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耳朵護理5大正確做法 麻麻注意5大誤區

寶寶的聽力發育除了先天因素外, 後天父母的護理習慣也是影響的重要因素。 如果父母護理寶寶聽力的方法對了, 寶寶的聽力便可健康發育, 反之, 將會大大危害寶寶的聽力發育。

讓寶寶擁有正常的聽力的五大正確的做法

1、餵奶時, 最好讓寶寶採取半坐位

在討論餵奶姿勢之前, 先讓我們瞭解一下小耳朵裡面的秘密:寶寶的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 其中中耳為一相對密封的氣腔, 在前壁有一個小管與鼻咽部相連, 叫作咽鼓管。

平時, 咽鼓管在鼻咽部的出口受周圍組織擠壓而呈密閉狀態,

Advertisiment
但是當寶寶吞咽、咀嚼、打噴嚏或哭鬧時, 為了維持中耳內外氣壓的平衡, 咽鼓管便作瞬間開放。 由於小寶寶的耳部尚未發育完善, 咽鼓管還比較短, 而且位置低而平直, 如果你橫抱著寶寶餵奶、讓他平躺著吃奶、奶瓶口開得過大、奶瓶豎得過直等等, 都容易造成寶寶嗆奶, 使乳汁沿著咽鼓管流入中耳, 誘發中耳炎。

正確的餵奶姿勢是:如果是坐著餵奶, 應將寶寶斜抱在懷中, 讓寶寶呈半坐位, 寶寶上半身靠著的那一條腿可以用小凳子墊高些;如果是側躺著餵奶, 媽媽要用手臂將寶寶的上身和頭部支起, 以取得一個最適宜的角度。

2、給寶寶清理耳垢需要去醫院

前面我們說道, 如果耳垢比較少的話, 不需要清理。 但是, 如果耳垢已經比較多了,

Advertisiment
形成了團狀, 像個塞子一樣塞在耳朵裡面, 就需要帶寶寶到醫院, 請醫生幫助清理。

但是, 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為這點兒小事跑醫院很麻煩, 於是就自己給寶寶弄起來了。 實際上, 這種做法很危險。 一是因為一般家庭中都沒有耳燈, 父母往往只能是跟著感覺走, 這樣很容易造成局部損傷;二是因為很多寶寶還沒學會合作, 可能會亂動;三是一旦在挖耳的過程中, 不小心有外力撞擊, 比如旁人經過不小心碰了媽媽的手等等, 有可能會捅破鼓膜。

而醫生可以通過耳燈或者反光耳鏡直接觀察耳道內部的情況, 耳垢較多時, 可直接用棉簽或醫用鑷子取出。 當耳垢已經形成耳垢石很難取出時, 醫生還可以選用滴耳液軟化耳垢。

Advertisiment
軟化的耳垢會從外耳道排出, 也很容易清理。

3、呼吸道感染後, 詢問寶寶是否有耳部不適

當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時, 致病菌非常容易通過咽鼓管進入到中耳, 引起中耳炎。 不過, 這種急性中耳炎一般是在感冒以後7~10天才會發作, 因此很容易被父母忽視。 在寶寶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已經消失後, 父母還需要關注寶寶是否表現出中耳炎的症狀。 另外, 積極預防感冒或者盡可能縮短感冒週期是避免兒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4、寶寶患了感冒、中耳炎時, 不要坐飛機

在孩子身體狀態很好的情況下, 乘坐飛機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 在飛機起飛和降落的過程中, 可以讓孩子通過吃奶或者吸吮安撫奶嘴等方法來減輕耳部的壓迫感。

Advertisiment
但是在寶寶患有感冒和中耳炎的時候, 最好不要坐飛機。 因為這時候咽鼓管處於一種水腫的狀態, 會加重對耳部的壓迫。

5、不要讓寶寶長時間戴耳機

有些父母感覺MP3很時尚, 於是也想讓小寶寶“享受”一下。 但是, 因為寶寶的年齡比較小, 他們可能控制不好音量。 如果音量很大的話, 對於寶寶的聽力是有損害的。 另外, 耳機的耳塞直接被塞到耳朵裡面, 聲音直接刺激鼓膜, 然後通過鼓膜來傳導, 時間長了, 鼓膜很容易疲勞, 也容易造成聽力下降。 所以, 在讓寶寶聽音樂、聽故事的時候, 最好還是採用外放的方式, 而且音量不要過大。

讓寶寶聽力受損的5大誤區

誤區1:孕期近距離、大音量的音樂胎教

有些准媽媽為了在胎兒期就培養寶寶的音樂細胞,

Advertisiment
買了許多胎教音樂磁帶, 每天開大答錄機的音量來聽, 有時甚至乾脆將答錄機直接貼在肚子上, 以為這樣能讓胎兒聽得更清楚。 等寶寶出生後, 經醫院聽力測試後才發現, 寶寶的聽覺神經在胎兒期就已經受到了損傷。

應對方法:音樂胎教對胎兒是有好處的, 但由於胎兒大腦、神經發育都非常嬌嫩, 准媽媽一定要正確選擇胎教音樂、控制好音量。 音樂胎教應在胎兒3個月之後才開始, 在較大的空間環境中進行;答錄機或音箱不要離胎兒太近, 音量適中;挑選節奏柔和、舒緩的輕音樂, 如莫札特的《弦樂小夜曲》、《雙鋼琴奏鳴曲》, 避免交響樂、搖滾樂和迪斯可音樂等刺激性的音樂。

