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小兒臍疝?
臍疝俗稱氣肚臍, 是腸管/大網膜等從臍孔脫出形成的腹壁疝, 是一種先天性臍發育缺陷性疾病。
早產兒比較常見, 尤其在體重低於1500g的嬰兒中占75%。 隨著年齡增長, 程度減輕, 大多數可在2歲以內自愈。
二、小兒臍疝有哪些症狀?
①嬰兒肚臍處會有一個向外突出的圓形腫塊, 有些如棗般大小, 也有大如核桃的, 質軟, 在腫物的下半可見到臍痕;
②用手指壓迫, 腫塊很容易回納, 而且還能聽到肚子裡有聲響, 如果把手指伸入臍孔, 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臍疝的邊緣。
③寶寶睡覺或者安靜時, 腫物消失,
Advertisiment
④用手回納腫物後可觸及疝環, 疝環直徑多小於2.0cm。
早產兒、腸絞痛嬰兒比較容易發生臍疝。
三、小兒臍疝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臍部發育不全、臍環沒有完全閉鎖或臍部的瘢痕組織薄弱, 不夠堅固, 所以啼哭情況下, 腹腔內壓力增高, 內臟可以從臍部突出而形成。
除了與臍部腹肌發育不完全有關, 腸脹氣(嬰兒腸絞痛)是導致臍疝的主要誘發因素。
寶寶哭鬧或者腸絞痛不舒服憋氣、使勁兒時, 迫使脹氣腸道向外突出形成臍疝。
四、寶寶出現臍疝該怎麼辦?
①臍疝並不會對寶寶發育造成影響, 一般沒有不舒服的感覺, 腸管也不會被鼓破, 一般無須治療。 大多數嬰兒1歲後都會自行消失, 延至2歲後的現象較少見。
Advertisiment
②民間素有用硬幣或者硬物壓迫治療的方法, 其實沒有必要, 而且還容易給寶寶造成傷害。
③4-6個月內寶寶腸絞痛哭鬧期間可以通過讓寶寶俯臥、飛機抱(見下圖)、按摩腹部等方式減少腹脹, 或者口服益生菌、西甲矽油也可以緩解腹脹。
④預防臍疝的關鍵是儘量減少寶寶哭鬧、咳嗽和防止大便乾燥等, 避免增加腹腔壓力。
⑤2歲後如果臍疝過大, 仍然沒有閉合的話需要去醫院手術治療, 但發生率低。
小兒臍疝其實很常見, 只是有些嚴重有些症狀較輕罷了, 發生臍疝時看著挺嚇人, 甚至有媽媽擔心寶寶的皮膚會爆裂, 這實屬是自己嚇自己了。
總之, 儘量減少寶寶哭鬧、咳嗽或者用力大便就能緩解, 一般不需要治療。 如果您真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