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脾胃不和的7大信號及營養方案

新年伊始, 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特別的節日, 尤其是對於我們親愛的寶貝。 此時此刻, 不僅僅是收到禮物、收到祝福; 此時此刻, 我們會回顧2014, 更會展望2015, 對新的一年充滿新的希望。  目前, 脾胃不和的寶寶很多, 而在寒冷的冬季, 飲食多以厚膩的肉食為主,  如果不加以注意, 寶寶的脾胃可真是要“雪上加霜”了。  新年時分, 寒冬依舊。 寒冬亦是蟄伏時節, 順應天時。  冬日蓄養身體, 會為來年新的一年奠定很好的身體基礎。  親愛的媽媽們, 為寶貝養好脾胃開始行動吧! 

寶寶脾胃不和的7大信號早知道 

中醫認為,

Advertisiment
脾胃不和就是脾胃不再各司其職, 從而導致寶寶消化功能紊亂, 直接影響寶寶的健康。 脾主運化水穀精微, 胃主受納腐熟, 也就是說我們人體的脾和胃共同影響對飲食的消化、吸收。  

吃飯 寶寶會有什麼表現:食欲不振、挑食、厭食, 或者食量過大卻體型偏瘦 

舌苔 寶寶會有什麼表現:正常的寶寶舌苔應該是舌質淡紅、舌苔薄白, 如果寶寶脾胃不和會出現舌苔白膩、口中有酸腐味的情況 

皮膚 寶寶會有什麼表現:皮膚粗糙、乾燥、黯淡、有色素沉著, 甚至會出現慢性濕疹 

消化 寶寶會有什麼表現:寶寶在飯後會經常腹脹, 甚至會出現嘔吐物或大便中有奶瓣或未消化完全食物的情況 

體質 寶寶會有什麼表現:寶寶因脾胃不和, 營養吸收不好,

Advertisiment
會出現手心發熱、抵抗力差, 還有反復感冒的情況 

睡眠 寶寶會有什麼表現:睡覺不踏實、睡著時眼睛會露條小縫兒、夜裡愛哭鬧, 還會有咬牙、磨牙的情況 

精神 寶寶會有什麼表現:會比一般寶寶顯得“懶惰”些, 不愛運動, 或稍微活動就愛出汗, 愛發脾氣, 常哭鬧 

寶寶脾胃不和的4大注意事項 

1、寶寶的脾胃與成人不同 

寶寶的脾胃功能並非一出生就已發育成熟, 脾胃功能是隨著寶寶的成長而慢慢發育成熟的。 尤其是新生寶寶的胃, 特別稚嫩。 而且新生寶寶的胃和成人的胃有很大的不同, 它僅有彈珠大小, 而且是橫躺著的。  

2、需恰當的餵養常識 

在餵養過程中, 任何小疏忽都會影響寶寶的脾胃功能。 如果媽媽沒有儲備必要的餵養常識,

Advertisiment
不恰當的餵養方式會造成寶寶脾胃不和。  

比如, 有的媽媽總怕寶寶吃不飽, 餵養過多, 寶寶的脾胃不能承受, 而損傷脾胃。 餵養寶寶也要每餐只要七分飽;有媽媽總想給寶寶吃更多營養的食物, 而沒有注意寶寶此時的脾胃還不能過多食用寒涼的食物, 像雪梨、菠菜、螃蟹。 寶寶的脾胃同樣喜歡平性的食物, 像蘋果、櫻桃、葡萄、花椰菜、南瓜等;還有的媽媽寶寶過了1歲, 依然會在睡前加餐。 其實12個月以前的寶寶, 吃夜奶很正常, 可當寶寶過了1歲, 作息越來越正常, 此時便不宜在深夜給寶寶加餐。 過度加餐, 脾胃會因得不到休息而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從而導致脾胃不和。  

3、藥物需酌情使用 

寶寶免疫力差, 難免生病,

Advertisiment
然而治療的藥物也會影響到寶寶的脾胃功能, 比如過量使用苦寒的藥物會傷脾陽, 過量使用辛燥的藥物則會傷胃陰, 長期反復使用抗生素也會導致脾胃不和。  

4、病後康復疏于調養 

寶寶在生病後需要特別對待, 易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如果媽媽在寶寶康復時疏忽調治, 讓寶寶像平時一樣進食, 也會影響寶寶的脾胃功能。  

Tips要鼓勵寶寶鍛煉咀嚼能力

有些寶寶在7個月會出牙, 媽媽要隨著寶寶的生長情況給寶寶提供鍛煉咀嚼能力的機會。 要儘量鼓勵寶寶充分咀嚼, 以減輕胃腸道消化食物的負擔, 不僅可以保護胃腸道, 還會促進營養素的充分吸收和利用。  

寶寶:沒食欲、大便不順暢 

媽媽這樣做:不妨給寶寶準備一些調和脾胃、運脾開胃的食物,

Advertisiment
不僅能恢復寶寶的食欲, 還能調節寶寶脾胃不和的情況。 比如, 幫助消化的山楂, 消食通便的竹筍, 健脾胃、潤便的紅薯。  

寶寶:大便幹、手腳心熱、有“地圖舌” 

媽媽這樣做:需給寶寶多補充些多汁食物, 像清熱止渴的冬瓜、通便的芹菜, 以及各種粥品、蔬果汁、菜水等, 會有效幫助寶寶調節脾胃不和。  

寶寶:食欲旺盛、形體偏瘦、大便不成形 

媽媽這樣做:可以給寶寶多吃些健脾和中、益氣、祛濕的食物, 比如山藥、薏米、蘑菇等。 將薏米、山藥和大棗同煮成粥, 是給寶寶調理脾胃不錯的選擇。  

好脾胃要恰當的餵養! 

