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耳朵怎樣護理

如何進行寶寶耳朵護理是很多家長想要瞭解的問題, 下面就一些普遍問題進行解答:究竟應不應該給寶寶清理耳屎呢?怎麼清理?多長時間清理一次呢?

專家解答;耳屎, 又叫耳耵聹, 它是人體耵聹腺產生的一種油脂分泌物, 存在於耳內。 在耳道起著屏障的作用, 不僅可以減弱外界聲;波對耳膜的刺激, 還能粘住灰塵和細菌。 可見耳耵聹是耳朵自我保護的產物, 並不僅僅是看著彆扭的髒東西。 當然, 小寶寶也會有耳屎。 通常的寶寶的耳屎呈屑狀或片狀, 能夠自行從耳內掉落。 也有的寶寶會出現脂性的、粘稠的、呈深黃色或褐色的耳屎,

Advertisiment
這也是正常的。

至於清理寶寶的耳屎, 建議父母們要量力而行, 適可而止。 如果寶寶的耳屎掉落出了外耳道, 可以用棉簽或棉球將其掃出來, 稀狀耳屎可以稍微蘸一點兒溫開水擦拭。 萬萬不可由於過於乾淨, 用水或者酒精擦。 如果有較多的耳屎, 父母一定不要擅自為寶寶掏。 因為外耳皮膚比較薄, 神經又非常豐富。 掏耳朵很容易損傷寶寶外耳皮膚, 造成感染或引起其他病症;這時最好去醫院, 請專業的醫生來幫忙了。

奶流進耳道裡, 該怎麼做;很多家長擔心寶寶喝完奶拍不出嗝, 睡下不一會兒就會吐奶。 這樣會使奶流進耳道裡, 甚至引起中耳炎。 此時, 該怎麼做?

不管是母乳還是配方奶,

Advertisiment
流進耳朵和水流進耳朵是一樣, 因此, 它們並不因為其他特殊原因就會引發中耳炎。 但是, 吐奶和吃奶姿勢不當都還有可能引起嗆奶, 嗆奶就很容易出狀況了。 我們知道, 耳咽管是耳部與口腔相通的通道, 由於寶寶很小, 耳道也非常短, 嗆奶的時候乳汁逆流入鼻咽部, 從耳咽管進入中耳, 誘發急性中耳炎。

所以, 在給寶寶餵奶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不論是吃母乳還是配方奶, 餵奶的姿勢要正確:不要讓寶寶平躺著吃奶, 最好頭略高, 呈半臥位。 喂完之後儘量耐心給寶寶拍出嗝。 吃配方奶的寶寶, 要注意奶嘴孔, 避免寶寶喝奶時過多、過急, 來不及吞咽。 萬一寶寶發生嗆咳, 要把寶寶側過來, 頭稍高, 使嘴角處於低處, 讓奶流出嘴角。

Advertisiment

寶寶洗澡時候耳朵進水了, 怎麼辦?給寶寶洗澡的時候, 總是會有水流進去。 我們只能趕緊給他擦, 可這擦得乾淨嗎?還有水在裡面怎麼辦?

專家解答;不乾淨的水進入外耳道, 使得耳內的耳屎軟化、膨脹, 引發耳道堵塞、流水, 發生外耳道炎;或者是髒水中的細菌留存在耳道內, 增加耳朵發生感染的機會。 因此, 並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樣, 耳朵只要進水就會發炎。 耳部健全、正常的人, 在洗澡的時候進入一點水, 是沒有關係的。 而且我們的耳朵都有自我保護功能, 平時類似洗澡、游泳的進水, 是不會對耳朵造成傷害的。 對於給小寶寶洗澡, 進水是難免的。 家長不需要慌張。 只要在洗完之後, 用棉花球輕輕地為寶寶蘸幹可以看到的水就可以了。

Advertisiment
千萬不要往耳道裡捅, 這樣反而容易進水。

定期做聽力檢查, 有必要嗎?寶寶出生在醫院就做了一次聽力篩查, 醫生還吩咐說以後要遵醫囑定期做。 聽力篩查一定要做嗎?這麼小的孩子做篩查有意義嗎?

專家解答;新生兒及嬰幼兒的聽力篩查一定要做。 0~3歲是孩子語言學習的重要階段。 如果孩子有聽力障礙, 要在兩歲之後由於語言發育的落後才能明顯地表現出來(通過常規體檢或者日常觀察)

如果這時候才發現, 對於孩子的語言能力影響是莫大的, 甚至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 導致終生的缺陷。 所以, 對於聽力有障礙的嬰兒, 在出生3個月內及時發現、干預和治療, 要比晚期診斷治療的孩子總體語言能力平均高出約20%,

Advertisiment
可以達到正常語言能力的80%。 可見, 新生兒的聽力篩查意義更加重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