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缺鈣的日常表現

鈣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缺鈣的寶寶常表現為出牙延遲、枕禿、雞胸、手鐲、下肢畸形、“O”形腿或“X”形腿等, 日常生活中寶寶缺鈣有些什麼直觀表現嗎?又該怎麼合理給寶寶補鈣。

寶寶缺鈣的日常表現

1、常表現為多汗、即使氣溫不高, 也會出汗, 尤其是入睡後頭部出汗, 並伴有夜間啼哭、驚叫, 哭後出汗更明顯。 部分小兒頭顱不斷磨擦枕頭, 久之顱後可見枕禿圈。 機體缺鈣時可以引起系列神經, 精神症狀, 如夜間多汗都與植物神經調節能力失調有關。 首先應該考慮是體內缺鈣引起的精神狀況、要及早補鈣。

Advertisiment

2、厭食偏食。 鈣控制著各種營養素穿透細胞膜的能力, 因此也控制著吸收營養素的能力。 人體消化液中含有大量鈣, 如果人體鈣元素攝入不足, 容易導致食欲不振、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等。

3、易發濕疹。 2歲前的嬰兒比較多見, 有的到兒童或成人期發展成惡急性、慢性濕疹, 或表現為異位性皮炎。 嬰兒濕疹多發於頭頂、額面、耳後, 嚴重的可遍及全身。 嬰兒患病時, 哭鬧不安, 患病部位出現紅斑、丘疹, 然後變成水疤、糜爛、結痂, 同時在哭鬧時枕後及背部多流汗。

4、出牙晚或出牙不齊, 有的小兒1歲半時仍未出牙, 前囪門閉合延遲, 常在1歲半後仍不閉合。 並且兒童在牙齒發育過程缺鈣, 牙齒排列參差不齊或上下牙不對縫,

Advertisiment
咬後不正、牙齒鬆動, 容易崩折, 過早脫落。 牙齒受損就不能再修復丁。

5、前額高突, 形成方顱。

6、常有串珠肋, 是由於缺乏維生素D, 肋軟骨增生, 各個肋骨的軟骨增生連起似串珠樣, 常壓追肺臟, 使小兒通氣不暢, 容易患氣管炎, 肺炎。

如何合理給寶寶補鈣

1、確定對象

兒童中包括早產兒、雙胞胎、6個月—3歲嬰幼兒以及青春發育期的兒童。 早產兒和雙生兒出生時多體重偏低, 但在出生後不久的幾個月內又面臨著一個迅速猛長的追趕生長期, 容易出現相對鈣缺乏的問題;6個月—3歲的嬰幼兒、青春發育期的兒童則是人一生中的兩個生長發育高峰, 特別是青少年對鈣的需要量超過成人, 對其它營養素的需要量也會增加。

2、補充劑量

原則上應為:“缺多少補多少”,

Advertisiment
每天在調整膳食的基礎上, 根據各年齡段鈣劑推薦攝入量的標準再補充一定量的鈣劑。 0—6個月純母乳或配方奶餵養的嬰兒可不添加鈣劑;0—6個月人工餵養的嬰兒每天添加100—200毫克的鈣劑;7—36個月嬰幼兒每天添加100—200毫克的鈣劑;4歲以上的兒童每天應添加400毫克的鈣劑。

3、服用方法

一般而言, 相同劑量的鈣劑少量分次服較一次大量服的吸收效果要好;以兩餐之間服用為宜;與其它果汁同服更易於鈣劑的吸收;睡前服更易吸收。 但鈣劑不宜與蛋白質含量高、含草酸或植酸多的食物同食'以免影響鈣劑的吸收。 不宜空腹補鈣, 因為鈣劑進入人體後可在胃酸的作用下解離為鈣離子而被機體吸收和利用, 進餐後所攝入的食物具有促進胃酸分泌的作用,

Advertisiment
隨胃酸量的增加, 即可促進鈣劑在胃內的分解和消化, 益於人體鈣劑的吸收與利用。

小編提醒:嬰幼兒缺鈣初期, 寶寶容易受驚, 經常出汗, 睡覺不安穩, 精神狀態不佳, 晚上哭鬧不止;在身體特徵上表現為出牙延遲、枕禿、雞胸、手鐲、下肢畸形、“O”形腿或“X”形腿等。 如果寶寶經常搖頭, 媽媽們要注意觀察寶寶有無這些症狀, 如果有的話最好去醫院做相關檢查, 並注意多給孩子補充鈣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