寶寶出現脾胃不和, 多因餵養不當導致。 要想獲知正確的餵養知識, 我們需從嬰兒的基本需求談起。  

基本需求, 也是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吃飽。從這個角度看,無非是一張嘴和一個胃的問題。殊不知嬰兒的饑餓感來得非常強烈,而且一旦餓了就必須立刻滿足。一個月大的嬰兒會餓醒,吃飽以後會繼續睡,直到再次餓醒。隨著漸漸長大,由於饑餓而醒來的間隔會拉長,嬰兒也不再吃飽了就立刻睡覺。 

那麼如何滿足嬰兒的饑餓感呢?很簡單,把他喂飽就行了。聽上去很簡單,事實上也並不難,可是現代社會把母子間原本很簡單的哺乳活動毫無必要地複雜化了。 

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 

首先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的爭論。在這個問題上,人們仿佛總是要有一個清楚的立場。醫生、護士和鄰居中所謂的“專家”對這個討論津津樂道,以至於讓一些無法喂母乳的母親心懷負罪感,因為周圍人會說:“母乳餵養才是最自然的!”在我看來,這就像是在說:“人是不可能飛上天的。因為上帝要是真想讓人類飛,早就給他們安上翅膀了。” 

其實一個簡單的說明就可澄清這個爭論:不論是生理學還是心理學,都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支持其中一方,用哪一種方式餵奶完全取決於母親的喜好。 

如果你決定人工餵養,那麼也要把孩子抱在懷裡喂,輕柔地愛☆禁☆撫他。當然這也不是嚴格的規定,偶爾用固定在床邊的奶瓶喂並不會對他造成心理傷害,但是一般來說,孩子需要得到和母乳餵養時一樣的身體愛☆禁☆撫。 

按需餵奶還是按時餵奶 

接下來,不論你選擇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都會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什麼時候餵奶。答案不言而喻:在孩子餓的時候喂。遺憾的是,如今這個淺顯易懂的道理也被無謂地複雜化了。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人們普遍相信對嬰兒的教育進行得越早越好。這些人認為,要想培養出有好習慣的孩子,一個訓練內容就是讓嬰兒儘快習慣按時餵奶。於是媽媽們按照醫師的規定,每隔三四個小時就給孩子喂一次奶。這條可怕的規定嚴重違背了培養心理健康的孩子的準則:尊重每個孩子的獨特性。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自己內在的進食時間,我們怎麼能設計出一個外在的“時間表”去套用給所有的孩子呢?不論是“每三個小時喂一次奶”,還是“每四個小時喂一次奶”,都是行不通的。它不一定適用于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不一樣,不僅如此,就連他自己每天的胃口都可能有變化。 

機械地給孩子定時哺乳會造成什麼後果呢?那就是孩子在真正餓了的時候必須承受強烈的饑餓感。他餓了就是餓了!不是可能要吃的,而是立刻需要食物。很少有大人體驗過嬰兒挨餓的感覺,打個比方說明:嬰兒等上半個小時的饑餓感,就好像我們大人三天不吃不喝時的感覺。 

嬰兒可不會和你講什麼禮節。如果他餓了可你卻不喂他,那他只好用哭來引起你的注意,這是他唯一的法寶。等的時間越長,哭聲也越響亮、越堅定。他仿佛在抱怨:“我這是在什麼地方啊?我餓極了,都哭成這樣了,還是沒有人給我吃的!”倘若再等下去,哭聲就不僅僅是響亮地乞求食物,而是夾雜著憤怒和宣洩,好像在控訴:“我很氣憤!我告訴你們我餓了,可你們都不來管我!我恨你們,我恨這個世界!” 

如果他多次被迫等著固定的餵奶時間,就會明白不論怎麼哭都無濟於事,沒有人會立刻給他餵奶。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孩子會變得氣憤,有的孩子則變得倦怠,進而麻木,好像不願再努力抗爭以滿足自己的願望了,這樣的孩子“學會”了忍氣吞聲。不管孩子是選擇表示憤怒還是忍氣吞聲,後果都是一樣的:對生活充滿了不信任。你覺得這是孩子的錯誤嗎?在他眼中,生活是可恨的。

終於,人們認識到了定時餵奶的荒謬之處,於是越來越多的醫生和家長宣導並選擇按需哺乳。其實,這個方法不過是基於一個常識、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罷了:讓孩子自己來告訴你他何時需要吃東西。要吃的時候,孩子要麼醒來,要麼哭喊著要食物。

孩子漸漸長大之後,許多母親仍然為孩子不好好吃飯而困擾不已,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吃飯本不應該成為問題。幾乎所有的吃飯問題,不論是嬰兒還是3歲的幼兒,究其根源,都是因為孩子受到了某種心理壓力,使得由於饑餓而想要吃飯的需求變得紊亂。父母應該記住,在孩子吃飯問題上有一個很好的合作夥伴,就是孩子的饑餓感。如果父母能夠尊重孩子的個體特徵,能夠保證孩子的饑餓感及時得到滿足,那麼吃飯絕不會成為問題。 

