長時間地專注在一件事上。 其實, 兒童的天性是寧靜的, 兒童也是最能欣賞寧靜的, 新生兒能吮著腳指頭凝望天空, 沉思幾個小時, 就是很好的明證, 只是因為我們成人的誤導, 反而使兒童成為受害者。

當我們靜定時, 精神狀態是放鬆的, 此時, 腦波會出現α波, 而α波很適合發揮豐富的想像力, 對右腦的開發相當有幫助。 很怕孩子輸在起跑線的父母常因無知, 過度重視智育(也就是左腦的發育)。 結果因成人的功利, 錯失了用右腦強化孩子左腦功能的機會, 若左右腦同時使用, 學習能力可增加2~5倍。 而孩子左右腦均衡發展時, 身心才會健全。

同時, 孩子的物質生活非常豐富。 各種五顏六色、新奇怪異的玩具堆積在孩子面前, 使他們無所適從,摸摸這個,摸摸那個,反而不能專注于一項。而在孩子專注的過程中,家人的過分熱心和無意干擾也常常是破壞專注力的“元兇”。

保護專注力的3個建議

1.整理家中環境。孩子天生喜歡安靜秩序的環境。整潔安靜的環境能使孩子得以安心,請避免過多的干擾。如:將太難而不適合孩子當下年齡的玩具收起;一個階段儘量讓孩子只玩2~3種,不要同時給予太多刺激,並要適合孩子的敏感期特徵。

2.家人的配合。孩子工作(即玩耍)時,家人說話聲音應放低。孩子獨自玩耍時,應給予他一個獨處的空間,可以關注,但不要干涉。孩子希望家人陪伴時,應靜靜觀察他的工作,適時引導和協助,而不是過多的要求和強迫,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3.不能獨自繼續玩的時候給予適當關注。孩子是不是已經玩夠了?還是不會玩了?或是想讓人陪伴一會兒?這些都需要爸爸媽媽耐心地去觀察和檢驗,瞭解原因後,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提升專注力。 

使他們無所適從,摸摸這個,摸摸那個,反而不能專注于一項。而在孩子專注的過程中,家人的過分熱心和無意干擾也常常是破壞專注力的“元兇”。

保護專注力的3個建議

1.整理家中環境。孩子天生喜歡安靜秩序的環境。整潔安靜的環境能使孩子得以安心,請避免過多的干擾。如:將太難而不適合孩子當下年齡的玩具收起;一個階段儘量讓孩子只玩2~3種,不要同時給予太多刺激,並要適合孩子的敏感期特徵。

2.家人的配合。孩子工作(即玩耍)時,家人說話聲音應放低。孩子獨自玩耍時,應給予他一個獨處的空間,可以關注,但不要干涉。孩子希望家人陪伴時,應靜靜觀察他的工作,適時引導和協助,而不是過多的要求和強迫,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3.不能獨自繼續玩的時候給予適當關注。孩子是不是已經玩夠了?還是不會玩了?或是想讓人陪伴一會兒?這些都需要爸爸媽媽耐心地去觀察和檢驗,瞭解原因後,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提升專注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