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要想逐漸成長為成熟、能幹的人, 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學習如何通過肢體語言傳遞資訊, 並正確理解別人的肢體語言資訊, 因為人的肢體語言對於人際間的交流溝通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寶寶從生命的早期開始就在不斷地模仿和學習這種技能。 寶寶在自己生命的最初階段, 是用不發聲的肢體語言來表達他們對周圍情景、概念和人物的理解與感受的, 之後才漸漸學會用真正的有聲語言來表述。 因此, 肢體語言為我們成人打開了一扇觀察寶寶的窗戶, 透過這扇窗, 我們可以看到寶寶在社會、情感和認知等方面的發展。
Advertisiment
目光對視
人的目光是一種重要的肢體語言。 當兩個人同時互相看著對方的眼睛或面部時, 這就是目光對視。 成人間一般很少有長時間的目光對視,
Advertisiment
注視他人的眼睛往往會帶來明顯的生理反應。 對於寶寶和成人, 相互的目光對視可以使對方的心跳和呼吸頻率加速, 並出現明顯的皮膚反應——出汗。 在親密的朋友間, 這種生理反應是令人愉快的, 但如果這種注視被視為威脅或脅迫, 那麼這種體驗就是令人不快的了。 目光對視從孩童時期就對人產生社會性和認知方面的影響, 這種影響從寶寶最初建立與母親的目光接觸就開始了。 初生的寶寶就會看人的臉,
Advertisiment
親自看護過寶寶的媽媽一般都認為目光對視是很容易建立起來的, 而這種對視所引起的感受往往在早期的親子依戀中起著紐帶般的重要作用。 對許多媽媽來說, 與寶寶的目光接觸是第一次的“心靈交流”。 但在我們的社會中,
Advertisiment
手的姿勢
手的姿勢不僅可以反映寶寶對事物的理解和知識, 還影響寶寶學習的方式。 這主要是從兩個方面表現出來:
第一, 寶寶的表情、姿勢可以向爸媽流露出他們對問題的理解程度。 這就使得爸媽可以在最恰當的水準上給予寶寶指導和幫助, 讓寶寶學得更好。 因此, 如果你想要弄清寶寶對一個問題究竟理解了多少,
Advertisiment
第二, 對於一些難以用語言來表達和陳述的問題, 手勢為寶寶提供了另一種輔助思考的途徑。 比如, 在瞭解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引力與空間關係時, 用手勢比劃要比完全用語言解釋來得容易多了。 此外, 使用手勢來“考慮”問題的某些方面, 這就緩解了大腦語言中樞的壓力, 使大腦可以更有效地工作。 換句話說,當寶寶在思考一些比較複雜的概念時,鼓勵他們應用手勢,可以開拓思維,拓展思路。在地球與太陽的例子中,寶寶用兩個拳頭演示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情景,同時說“地球圍繞太陽旋轉”,這樣通過語言與手勢的配合,寶寶能夠很容易地把整個場景演示得很清晰。不難想像,用同樣或相似的方法,寶寶可以表述幾乎任何事物,這樣做,也會幫助寶寶對複雜問題的理解。
由此可見,肢體語言對於寶寶的認知、情感、社會性發展都起著重要的影響。在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觀察和理解寶寶從表情、姿勢、動作中所表達出的內心感受,培養寶寶用肢體語言進行交流的良好習慣和方法。
專家支招:學習肢體語言的途徑
1、家人的有意教導
當寶寶的身體發展到某一程度,四肢能較靈活地運用時,家人、朋友和保姆都樂於教寶寶做一些可愛逗趣的動作,通常是配合語言的教導,如說:“跳舞!跳舞!”就教寶寶扭動屁股、擺擺腰。說:“萬歲!萬歲!”就教寶寶高舉雙手。這些嬰幼兒期的肢體語言,多數會隨他們年齡的增長就慢慢不再使用。因為他已經懂得了豐富的語言來表達,有的會繼續使用,乃是輔助、強調語言意義。