孩子一出生,父母就需要尊重孩子的個體特徵,但在現實中卻常常做不到。下面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見:一個半小時以前,孩子吃完奶又繼續睡了,現在他哭醒了,母親可能會想:“他現在哭什麼?不可能是餓了,因為我剛喂過他。”她怎麼知道孩子一定不是餓了呢?她能鑽進孩子肚子裡判斷他是不是正在忍受饑餓的折磨嗎?他為什麼不可能是餓了呢?(在這個方面,原始部落的母親比我們更有智慧,孩子一哭鬧,她們就立即餵奶。) 

因此,只要孩子哭了,就去喂喂他。如果他自己把乳☆禁☆頭吐出來或是用別的方式表示不想吃,你才可以判斷他哭並不是因為餓了,而是有其他的原因。 

專家點評

如果希望孩子有一個堅實、健康的自我概念,你就需要打好基礎——説明孩子建立一個對自己、對世界基本的信任態度,為此,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孩子一餓就喂他。當孩子用哭聲表示饑餓後能夠立刻得到滿足的話,他會感受到:“這是一個好地方,吃飽了真舒服啊。我喜歡媽媽抱著我,喂我吃奶,好溫暖呀。來到這個世界上真不錯,這個地方又安全又讓人滿足,因為每當我說我餓了,就有奶吃。我想以後一切都會非常順利的。” 

0~3歲寶寶好脾胃營養方案 

第1周餵養原則 

對於1周以內的新生寶寶來說,最理想的營養來源就是母乳了。此時寶寶的消化吸收能力還不強,母乳中的各種營養無論是數量還是結構,都是最適合小寶寶的。 

毋庸置疑,此時寶寶的最佳食品是母乳。 

第2周餵養原則 

此時新生寶寶的最佳食品仍是母乳,這個階段寶寶已經開始適應了新的環境,消化吸收能力也變得稍強了些,媽媽的乳汁分泌也增多了。 

如果出現母乳不足或完全沒有的情況,需要選擇相應階段的配方奶粉,定時定量地哺喂。 

第3~4周餵養原則 

這個階段寶寶的最佳食品仍是母乳,母乳量充足與否直接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為了增加泌乳量,媽媽要注意自身的營養,生活要有規律。如果母乳確實不足,就要添加配方奶哺喂了。 

此時的寶寶,尤其是冬季出生的寶寶,需要注意維生素D的補充,以預防佝僂病;以及需要適量補充維生素A,或者適量餵食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D的魚肝油。 

第2個月餵養原則 

此時,出生31~60天的寶寶開始快速生長,對各種營養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此階段繼續提倡母乳餵養,如果母乳量足,完全可以不必添加其他配方奶。如果母乳不足或者媽媽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不能完全母乳餵養時,可用配方奶粉。 

第3個月餵養原則 

出生61~90天的寶寶,仍需母乳餵養。如果母乳量足,需堅持不必添加其他配方奶。如果母乳確實不能滿足嬰兒的需要,需進行混合餵養或人工餵養。 

如果天氣不冷的話,此階段的小寶寶可以多曬曬太陽,會有助於對鈣的吸收。 

第4個月餵養原則 

出生91~120天的寶寶,此時寶寶體內,鐵、鈣、葉酸和維生素等營養元素會相對缺乏。此階段繼續提倡母乳餵養,但對人工餵養的寶寶,需酌情適當添加澱粉類和富含鐵、鈣的輔食。可加米粉、果泥、菜泥和蛋黃。 

第5個月餵養原則 

出生121~150天的寶寶生長發育迅速,需酌情添加輔食。添加的原則是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由細到粗以及由一種到多種。需注意的是,每加一種新的食品,都要觀察寶寶的消化情況,如出現腹瀉,要立即停止。可加稀粥或湯麵。 

第6個月餵養原則

出生151~180天的寶寶,身體需要更多的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此時母乳已經逐漸不能完全滿足寶寶生長的需要,添加輔食變得越來越重要。除前面介紹的輔食之外,可加魚泥、肝泥。

第7個月餵養原則 

出生181~210天的寶寶,對各種營養的需求繼續增長,餵養仍然堅持母乳或配方奶為主,但哺乳順序與以前相反,先喂輔食,再哺乳,且推薦採用主輔混合餵養的新方式,為以後斷母乳做準備。 

此時大部分的寶寶開始出牙了,輔食可以穀物類為主食,配上蛋黃、魚肉或肝泥,以及碎菜或胡蘿蔔泥。 

第8個月餵養原則 

出生211~240天的寶寶,此時媽媽乳汁的質和量都已經開始下降,難以完全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一直母乳餵養的寶寶,此時可以讓寶寶嘗嘗配方奶的味道,為日後斷掉母乳後添加乳類食品做準備。輔食方面,可以讓寶寶嘗試更多種類的食品。此時寶寶開始爬行,會消耗體能,需供給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類食品。 

第9個月餵養原則 

出生241~270天的寶寶,母乳餵養量逐漸減少,每天哺乳600~800毫升左右就足夠了。此時的輔食,可以增加一些粗纖維的食物如莖杆類蔬菜,需去掉粗老的部分。寶寶此時已經長牙,有咀嚼能力了,可以讓其啃食硬一點的東西,這樣有利於乳牙的萌出。 

