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開口說話本該是一件讓人無比欣慰的事, 然而當寶寶說髒話的時候就讓父母無比詫異了。 寶寶可能會在玩耍的過程中平淡地說“打死你”、“砍你的頭”之類的話。 說話還帶著股奶味兒的寶寶就開始罵人, 長大了還得了嗎?寶寶罵人該怎麼辦?
三歲左右的寶寶居然會罵人了,
這是怎麼回事兒?
媽媽們的憂愁:3歲娃娃張口就罵人
@wanna66:孩子剛過三歲, 現在出門如果碰到喜歡的小朋友, 愛追著人家玩, 可是碰到比她小的, 每次我還沒說話, 她就大聲來一句:我才不和他(她)玩呢, 我討厭小弟弟(妹妹)或者乾脆來一句:小弟弟是個傻瓜醜八怪等等。
Advertisiment
@聽說的傳說:寶寶不到3歲, 正是學話的時候, 不知跟誰學的, 順口說出髒話來了, 真是鬱悶了, 打了他一頓讓他以後不准說, 不知道該怎麼教育才好。
@applewang527:我寶2歲了, 原來在家的時候總說她爸爸是狗屎。 沒想到孩子說話, 先學會了狗屎, 現在時而就冒出來狗屎兩字, 如果說完看人臉色不對, 她就改口, 怎麼能改掉呢?
@布丁媽媽:愁死了!布丁學會罵人了, 昨晚又罵人。 我說好寶寶不能罵人, 她還說就罵人。 結果氣得我打了她小屁股一下:“你罵人, 媽媽才打你的。 以後不能罵人了,
Advertisiment
當聽到寶寶罵人的時候, 媽媽們總是倍感憂愁, 總怕孩子從此就學壞了, 甚至有爸爸媽媽猜測孩子是不是受了哪些不好的人的影響。 其實, 稍稍放鬆你的神經吧, 這可能只是孩子們必經的一個階段。
育兒達人親歷:讓聽者感到“恐怖”的咒敏感期
孩子在學習語言的初期, 即3歲左右, 當聽到一些髒話或者帶有詛咒的話後, 喜歡不分場合地使用, 而且越是被制止就越喜歡使用, 這就是詛咒敏感期。 微藍梔子談到這個問題時表示, 自家乖巧的小米也不例外, 而且讓這個在育兒方面甚是淡定的媽媽直呼“恐怖”。
先來看看微藍梔子的遭遇吧:
某一天忽然發現小米同學會惡狠狠地說“你不是我媽媽了”、“我要打死你”這一類的話。
Advertisiment
詛咒敏感期的孩子可能會一邊玩耍一邊說出含義惡毒的話
根據以前看過的書裡關於詛咒敏感期的應對辦法, 都說不予理會, 不要有太強烈的反應, 最多幾個月, 孩子就會自然渡過這個時期了。 可是很快, 我發現小米同學已經不只是在發洩情緒時說這些話, 而是把這些詛咒類的話, 當成了日常生活中和小朋友溝通、交流的常用詞彙了!使用率那可是不一般的頻繁啊!
比如她和好朋友心藝在一起玩時, 互相之間的對話是這樣的:“我要把你打死”、“我要把你踢死”、“我要把你的頭給切下來”、“那我就把你的眼睛挖出來”……我在一旁聽得是毛骨悚然。
Advertisiment
那麼, 微藍梔子是如何面對小米的詛咒敏感期的呢?
育兒達人支招:適度干預 順利過渡
儘管都說“淡然處之”、“泰然處之”可當微藍梔子天天聽著小米越說越頻繁、越說越習慣, 而且不分場合都在說時, 她還是忍不住了, 干預了:
先是在小米同學說把頭切下來、把眼睛挖出來之類的話時, 和她墾談了一番, 告訴她這樣的話不能隨便說, 因為話語中的動作如果真的實現的話, 是非常可怕的。
Advertisiment
在詛咒敏感期,
孩子說髒話的情況可能會愈演愈烈
不想當壞人的小米同學很是從善如流, 那以後就不再說這些很具體的詛咒話了。 但是“打死”、“踢死”之類的還在繼續。 我繼續干預, 當然, 不能強烈干預。 某一天小米同學再次說要打死我時, 我平靜地說, 好吧, 那就試試吧。 一躺在沙發上, 裝死不動了, 任憑小米怎麼叫喚都不動, 最後是在小米的淚水中“復活”的。 實際行動讓小米明白了, 死是不能隨便亂說的,當然更不能有實際行動。
我的干預就到此為止,剩下的就靠小米同學的自覺,以及和好朋友心藝的互相監督了。那一段時間,因為和心藝媽媽每天都忙著開淘寶店的事,兩娃也是天天湊在一起,放學了就互相到對方家裡玩。也因為關係親密,詛咒敏感期也是一同到來的,所以互相監督也就順理成章了。兩娃自己不說“死”了,也會監督著不讓對方說“死”,不過,做為替代,改說“暈”了。這樣既能讓她們體會到說這些話的樂趣與力量,也不會讓程度太嚴重。
專家解讀:罵人的孩子心裡在想啥?