誤區2:為保持耳部清潔, 經常給寶寶挖耳垢

為了保持寶寶耳朵內部清潔,有些父母會直接用纖長的手指甲或是小髮夾等物,在寶寶的耳朵裡盲目掏挖。這時,只要稍有疏忽或不慎被碰撞,就會造成寶寶耳道深處的鼓膜受損,使外耳與中耳腔直接相通。此時,細菌就容易乘虛而入,引起感染,使寶寶的聽力受損。

應對方法:父母不需要經常給寶寶挖耳垢。保持寶寶耳朵的清潔,可用濕毛巾簡單擦拭外耳,正常情況下,耳垢會自行脫落出來。如果寶寶的耳垢實在太多,以至影響到了聽力,還是帶他去醫院請五官科醫生處理比較妥當和安全。

誤區3:隨便給寶寶買發聲玩具

現在,很多父母、親戚朋友都喜歡給寶寶買發聲玩具玩,因為這類玩具往往比普通的玩具更吸引寶寶。不過,現在很多發聲玩具的音量過大,簡直成了噪音,如果把它們長時間、近距離地放在寶寶前面,可能會對寶寶的聽力造成永久性的損傷。

應對方法:在給寶寶買發聲玩具的時候要儘量選擇能夠調節音量的玩具,並且注意一定要購買正規廠商生產的有品質保證的發聲玩具。買回來之後,即便是可調節音量的玩具,也要控制寶寶玩耍的時間。

誤區4:生活環境嘈雜,父母未重視

寶寶周圍的生活環境過於嘈雜,比如寶寶家臨街,每天車水馬龍的,父母卻沒有安裝必要的隔音措施;鄰居家在裝修房子,時不時傳來刺耳的電鑽聲,父母也沒有及時保護好寶寶的耳朵;父母喜歡抱著寶寶一起看電視,且將音量開得很大,時間一長,寶寶的聽力就會受到損傷。

應對方法:應讓寶寶避免長時間處於嘈雜的環境中,避開生活中常見的噪音污染源,比如電視、音響、機器聲等。如果是臨街的房子,要給寶寶的房間換上密封性更好的窗戶和門;當鄰居家在裝修時,最好給寶寶佩戴保護耳朵的耳塞,以避免高分貝的噪音損傷聽力。

誤區5:大意造成的耳疾和外傷

通常寶寶會由於感冒、哺乳姿勢不正確等原因而引發中耳炎,嚴重的話就會影響聽力;有時寶寶淘氣,父母一時衝動打寶寶的巴掌,一不小心打到耳部,也可能造成鼓膜破裂而影響聽力。

應對方法:增強寶寶的抵抗力,避免感冒;餵奶時媽媽要注意姿勢,避免奶水流入寶寶的耳道;寶寶淘氣時,做父母的千萬不要揪寶寶的耳朵,更不能打耳朵附近的部位。

經常給寶寶挖耳垢

為了保持寶寶耳朵內部清潔,有些父母會直接用纖長的手指甲或是小髮夾等物,在寶寶的耳朵裡盲目掏挖。這時,只要稍有疏忽或不慎被碰撞,就會造成寶寶耳道深處的鼓膜受損,使外耳與中耳腔直接相通。此時,細菌就容易乘虛而入,引起感染,使寶寶的聽力受損。

應對方法:父母不需要經常給寶寶挖耳垢。保持寶寶耳朵的清潔,可用濕毛巾簡單擦拭外耳,正常情況下,耳垢會自行脫落出來。如果寶寶的耳垢實在太多,以至影響到了聽力,還是帶他去醫院請五官科醫生處理比較妥當和安全。

誤區3:隨便給寶寶買發聲玩具

現在,很多父母、親戚朋友都喜歡給寶寶買發聲玩具玩,因為這類玩具往往比普通的玩具更吸引寶寶。不過,現在很多發聲玩具的音量過大,簡直成了噪音,如果把它們長時間、近距離地放在寶寶前面,可能會對寶寶的聽力造成永久性的損傷。

應對方法:在給寶寶買發聲玩具的時候要儘量選擇能夠調節音量的玩具,並且注意一定要購買正規廠商生產的有品質保證的發聲玩具。買回來之後,即便是可調節音量的玩具,也要控制寶寶玩耍的時間。

誤區4:生活環境嘈雜,父母未重視

寶寶周圍的生活環境過於嘈雜,比如寶寶家臨街,每天車水馬龍的,父母卻沒有安裝必要的隔音措施;鄰居家在裝修房子,時不時傳來刺耳的電鑽聲,父母也沒有及時保護好寶寶的耳朵;父母喜歡抱著寶寶一起看電視,且將音量開得很大,時間一長,寶寶的聽力就會受到損傷。

應對方法:應讓寶寶避免長時間處於嘈雜的環境中,避開生活中常見的噪音污染源,比如電視、音響、機器聲等。如果是臨街的房子,要給寶寶的房間換上密封性更好的窗戶和門;當鄰居家在裝修時,最好給寶寶佩戴保護耳朵的耳塞,以避免高分貝的噪音損傷聽力。

誤區5:大意造成的耳疾和外傷

通常寶寶會由於感冒、哺乳姿勢不正確等原因而引發中耳炎,嚴重的話就會影響聽力;有時寶寶淘氣,父母一時衝動打寶寶的巴掌,一不小心打到耳部,也可能造成鼓膜破裂而影響聽力。

應對方法:增強寶寶的抵抗力,避免感冒;餵奶時媽媽要注意姿勢,避免奶水流入寶寶的耳道;寶寶淘氣時,做父母的千萬不要揪寶寶的耳朵,更不能打耳朵附近的部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