第10個月餵養原則 

出生271~300天的寶寶,此時哺乳次數進一步降低為不少於2次,讓寶寶進食更豐富的食品。此時可以讓寶寶嘗試軟飯和各種綠葉菜,既增加營養又鍛煉咀嚼。 

第11個月餵養原則 

出生301~330天的寶寶,此時寶寶普遍已長出了上下中切牙,能咬下較硬的食物。此時,哺喂也要逐步向幼兒方式過渡,餐數適當減少,每餐量增加。 

第12個月餵養原則 

出生331~360天的寶寶,此時有些寶寶已經或即將斷母乳了。食品結構會有較大的變化。乳品雖然仍是主要食品,但添加的食品已演變為一日三餐加兩頓點心。此時食物的營養應該更全面和充分,除了瘦肉、蛋、魚、豆漿外,還有蔬菜和水果。 

1歲1~3個月餵養原則 

這個階段寶寶處於以乳類為主食向普遍食物轉化的時期,此時哺喂原則是營養要全面。三餐需根據幼兒活動的規律合理分配,食物品種要多樣化,一周內的食譜儘量不重複。 

1歲4~6個月餵養原則 

此時幼兒的消化器官尚在完善中,雖然可以吃很多食物,但不能與成長飲食相同,應強調碎、軟、新鮮,忌煎炸、過甜、過鹹、過酸和刺激性的食品。主食以穀類為主,要勤換花樣,保證肉、蛋、奶各種蛋白質的供應。 

1歲7~9個月餵養原則 

此時寶寶的乳牙已經大部分出齊,消化能力進一步提高。乳品不再是此階段的主食,但仍需保證每天飲用牛奶,以獲取更佳的蛋白質。這個階段寶寶的食品,應當儘量細、軟、爛。 

1歲10~12個月餵養原則 

此時幼兒的主食以米、面、雜糧等穀類為主,是熱量的主要來源;蛋白質主要來自肉、蛋、乳類、魚類等食物;鈣、鐵和其他礦物質主要來自蔬菜,部分來自於動物性食物;維生素主要來自水果、蔬菜。 

2歲1~3個月餵養原則 

2歲以後,寶寶胃的容量增加了,消化能力逐漸變得完善起來。從現在起每天餐點仍為5次,每次的量適當增多。同時,需有意識地讓寶寶接觸粗纖維食品。可以經常讓孩子吃些深海的魚類,比如鮭魚、沙丁魚、秋刀魚等,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會促進幼兒腦部發育。 

2歲4~6個月餵養原則 

此時有些寶寶已經完成了每天餐點由5次向4次的轉變,養成獨立進食的習慣可以使寶寶專心吃好每一餐,是保證營養充分攝入的需要。這個階段可以適當給寶寶吃些粗糧,因粗糧中含有寶寶生長發育需要的賴氨酸和蛋氨酸。 

2歲7~9個月餵養原則 

2歲半以後,寶寶每天所需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逐漸增多,此時的寶寶已經完成了由液體食物向幼兒固體食物的過渡。每天應當進食主餐3次,點心1次,最好每天能飲用400~500毫升牛奶,還需適量吃些應季水果。 

2歲10~12個月餵養原則

此時寶寶每天所需的營養比以前略有增加,這個階段寶寶普遍已經能夠獨立進餐,但寶寶會邊吃邊玩。爸媽需有耐心,讓寶寶慢慢用餐,以保證寶寶真正吃飽。

寶寶在這個時候還出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要儘量鼓勵寶寶充分咀嚼,以減輕胃腸道消化食物的負擔,不僅可以保護胃腸道,還會促進營養素的充分吸收和利用。 

寶寶好脾胃食養方 

適合年齡:3~5個月 

蘋果泥 

原料:蘋果1個。 

做法:1.將蘋果洗淨,去皮,然後用匙慢慢刮起成泥狀。2.或者將蘋果洗淨,去皮,切成碎丁,加涼開水,隔水蒸20分鐘。3.蘋果要去掉皮,匙洗淨後,再給寶寶刮泥餵食。 

營養特點:蘋果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寶寶吃蘋果可補充鈣、磷,蘋果還具有健脾胃、補氣血的功效。蘋果泥更容易讓寶寶消化。 

胡蘿蔔泥 

原料:胡蘿蔔1/5根。 

做法:1.將胡蘿蔔蒸軟或者煮軟後,剝掉皮。2.用勺或研磨器將胡蘿蔔碾成細泥,就可以喂寶寶了。 

營養特點:在寶寶餵養上,胡蘿蔔是一種十分常用的輔食。從4個月開始,便可以給寶寶添加胡蘿蔔泥,可以給寶寶補充成長所需的營養素,還可以讓寶寶嘗試並適應新的食物。 

米糊 

原料:營養米粉1勺。 

做法:1.先將清水加熱至沸騰,倒入碗中涼溫。2.將米粉慢慢倒入,邊倒邊攪,直至粘稠。3.如果寶寶習慣了米糊,可添加菜泥在米糊中。 

營養特點:營養米粉含有豐富的糖類、維生素、礦物質等,易於消化,適合給寶寶當輔食。 

適合年齡:7~9個月 

胡蘿蔔疙瘩湯 

原料:麵粉100克,胡蘿蔔1根。 

調料:植物油、薑末各少許。 

做法:1.胡蘿蔔洗淨,去皮,切細絲。2.鍋內倒油,燒至八成熱,煸香薑末,放胡蘿蔔絲炒透,加水燒沸。3.麵粉倒入碗內,放在水龍頭下,放最小的水滴。4.用筷子將形成的小面粒撥到鍋裡,煮5分鐘。 