正如微藍梔子所說,孩子的詛咒敏感期一般會在3歲左右來臨,這與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有密切關係,換句話說詛咒敏感期是語言敏感期的一種特殊表現。在此期間,孩子會對髒話、狠話更是情有獨鍾。
最開始的時候,當孩子聽到了髒話並把她說了出來僅僅是因為好奇,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說髒話的時候可以笑嘻嘻或者以聊天的方式,在孩子眼中,說髒話不過是一個遊戲,沒有任何的惡意。只有當我們處理這個問題的方式欠妥當時,孩子才意識到,原來這些語言具有殺傷力。在他意識到這點之後,他才會有意把它當武器使用。
糾正處於詛咒敏感期孩子的行為,不能靠打罵
當明白孩子說髒話可能只是階段性行為時,就不必感到心驚肉跳了,平和應對即可。如果爸爸媽媽們不把它當回事兒,冷靜地面對孩子的這個行為,他的這種行為反而會消除得更快。如同微藍梔子的做法,並沒有打罵孩子,更沒有擺出大道理,雖說是“干預”,卻也只是讓孩子感受了一下這種說法帶來的實際效果。
當然,淡定面對處在詛咒敏感期的孩子,和用賞識、鼓勵的態度看待孩子的這個行為是有天壤之別的。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不可混淆,否則就會適得其反了。在孩子的理解能力足夠好之後,他在清楚界限的前提下依然說髒話狠話,那就說明他在挑戰規則。此時,我們還是要告訴他這些話有多不受人歡迎,以及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並告訴他哪些行為更受人歡迎,同時讓他感受到這個行為帶來的自然後果。
死是不能隨便亂說的,當然更不能有實際行動。
我的干預就到此為止,剩下的就靠小米同學的自覺,以及和好朋友心藝的互相監督了。那一段時間,因為和心藝媽媽每天都忙著開淘寶店的事,兩娃也是天天湊在一起,放學了就互相到對方家裡玩。也因為關係親密,詛咒敏感期也是一同到來的,所以互相監督也就順理成章了。兩娃自己不說“死”了,也會監督著不讓對方說“死”,不過,做為替代,改說“暈”了。這樣既能讓她們體會到說這些話的樂趣與力量,也不會讓程度太嚴重。
專家解讀:罵人的孩子心裡在想啥?
正如微藍梔子所說,孩子的詛咒敏感期一般會在3歲左右來臨,這與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有密切關係,換句話說詛咒敏感期是語言敏感期的一種特殊表現。在此期間,孩子會對髒話、狠話更是情有獨鍾。
最開始的時候,當孩子聽到了髒話並把她說了出來僅僅是因為好奇,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說髒話的時候可以笑嘻嘻或者以聊天的方式,在孩子眼中,說髒話不過是一個遊戲,沒有任何的惡意。只有當我們處理這個問題的方式欠妥當時,孩子才意識到,原來這些語言具有殺傷力。在他意識到這點之後,他才會有意把它當武器使用。
糾正處於詛咒敏感期孩子的行為,不能靠打罵
當明白孩子說髒話可能只是階段性行為時,就不必感到心驚肉跳了,平和應對即可。如果爸爸媽媽們不把它當回事兒,冷靜地面對孩子的這個行為,他的這種行為反而會消除得更快。如同微藍梔子的做法,並沒有打罵孩子,更沒有擺出大道理,雖說是“干預”,卻也只是讓孩子感受了一下這種說法帶來的實際效果。
當然,淡定面對處在詛咒敏感期的孩子,和用賞識、鼓勵的態度看待孩子的這個行為是有天壤之別的。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不可混淆,否則就會適得其反了。在孩子的理解能力足夠好之後,他在清楚界限的前提下依然說髒話狠話,那就說明他在挑戰規則。此時,我們還是要告訴他這些話有多不受人歡迎,以及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並告訴他哪些行為更受人歡迎,同時讓他感受到這個行為帶來的自然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