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問:先天性小耳能矯治嗎?
答:耳朵是人體的聽覺器官, 雙側應是對稱的。 但有的新生兒一側耳朵正常, 一側耳朵外形特殊:有的極小, 僅是一塊肉贅狀;有的雖然外形似耳, 但與對側相比明顯小很多, 影響外貌;部分小兒除耳廓是小耳畸形外, 同時伴有外耳道閉鎖, 對小兒聽力有影響。
小耳畸形對孩子的心理有一定壓力, 孩子上學後, 常常感到自卑或受到同學們的嘲笑。 因此, 對畸形小耳應予以手術治療。 何時手術為宜呢?出生後耳廓有一個較長時期的生長過程, 一般到青少年時才停止生長, 耳廓的形態才固定。
Advertisiment
2 問:先天性耳道閉鎖患兒何時做手術合適?
答:少數小兒, 生後一側或兩側外耳道閉鎖, 並多伴有耳廓畸形, 如小耳廓、副耳等。 外耳道閉鎖大多為單側性, 故聽力雖受到一定影響, 但不會致聾, 不會成為聾啞兒。
外耳道閉鎖應手術治療。 但因小兒耳廓及外耳道的發育至青少年時方停止, 故手術應該在小兒7歲以後施行, 手術不宜過早。 手術前需拍耳部X光或CT片, 檢查中耳是否正常, 如遇有中耳發育不良, 也應考慮一併進行手術。
3問:小兒有先天性副耳為什麼要早治?
Advertisiment
答:副耳是一種常見的外耳畸形, 主要表現為在一側或雙側耳前有一個或多個肉贅。 肉贅內有的含有骨質, 有的則完全為肉贅, 大小不一。 一般來說, 副耳患兒無任何症狀, 但耳前多長了一、兩個肉贅, 有礙美觀。 同時對孩子也是一種心理負擔, 無論在幼稚園或小學, 患兒都會受到同學們的注意甚至嘲笑。 有些孩子的副耳有時常被自己或同學牽拉, 造成皮膚損傷。 因此, 在患兒入幼稚園前, 應將副耳切除, 合作的孩子這種手術只需局部麻醉, 手術後不會產生任何不適。
4 問:異物進入小兒外耳道怎麼辦?
答:凡外界的物質進入外耳道, 稱為外耳道異物, 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 有些孩子出於好奇, 常將一些玩具或豆類塞入耳道,
Advertisiment
外耳道異物因其大小而產生不同的症狀。 如果異物較小, 小兒多無任何不適。 異物較大時, 則小兒耳內發堵、疼痛, 尤其是當異物接近鼓膜時, 可引起耳鳴及嚴重耳痛或聽力障礙。
春、夏季節, 偶爾可見昆蟲鑽入小兒外耳道。 因蟲體在耳道內蠕動, 可引起小兒嚴重的耳鳴、耳痛。
異物進入小兒耳道, 最好直接到醫院就診, 耳科醫生可用非常精細的鉗子或鑷子等器械將異物輕輕取出, 決不可自行亂挖, 以免損傷外耳道或鼓膜。
5 問:怎樣預防小兒外耳道生癤?
答:外耳道被覆的皮膚,
Advertisiment
外耳道既然具有豐富的腺體及毛囊, 一旦遇有皮膚損傷時, 極易感染而引起外耳道癤。 有的小兒喜歡用髮卡、鉛筆、火柴棍等掏耳朵, 常常會使耳道皮膚受損傷, 而導致外耳道生癤。 長癤後十分疼痛, 以致小兒夜不能眠, 尤其是咀嚼食物時, 下頜關節運動牽扯外耳道, 更會使疼痛加劇, 少數患兒因怕疼痛而不敢進食。 此外, 某些嬰幼兒因外耳道長有濕疹或皮膚糜爛, 也是造成容易生癤的原因。
預防小兒外耳道生癤, 主要應注意保持其耳道清潔, 不要使不潔的水灌入耳朵內, 不要挖耳朵, 更不要養成平時隨便掏耳朵的習慣。
小兒在夏天游泳時,
Advertisiment
6 問:小兒經常掏耳屎為什麼不好?
答:耳屎是人的外耳道耵聹腺分泌的一種物質。 大多數人的耵聹為淺黃色, 一片片薄薄地附著在外耳道壁上, 當人們咀嚼食物時, 隨著下頜關節的運動, 耳屎會鬆動而排出體外。 人的耳道內有耵聹, 可避免昆蟲、塵土進入耳道。 因此, 耵聹對人具有保護功能, 一般不應該將它隨便掏出。 但有些大人平時養成了掏耳屎的習慣, 還時不時給孩子掏耳屎, 有時將外耳道皮膚挖破而引起外耳道炎, 偶爾還有可能因掏耳屎不慎而誤傷鼓膜, 引起鼓膜穿孔而影響聽力。
有些人的耵聹呈棕色的大塊狀, 緊緊地嵌在外耳道內而使耳內發堵、耳鳴、聽力下降,臨床上稱為“耵聹栓塞”。遇到這種情況,更不可自行挖取,因為這種堅硬的塊狀耵聹是不容易被挖出的。自行挖取會引起外傷而致耳道發炎,必須到醫院請醫生診治。還有極少數人的耵聹是黃色的,似油脂狀,較黏稠,附在外耳道口,很不雅觀,臨床上稱為脂性耵聹。此類耵聹同樣具有保護功能,如分泌過多可用75%酒精輕輕拭淨即可。
7 問:嬰兒耳朵裡長濕疹怎麼辦?