營養特點:麵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營養成份,給寶寶做疙瘩湯可養心益腎、健脾潤腸。 

豬肉豬肝泥 

原料:豬肝30克,瘦豬肉30克。 

調料:薑汁、料酒、鹽適量。 

做法:1.豬肝、瘦豬肉洗淨,並製成肝泥、肉泥。2.然後將肝泥和肉泥放入碗內,加水、料酒、薑汁、鹽攪勻。3.上籠隔水蒸熟,便可給寶寶食用。 

營養特點:動物肝中維生素A的含量遠遠超過奶、蛋、肉、魚等食品,還能補充維生素B2,可維持寶寶的正常生長。 

軟煎蛋餅 

原料:麵粉50克,蛋黃1個,配方奶少許。 

調料:植物油少許。 

做法:1.取蛋黃攪拌均勻,加配方奶混合拌勻。2.再加入麵粉,加水,攪拌均勻。3.平鍋裡放植物油,把麵粉放在平鍋上攤平,小火煎5分鐘。 

營養特點:7~9個月的寶寶對鈣的攝取量每天在增加,雞蛋中含有豐富的鈣,很適合小寶寶食用。 

蔬菜蛋羹 

原料:雞蛋1個,菠菜1棵,胡蘿蔔1/8個。 

做法:1.取蛋黃,並攪成糊。2.菠菜、胡蘿蔔切碎,放在開水中煮。3.將煮爛的蔬菜搗成泥,放入蛋糊中攪拌。4.放入蒸鍋內隔水蒸熟。 

營養特點:蛋黃中的卵磷脂被人體消化後可以釋放出膽鹼,膽鹼通過血液到達大腦,可以增強記憶力,對小寶寶的發育很有好處。 

清蒸鱈魚

原料:鱈魚300克。

調料:蔥、薑各少許,醬油2滴,料酒1小勺。 

做法:1.蔥、姜切成絲。2.鱈魚洗淨,放在盤中,魚身上淋入料酒、醬油,碼上蔥絲、薑絲。3.入鍋隔水蒸30分鐘,蒸至魚肉熟爛。4.取出魚肉,剔除魚刺,搗成魚泥給寶寶餵食。 

營養特點:鱈魚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D、鈣、鎂、硒等營養元素,有助於增強寶寶的消化功能和免疫力。 

鮮蝦肉泥 

原料:鮮蝦肉50克。 

調料:香油1滴。 

做法:1.將蝦肉洗淨,並剝淨蝦皮。2.蝦肉放入碗內,加水少許,上籠蒸熟。3.蝦肉蒸熟後,滴入香油。 

營養特點:河蝦含磷、鈣、鐵及維生素A、維生素B1、尼克酸、優質蛋白質、脂肪等,有利於寶寶健康成長。 

也是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吃飽。從這個角度看,無非是一張嘴和一個胃的問題。殊不知嬰兒的饑餓感來得非常強烈,而且一旦餓了就必須立刻滿足。一個月大的嬰兒會餓醒,吃飽以後會繼續睡,直到再次餓醒。隨著漸漸長大,由於饑餓而醒來的間隔會拉長,嬰兒也不再吃飽了就立刻睡覺。 

那麼如何滿足嬰兒的饑餓感呢?很簡單,把他喂飽就行了。聽上去很簡單,事實上也並不難,可是現代社會把母子間原本很簡單的哺乳活動毫無必要地複雜化了。 

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 

首先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的爭論。在這個問題上,人們仿佛總是要有一個清楚的立場。醫生、護士和鄰居中所謂的“專家”對這個討論津津樂道,以至於讓一些無法喂母乳的母親心懷負罪感,因為周圍人會說:“母乳餵養才是最自然的!”在我看來,這就像是在說:“人是不可能飛上天的。因為上帝要是真想讓人類飛,早就給他們安上翅膀了。” 

其實一個簡單的說明就可澄清這個爭論:不論是生理學還是心理學,都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支持其中一方,用哪一種方式餵奶完全取決於母親的喜好。 

如果你決定人工餵養,那麼也要把孩子抱在懷裡喂,輕柔地愛☆禁☆撫他。當然這也不是嚴格的規定,偶爾用固定在床邊的奶瓶喂並不會對他造成心理傷害,但是一般來說,孩子需要得到和母乳餵養時一樣的身體愛☆禁☆撫。 

按需餵奶還是按時餵奶 

接下來,不論你選擇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都會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什麼時候餵奶。答案不言而喻:在孩子餓的時候喂。遺憾的是,如今這個淺顯易懂的道理也被無謂地複雜化了。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人們普遍相信對嬰兒的教育進行得越早越好。這些人認為,要想培養出有好習慣的孩子,一個訓練內容就是讓嬰兒儘快習慣按時餵奶。於是媽媽們按照醫師的規定,每隔三四個小時就給孩子喂一次奶。這條可怕的規定嚴重違背了培養心理健康的孩子的準則:尊重每個孩子的獨特性。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自己內在的進食時間,我們怎麼能設計出一個外在的“時間表”去套用給所有的孩子呢?不論是“每三個小時喂一次奶”,還是“每四個小時喂一次奶”,都是行不通的。它不一定適用于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不一樣,不僅如此,就連他自己每天的胃口都可能有變化。 

