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胃口過好 小心變成胖寶寶

在長輩眼中, 寶寶食欲好是很有福氣的一件事, 如果又能養得白白胖胖, 不但外形討喜, 也是父母親用心照料的最佳證明。 但隨著醫療知識普及化, 肥胖兒童所可能產生的健康問題也逐漸受到重視。 面對新舊觀念的矛盾, 讓現代父母不禁疑惑:養出一個胖寶寶究竟是好是壞呢?

Advertisiment

肥胖的定義

多數人對於肥胖與否的判斷都是從外型來作為衡量;但寶寶因為基因、體質、營養攝取等種種因素影響, 顯露於外的個別差異其實是很大的。 要判斷寶寶的生長狀況是否符合標準, 最簡易參考工具就是兒童手冊上的生長曲線表。

*虛胖

此外, 很多寶寶雖然外形圓潤、但肉卻摸起來軟軟的不結實, 也就是俗稱虛胖;造成虛胖的原因在於體內脂肪含量較高, 加上缺乏運動所致。 若是家中的寶寶有這類情況, 可以適度增加孩子的運動量, 當體適能狀況增強,

Advertisiment
肥胖狀況也就會跟著改善。

形成原因

胖寶寶形成原因不一而足, 常見大概有以下幾種:

1. 孕期過度進補

正常婦女在懷孕過程中體重增加最好控制在12.5公斤以下;若是在懷孕前媽媽本身的體重已經超過標準, 增加的重量就要往下修正, 以減少懷孕時母體負擔和對胎兒的影響。

雖然沒有確切證據指出母親孕期體重與嬰兒體重增加有絕對關聯;但根據臨床上的病例回顧, 懷孕時體重控制不佳的媽媽所產下的寶寶, 即使在出生時體重與一般嬰兒無異, 但三歲前體重的確容易比其他同齡孩子要來得高, 也較易形成肥胖體質。

2.餵食過量

拜母乳哺育風氣盛行之賜, 過去食用配方奶一定要足額定量的想法已非那麼牢不可破。

Advertisiment
但能吃是福的文化觀念深植人心, 特別是當寶寶開始接觸輔食之後, 不同食物帶給味蕾的豐富刺激會強化孩子的嘗試欲望, 若是加上吵鬧時又經常用糖果、餅乾這類零食作為安撫工具的話, 不知不覺中可能就會產生餵食過量的狀況, 進而埋下肥胖因數。

3.活動量不足

由於雙薪家庭是現代社會普遍現象, 托嬰是很難避免的選擇。 但即便是由保母專責照顧, 若是照顧者本身沒有運動習慣, 或是為了看顧的便利性而長時間待在室內進行靜態活動;都會讓正在生長發育的幼兒無法達到足夠的活動量。

4.生病

兒童肥胖的先天性因素多半是罹患先天性糖尿病、乳糖不耐症、過敏體質或是遺傳。 尤其是過敏體質的孩童因為新陳代謝率低,

Advertisiment
肥胖的比例是一般兒童的三倍。

嬰幼兒肥胖究竟會有哪些影響?

肥胖對嬰幼兒所造成的影響, 可以分顯性跟隱性兩部分來探討。

*顯性部分

可能會有骨骼生長異常〈特別是關節部分〉、長不高、身體抵抗力差, 容易罹患氣喘、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問題;且肥胖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 在智力、反應力上也較差。 此外, 臃腫外形也容易引來嘲笑進而影響同儕間的互動, 造成自尊心低落、自信心不足。

*隱性部分

嬰幼兒時期的肥胖可能埋下疾病惡因, 促使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臟病、糖尿病、痛風、關節炎及脂肪肝、膽結石等成人病變提早出現。

預防方法

想要讓家中幼兒與胖寶寶形象絕緣的話, 你可以試著這樣做:

Advertisiment

1.母乳育嬰

配方奶雖然極力模擬母乳的營養成分, 但吸收率和消化性終究比不上母乳, 為了寶寶的健康, 當然還是天然的尚好!