2、平時的無意示範
曾有位媽媽,有一天忽然見她的女兒雙手叉腰,橫眉豎眼地罵家中的小表弟,她才驚覺原來平常自己就是這副德性在管教孩子。有個爸爸下班回家後,常躺在沙發上,蹺著腳,一派悠閒地看著電視,他的兒子竟也學起他的模樣,看了令人開懷大笑。
肢體語言技巧提升Tips
1.溫馨的環境。寶寶在一個溫暖安全的環境中,會樂於表達自己。
2、同理心。當寶寶出現咬人、丟東西等行為時,要先瞭解原因,體察他的情緒,再教導他不會傷害到別人的表達方式。
3、影視觀摩。給寶寶看一些人不同表情、姿勢的圖片或照片,讓他想像這些人為何這樣。或與寶寶一起看電視,討論劇中人物的表情、心意。這有助於寶寶學習到察言觀色的能力與學習合適的肢體語言表達。
4、適時鼓勵。當寶寶表達方式合適或有進步時,應給予增強的鼓勵。
5、注意禮貌。跟別人說話時,勿用手指指著對方,眼睛要專注對方的臉孔。不要兩手臂交叉抱在胸前,這會使他人有壓迫感與被排斥感。
6、留意自身慣用的肢體語言。寶寶是爸媽的一面鏡子,有蹙眉歎氣習慣的爸媽,他們的寶寶一定也常如此。急躁的爸媽,其子女也一定不易安靜。
提示:寶寶們的模仿性很強,因此爸媽的良好示範十分重要。讓我們從小關注寶寶的肢體語言,讓它與美好的口頭語言一樣,給人帶來愉悅的感覺。
換句話說,當寶寶在思考一些比較複雜的概念時,鼓勵他們應用手勢,可以開拓思維,拓展思路。在地球與太陽的例子中,寶寶用兩個拳頭演示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情景,同時說“地球圍繞太陽旋轉”,這樣通過語言與手勢的配合,寶寶能夠很容易地把整個場景演示得很清晰。不難想像,用同樣或相似的方法,寶寶可以表述幾乎任何事物,這樣做,也會幫助寶寶對複雜問題的理解。由此可見,肢體語言對於寶寶的認知、情感、社會性發展都起著重要的影響。在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觀察和理解寶寶從表情、姿勢、動作中所表達出的內心感受,培養寶寶用肢體語言進行交流的良好習慣和方法。
專家支招:學習肢體語言的途徑
1、家人的有意教導
當寶寶的身體發展到某一程度,四肢能較靈活地運用時,家人、朋友和保姆都樂於教寶寶做一些可愛逗趣的動作,通常是配合語言的教導,如說:“跳舞!跳舞!”就教寶寶扭動屁股、擺擺腰。說:“萬歲!萬歲!”就教寶寶高舉雙手。這些嬰幼兒期的肢體語言,多數會隨他們年齡的增長就慢慢不再使用。因為他已經懂得了豐富的語言來表達,有的會繼續使用,乃是輔助、強調語言意義。
2、平時的無意示範
曾有位媽媽,有一天忽然見她的女兒雙手叉腰,橫眉豎眼地罵家中的小表弟,她才驚覺原來平常自己就是這副德性在管教孩子。有個爸爸下班回家後,常躺在沙發上,蹺著腳,一派悠閒地看著電視,他的兒子竟也學起他的模樣,看了令人開懷大笑。
肢體語言技巧提升Tips
1.溫馨的環境。寶寶在一個溫暖安全的環境中,會樂於表達自己。
2、同理心。當寶寶出現咬人、丟東西等行為時,要先瞭解原因,體察他的情緒,再教導他不會傷害到別人的表達方式。
3、影視觀摩。給寶寶看一些人不同表情、姿勢的圖片或照片,讓他想像這些人為何這樣。或與寶寶一起看電視,討論劇中人物的表情、心意。這有助於寶寶學習到察言觀色的能力與學習合適的肢體語言表達。
4、適時鼓勵。當寶寶表達方式合適或有進步時,應給予增強的鼓勵。
5、注意禮貌。跟別人說話時,勿用手指指著對方,眼睛要專注對方的臉孔。不要兩手臂交叉抱在胸前,這會使他人有壓迫感與被排斥感。
6、留意自身慣用的肢體語言。寶寶是爸媽的一面鏡子,有蹙眉歎氣習慣的爸媽,他們的寶寶一定也常如此。急躁的爸媽,其子女也一定不易安靜。
提示:寶寶們的模仿性很強,因此爸媽的良好示範十分重要。讓我們從小關注寶寶的肢體語言,讓它與美好的口頭語言一樣,給人帶來愉悅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