機械地給孩子定時哺乳會造成什麼後果呢?那就是孩子在真正餓了的時候必須承受強烈的饑餓感。他餓了就是餓了!不是可能要吃的,而是立刻需要食物。很少有大人體驗過嬰兒挨餓的感覺,打個比方說明:嬰兒等上半個小時的饑餓感,就好像我們大人三天不吃不喝時的感覺。 

嬰兒可不會和你講什麼禮節。如果他餓了可你卻不喂他,那他只好用哭來引起你的注意,這是他唯一的法寶。等的時間越長,哭聲也越響亮、越堅定。他仿佛在抱怨:“我這是在什麼地方啊?我餓極了,都哭成這樣了,還是沒有人給我吃的!”倘若再等下去,哭聲就不僅僅是響亮地乞求食物,而是夾雜著憤怒和宣洩,好像在控訴:“我很氣憤!我告訴你們我餓了,可你們都不來管我!我恨你們,我恨這個世界!” 

如果他多次被迫等著固定的餵奶時間,就會明白不論怎麼哭都無濟於事,沒有人會立刻給他餵奶。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孩子會變得氣憤,有的孩子則變得倦怠,進而麻木,好像不願再努力抗爭以滿足自己的願望了,這樣的孩子“學會”了忍氣吞聲。不管孩子是選擇表示憤怒還是忍氣吞聲,後果都是一樣的:對生活充滿了不信任。你覺得這是孩子的錯誤嗎?在他眼中,生活是可恨的。

終於,人們認識到了定時餵奶的荒謬之處,於是越來越多的醫生和家長宣導並選擇按需哺乳。其實,這個方法不過是基於一個常識、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罷了:讓孩子自己來告訴你他何時需要吃東西。要吃的時候,孩子要麼醒來,要麼哭喊著要食物。

孩子漸漸長大之後,許多母親仍然為孩子不好好吃飯而困擾不已,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吃飯本不應該成為問題。幾乎所有的吃飯問題,不論是嬰兒還是3歲的幼兒,究其根源,都是因為孩子受到了某種心理壓力,使得由於饑餓而想要吃飯的需求變得紊亂。父母應該記住,在孩子吃飯問題上有一個很好的合作夥伴,就是孩子的饑餓感。如果父母能夠尊重孩子的個體特徵,能夠保證孩子的饑餓感及時得到滿足,那麼吃飯絕不會成為問題。 

孩子一出生,父母就需要尊重孩子的個體特徵,但在現實中卻常常做不到。下面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見:一個半小時以前,孩子吃完奶又繼續睡了,現在他哭醒了,母親可能會想:“他現在哭什麼?不可能是餓了,因為我剛喂過他。”她怎麼知道孩子一定不是餓了呢?她能鑽進孩子肚子裡判斷他是不是正在忍受饑餓的折磨嗎?他為什麼不可能是餓了呢?(在這個方面,原始部落的母親比我們更有智慧,孩子一哭鬧,她們就立即餵奶。) 

因此,只要孩子哭了,就去喂喂他。如果他自己把乳☆禁☆頭吐出來或是用別的方式表示不想吃,你才可以判斷他哭並不是因為餓了,而是有其他的原因。 

專家點評

如果希望孩子有一個堅實、健康的自我概念,你就需要打好基礎——説明孩子建立一個對自己、對世界基本的信任態度,為此,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孩子一餓就喂他。當孩子用哭聲表示饑餓後能夠立刻得到滿足的話,他會感受到:“這是一個好地方,吃飽了真舒服啊。我喜歡媽媽抱著我,喂我吃奶,好溫暖呀。來到這個世界上真不錯,這個地方又安全又讓人滿足,因為每當我說我餓了,就有奶吃。我想以後一切都會非常順利的。” 

0~3歲寶寶好脾胃營養方案 

第1周餵養原則 

對於1周以內的新生寶寶來說,最理想的營養來源就是母乳了。此時寶寶的消化吸收能力還不強,母乳中的各種營養無論是數量還是結構,都是最適合小寶寶的。 

毋庸置疑,此時寶寶的最佳食品是母乳。 

第2周餵養原則 

此時新生寶寶的最佳食品仍是母乳,這個階段寶寶已經開始適應了新的環境,消化吸收能力也變得稍強了些,媽媽的乳汁分泌也增多了。 

如果出現母乳不足或完全沒有的情況,需要選擇相應階段的配方奶粉,定時定量地哺喂。 

第3~4周餵養原則 

這個階段寶寶的最佳食品仍是母乳,母乳量充足與否直接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為了增加泌乳量,媽媽要注意自身的營養,生活要有規律。如果母乳確實不足,就要添加配方奶哺喂了。 

此時的寶寶,尤其是冬季出生的寶寶,需要注意維生素D的補充,以預防佝僂病;以及需要適量補充維生素A,或者適量餵食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D的魚肝油。 

第2個月餵養原則 

此時,出生31~60天的寶寶開始快速生長,對各種營養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此階段繼續提倡母乳餵養,如果母乳量足,完全可以不必添加其他配方奶。如果母乳不足或者媽媽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不能完全母乳餵養時,可用配方奶粉。 