2.定時定量‧適度餵養

三餐定時定量很重要, 進餐時速度不宜過快, 應盡可能細嚼慢嚥。 此外, 嬰幼兒因為胃納量小, 應採少量多餐的進食方式;餐與餐之間可提供鈣質或蛋白質豐富的複合式點心補充體力;像是加了堅果的豆漿、新鮮水果丁優格都是不錯的選擇。

適時補充點心不僅可以維持孩子血糖恆定、幫助注意力集中, 也減少孩子因為饑餓而胡亂攝取單糖含量高的食物。

3.不提供誘惑孩子的零食

糖果、餅乾、甜點這類單糖含量高的食物, 會快速增加血糖上升, 但血糖下降速度相對也快。 體內血糖高時會刺激胰島素分泌,當胰島素分泌過剩會造成反應性低血糖,進而想要攝取更多食物。長此以往自然就形成肥胖。

4.飲食清淡、多元化

鼓勵孩子多吃青菜、豆類、水果和清淡食品,各種類型的食物都要嘗試,儘量不要偏食。如果是外食一族,最好能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取,在進食份量上也應酌量減少,維持7、8分飽是最理想狀態。

5.充足運動量

鼓勵孩子經常做室內、外體能活動,儘量避免長時間在室內看電視、繪畫、看書等靜態活動。

6.控制體重、定期健康檢查

即使已經有肥胖現象的寶寶,也不宜採用藥物減肥、手術去脂、禁食或饑餓療法。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孩子少吃多動、做好體重控制。

7.以身作則

孩子是以家長為榜樣的,如果爸爸媽媽整天待在家裡,孩子又怎麼會喜歡運動呢?所以家長要用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來影響孩子,這也才是最有效的減肥良方。

知識加油站

肥胖是脂肪細胞數目過多或過大所致,人體在嬰幼兒期,尤其是胎兒期、幼兒期(1~4歲)是脂肪細胞生長最旺盛的時期,如果此時營養過剩會導致脂肪細胞數目不斷增多,且一旦形成就不會消失。若想減肥,只能將細胞體積縮小,而無法改變數目。因此,12歲以前若是胖子,將來仍然肥胖的機率,男性是86%,女性是88%;從小就需有效管理體重,否則長大後,可能要終身與減肥抗爭!

體內血糖高時會刺激胰島素分泌,當胰島素分泌過剩會造成反應性低血糖,進而想要攝取更多食物。長此以往自然就形成肥胖。

4.飲食清淡、多元化

鼓勵孩子多吃青菜、豆類、水果和清淡食品,各種類型的食物都要嘗試,儘量不要偏食。如果是外食一族,最好能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取,在進食份量上也應酌量減少,維持7、8分飽是最理想狀態。

5.充足運動量

鼓勵孩子經常做室內、外體能活動,儘量避免長時間在室內看電視、繪畫、看書等靜態活動。

6.控制體重、定期健康檢查

即使已經有肥胖現象的寶寶,也不宜採用藥物減肥、手術去脂、禁食或饑餓療法。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孩子少吃多動、做好體重控制。

7.以身作則

孩子是以家長為榜樣的,如果爸爸媽媽整天待在家裡,孩子又怎麼會喜歡運動呢?所以家長要用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來影響孩子,這也才是最有效的減肥良方。

知識加油站

肥胖是脂肪細胞數目過多或過大所致,人體在嬰幼兒期,尤其是胎兒期、幼兒期(1~4歲)是脂肪細胞生長最旺盛的時期,如果此時營養過剩會導致脂肪細胞數目不斷增多,且一旦形成就不會消失。若想減肥,只能將細胞體積縮小,而無法改變數目。因此,12歲以前若是胖子,將來仍然肥胖的機率,男性是86%,女性是88%;從小就需有效管理體重,否則長大後,可能要終身與減肥抗爭!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