答:濕疹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病。一般可發生在嬰幼兒的臉上、上下肢、軀幹等部位,但有時也可發生在小兒耳朵裡的皮膚上。小兒耳朵裡長濕疹表現為耳朵瘙癢,孩子常用手挖耳或是在母親的身上摩擦雙耳,外耳道內可見輕微的濕疹,少數外耳道有散在的小丘疹。小兒因為瘙癢而挖耳及皮膚抵抗力降低常引起外耳道炎或癤腫。
濕疹的治療主要是保證耳道的乾燥,尤其是小兒洗澡時不可使水進入耳道,洗澡後應用棉簽將耳道拭幹。發生濕疹後局部塗用40%氧化鋅油膏,數日即可治癒。如濕疹很嚴重,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抗過敏藥。
8 問:小兒患中耳炎有哪些症狀?
答:中耳炎是小兒十分常見的疾病。中耳有咽鼓管與鼻咽部相通,由於小兒的咽鼓管較成人的短而粗,並且呈水準狀,所以小兒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較多。隨著鼻咽腔分泌物的增多,細菌可通過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小兒容易嘔吐,尤其是小嬰兒吃奶後易嘔吐,常會有奶液反流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此外,小兒易患急性傳染病,如麻疹、猩紅熱等,中耳炎則為這些疾病的常見併發症。
中耳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中耳炎多發生於上呼吸道感染之後,起病急驟,患兒高熱,體溫可達39℃~40℃,耳痛;嬰幼兒因不會訴說,常表現驚叫、不安、食欲減退,3~4天以後,耳朵流膿,膿液黏稠、淡黃色。急性中耳炎經治療,大約一周左右可治癒。
慢性中耳炎系由急性轉化而成,患兒一般無任何全身症狀,只是耳道持續或時斷時續流膿。膿液稀薄或黏稠,治療以局部清拭為主,在醫生指導下,堅持每日多次滴藥。此外,患兒還應加強體質鍛煉,提高機體抵抗力,減少感冒,以促進炎症早日痊癒。
緊緊地嵌在外耳道內而使耳內發堵、耳鳴、聽力下降,臨床上稱為“耵聹栓塞”。遇到這種情況,更不可自行挖取,因為這種堅硬的塊狀耵聹是不容易被挖出的。自行挖取會引起外傷而致耳道發炎,必須到醫院請醫生診治。還有極少數人的耵聹是黃色的,似油脂狀,較黏稠,附在外耳道口,很不雅觀,臨床上稱為脂性耵聹。此類耵聹同樣具有保護功能,如分泌過多可用75%酒精輕輕拭淨即可。7 問:嬰兒耳朵裡長濕疹怎麼辦?
答:濕疹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病。一般可發生在嬰幼兒的臉上、上下肢、軀幹等部位,但有時也可發生在小兒耳朵裡的皮膚上。小兒耳朵裡長濕疹表現為耳朵瘙癢,孩子常用手挖耳或是在母親的身上摩擦雙耳,外耳道內可見輕微的濕疹,少數外耳道有散在的小丘疹。小兒因為瘙癢而挖耳及皮膚抵抗力降低常引起外耳道炎或癤腫。
濕疹的治療主要是保證耳道的乾燥,尤其是小兒洗澡時不可使水進入耳道,洗澡後應用棉簽將耳道拭幹。發生濕疹後局部塗用40%氧化鋅油膏,數日即可治癒。如濕疹很嚴重,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抗過敏藥。
8 問:小兒患中耳炎有哪些症狀?
答:中耳炎是小兒十分常見的疾病。中耳有咽鼓管與鼻咽部相通,由於小兒的咽鼓管較成人的短而粗,並且呈水準狀,所以小兒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較多。隨著鼻咽腔分泌物的增多,細菌可通過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小兒容易嘔吐,尤其是小嬰兒吃奶後易嘔吐,常會有奶液反流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此外,小兒易患急性傳染病,如麻疹、猩紅熱等,中耳炎則為這些疾病的常見併發症。
中耳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中耳炎多發生於上呼吸道感染之後,起病急驟,患兒高熱,體溫可達39℃~40℃,耳痛;嬰幼兒因不會訴說,常表現驚叫、不安、食欲減退,3~4天以後,耳朵流膿,膿液黏稠、淡黃色。急性中耳炎經治療,大約一周左右可治癒。
慢性中耳炎系由急性轉化而成,患兒一般無任何全身症狀,只是耳道持續或時斷時續流膿。膿液稀薄或黏稠,治療以局部清拭為主,在醫生指導下,堅持每日多次滴藥。此外,患兒還應加強體質鍛煉,提高機體抵抗力,減少感冒,以促進炎症早日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