第3個月餵養原則 

出生61~90天的寶寶,仍需母乳餵養。如果母乳量足,需堅持不必添加其他配方奶。如果母乳確實不能滿足嬰兒的需要,需進行混合餵養或人工餵養。 

如果天氣不冷的話,此階段的小寶寶可以多曬曬太陽,會有助於對鈣的吸收。 

第4個月餵養原則 

出生91~120天的寶寶,此時寶寶體內,鐵、鈣、葉酸和維生素等營養元素會相對缺乏。此階段繼續提倡母乳餵養,但對人工餵養的寶寶,需酌情適當添加澱粉類和富含鐵、鈣的輔食。可加米粉、果泥、菜泥和蛋黃。 

第5個月餵養原則 

出生121~150天的寶寶生長發育迅速,需酌情添加輔食。添加的原則是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由細到粗以及由一種到多種。需注意的是,每加一種新的食品,都要觀察寶寶的消化情況,如出現腹瀉,要立即停止。可加稀粥或湯麵。 

第6個月餵養原則

出生151~180天的寶寶,身體需要更多的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此時母乳已經逐漸不能完全滿足寶寶生長的需要,添加輔食變得越來越重要。除前面介紹的輔食之外,可加魚泥、肝泥。

第7個月餵養原則 

出生181~210天的寶寶,對各種營養的需求繼續增長,餵養仍然堅持母乳或配方奶為主,但哺乳順序與以前相反,先喂輔食,再哺乳,且推薦採用主輔混合餵養的新方式,為以後斷母乳做準備。 

此時大部分的寶寶開始出牙了,輔食可以穀物類為主食,配上蛋黃、魚肉或肝泥,以及碎菜或胡蘿蔔泥。 

第8個月餵養原則 

出生211~240天的寶寶,此時媽媽乳汁的質和量都已經開始下降,難以完全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一直母乳餵養的寶寶,此時可以讓寶寶嘗嘗配方奶的味道,為日後斷掉母乳後添加乳類食品做準備。輔食方面,可以讓寶寶嘗試更多種類的食品。此時寶寶開始爬行,會消耗體能,需供給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類食品。 

第9個月餵養原則 

出生241~270天的寶寶,母乳餵養量逐漸減少,每天哺乳600~800毫升左右就足夠了。此時的輔食,可以增加一些粗纖維的食物如莖杆類蔬菜,需去掉粗老的部分。寶寶此時已經長牙,有咀嚼能力了,可以讓其啃食硬一點的東西,這樣有利於乳牙的萌出。 

第10個月餵養原則 

出生271~300天的寶寶,此時哺乳次數進一步降低為不少於2次,讓寶寶進食更豐富的食品。此時可以讓寶寶嘗試軟飯和各種綠葉菜,既增加營養又鍛煉咀嚼。 

第11個月餵養原則 

出生301~330天的寶寶,此時寶寶普遍已長出了上下中切牙,能咬下較硬的食物。此時,哺喂也要逐步向幼兒方式過渡,餐數適當減少,每餐量增加。 

第12個月餵養原則 

出生331~360天的寶寶,此時有些寶寶已經或即將斷母乳了。食品結構會有較大的變化。乳品雖然仍是主要食品,但添加的食品已演變為一日三餐加兩頓點心。此時食物的營養應該更全面和充分,除了瘦肉、蛋、魚、豆漿外,還有蔬菜和水果。 

1歲1~3個月餵養原則 

這個階段寶寶處於以乳類為主食向普遍食物轉化的時期,此時哺喂原則是營養要全面。三餐需根據幼兒活動的規律合理分配,食物品種要多樣化,一周內的食譜儘量不重複。 

1歲4~6個月餵養原則 

此時幼兒的消化器官尚在完善中,雖然可以吃很多食物,但不能與成長飲食相同,應強調碎、軟、新鮮,忌煎炸、過甜、過鹹、過酸和刺激性的食品。主食以穀類為主,要勤換花樣,保證肉、蛋、奶各種蛋白質的供應。 

1歲7~9個月餵養原則 

此時寶寶的乳牙已經大部分出齊,消化能力進一步提高。乳品不再是此階段的主食,但仍需保證每天飲用牛奶,以獲取更佳的蛋白質。這個階段寶寶的食品,應當儘量細、軟、爛。 

1歲10~12個月餵養原則 

此時幼兒的主食以米、面、雜糧等穀類為主,是熱量的主要來源;蛋白質主要來自肉、蛋、乳類、魚類等食物;鈣、鐵和其他礦物質主要來自蔬菜,部分來自於動物性食物;維生素主要來自水果、蔬菜。 

2歲1~3個月餵養原則 

2歲以後,寶寶胃的容量增加了,消化能力逐漸變得完善起來。從現在起每天餐點仍為5次,每次的量適當增多。同時,需有意識地讓寶寶接觸粗纖維食品。可以經常讓孩子吃些深海的魚類,比如鮭魚、沙丁魚、秋刀魚等,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會促進幼兒腦部發育。 

2歲4~6個月餵養原則 

此時有些寶寶已經完成了每天餐點由5次向4次的轉變,養成獨立進食的習慣可以使寶寶專心吃好每一餐,是保證營養充分攝入的需要。這個階段可以適當給寶寶吃些粗糧,因粗糧中含有寶寶生長發育需要的賴氨酸和蛋氨酸。 

2歲7~9個月餵養原則 

2歲半以後,寶寶每天所需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逐漸增多,此時的寶寶已經完成了由液體食物向幼兒固體食物的過渡。每天應當進食主餐3次,點心1次,最好每天能飲用400~500毫升牛奶,還需適量吃些應季水果。 

2歲10~12個月餵養原則

此時寶寶每天所需的營養比以前略有增加,這個階段寶寶普遍已經能夠獨立進餐,但寶寶會邊吃邊玩。爸媽需有耐心,讓寶寶慢慢用餐,以保證寶寶真正吃飽。

寶寶在這個時候還出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要儘量鼓勵寶寶充分咀嚼,以減輕胃腸道消化食物的負擔,不僅可以保護胃腸道,還會促進營養素的充分吸收和利用。 

寶寶好脾胃食養方 

適合年齡:3~5個月 

蘋果泥 

原料:蘋果1個。 

做法:1.將蘋果洗淨,去皮,然後用匙慢慢刮起成泥狀。2.或者將蘋果洗淨,去皮,切成碎丁,加涼開水,隔水蒸20分鐘。3.蘋果要去掉皮,匙洗淨後,再給寶寶刮泥餵食。 

營養特點:蘋果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寶寶吃蘋果可補充鈣、磷,蘋果還具有健脾胃、補氣血的功效。蘋果泥更容易讓寶寶消化。 

胡蘿蔔泥 

原料:胡蘿蔔1/5根。 

做法:1.將胡蘿蔔蒸軟或者煮軟後,剝掉皮。2.用勺或研磨器將胡蘿蔔碾成細泥,就可以喂寶寶了。 

營養特點:在寶寶餵養上,胡蘿蔔是一種十分常用的輔食。從4個月開始,便可以給寶寶添加胡蘿蔔泥,可以給寶寶補充成長所需的營養素,還可以讓寶寶嘗試並適應新的食物。 

米糊 

原料:營養米粉1勺。 

做法:1.先將清水加熱至沸騰,倒入碗中涼溫。2.將米粉慢慢倒入,邊倒邊攪,直至粘稠。3.如果寶寶習慣了米糊,可添加菜泥在米糊中。 

營養特點:營養米粉含有豐富的糖類、維生素、礦物質等,易於消化,適合給寶寶當輔食。 

適合年齡:7~9個月 

胡蘿蔔疙瘩湯 

原料:麵粉100克,胡蘿蔔1根。 

調料:植物油、薑末各少許。 

做法:1.胡蘿蔔洗淨,去皮,切細絲。2.鍋內倒油,燒至八成熱,煸香薑末,放胡蘿蔔絲炒透,加水燒沸。3.麵粉倒入碗內,放在水龍頭下,放最小的水滴。4.用筷子將形成的小面粒撥到鍋裡,煮5分鐘。 

營養特點:麵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營養成份,給寶寶做疙瘩湯可養心益腎、健脾潤腸。 

豬肉豬肝泥 

原料:豬肝30克,瘦豬肉30克。 

調料:薑汁、料酒、鹽適量。 

做法:1.豬肝、瘦豬肉洗淨,並製成肝泥、肉泥。2.然後將肝泥和肉泥放入碗內,加水、料酒、薑汁、鹽攪勻。3.上籠隔水蒸熟,便可給寶寶食用。 

營養特點:動物肝中維生素A的含量遠遠超過奶、蛋、肉、魚等食品,還能補充維生素B2,可維持寶寶的正常生長。 

軟煎蛋餅 

原料:麵粉50克,蛋黃1個,配方奶少許。 

調料:植物油少許。 

做法:1.取蛋黃攪拌均勻,加配方奶混合拌勻。2.再加入麵粉,加水,攪拌均勻。3.平鍋裡放植物油,把麵粉放在平鍋上攤平,小火煎5分鐘。 

營養特點:7~9個月的寶寶對鈣的攝取量每天在增加,雞蛋中含有豐富的鈣,很適合小寶寶食用。 

蔬菜蛋羹 

原料:雞蛋1個,菠菜1棵,胡蘿蔔1/8個。 

做法:1.取蛋黃,並攪成糊。2.菠菜、胡蘿蔔切碎,放在開水中煮。3.將煮爛的蔬菜搗成泥,放入蛋糊中攪拌。4.放入蒸鍋內隔水蒸熟。 

營養特點:蛋黃中的卵磷脂被人體消化後可以釋放出膽鹼,膽鹼通過血液到達大腦,可以增強記憶力,對小寶寶的發育很有好處。 

清蒸鱈魚

原料:鱈魚300克。

調料:蔥、薑各少許,醬油2滴,料酒1小勺。 

做法:1.蔥、姜切成絲。2.鱈魚洗淨,放在盤中,魚身上淋入料酒、醬油,碼上蔥絲、薑絲。3.入鍋隔水蒸30分鐘,蒸至魚肉熟爛。4.取出魚肉,剔除魚刺,搗成魚泥給寶寶餵食。 

營養特點:鱈魚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D、鈣、鎂、硒等營養元素,有助於增強寶寶的消化功能和免疫力。 

鮮蝦肉泥 

原料:鮮蝦肉50克。 

調料:香油1滴。 

做法:1.將蝦肉洗淨,並剝淨蝦皮。2.蝦肉放入碗內,加水少許,上籠蒸熟。3.蝦肉蒸熟後,滴入香油。 

營養特點:河蝦含磷、鈣、鐵及維生素A、維生素B1、尼克酸、優質蛋白質、脂肪等,有利於寶寶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