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腦部發育=智力發展嗎?腦部全面發育的黃金建議

寶寶腦部發育等同于智力發展嗎?這樣想, 可不夠全面哦。 要迎接精彩無比的未來, 我們的寶寶不僅須擁有智慧的頭腦, 也須具備靈敏的身手、積極的心態和出色的口才。 所以, 僅僅重視智力發展是不夠的, 更重要的是關注大腦的全面發育, 讓寶寶的智力、動作、情感、語言都表現優越!

專家眼中的大腦全面發育

研究發現, 寶寶大腦的不同區域分別掌控著不同的能力包括智力、動作、情感、語言等。 寶寶出生後大腦持續發育著, 它的外在表現便是寶寶每天的小變化、小發展, 比如會識圖、翻身、認人、說話等等我們稱之為里程碑式的表現。

Advertisiment
現在很多國際機構, 包括世界衛生組織、美國兒科學會及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也都是以這四大關鍵能力的發展來評估寶寶腦部全面發育進展的。 接下來, 我們就請專家解答媽媽在這幾個方面存在的養育困惑吧。

寶寶剛出生, 我每天都會跟他說說話、做做撫觸, 覺得這樣也許會有助於他大腦開發, 可家裡老人卻說新生兒吃吃睡睡就夠了, 沒必要做這些。 真是矛盾啊, 很想聽聽專家的建議。

專家:老人愛孩子的心可以理解, 但是想法卻有失偏頗。 每個健康寶寶出生時都有約1000億個神經元, 可為何後來的表現卻各有不同?其原因之一就是後天的營養和培育有所差別。 0-3歲是寶寶腦部發育最快的時期:出生後的第3個月,

Advertisiment
大腦突觸數量達到一萬萬億個, 是出生時的200倍;到1歲時腦重較出生時增加175%;到了3歲, 寶寶腦重已達到成人的80%。 所以, 別以為新生兒大部分時間都只會吃吃睡睡, 如果你把手指伸到他手心裡, 他有時會出現抓握、吸吮等反射動作, 這些不起眼的表現其實都是新生寶寶動作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所以, 要培養一個智、動、情、語全面發展的寶寶, 必須從一開始就給予他必需的營養和培育。 一方面要注意碳水化合物、優質蛋白質、脂肪(如DHA)以及維生素等大腦發育必需營養素的攝入, 其中腦黃金DHA至關重要。 它是神經系統細胞生長及維持的主要元素, 占大腦細胞中多不飽和脂肪酸總量的35%-45%。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品,

Advertisiment
但對於不能進行母乳餵養的嬰幼兒則建議通過食用添加了DHA的配方奶粉來攝入這一重要營養物質。 不過, DHA的攝入並非越多越好, 可以參考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水準。 另一方面, 在天氣條件允許時, 你可以讓寶寶全身赤裸, 給他做做撫觸, 既能提升抵抗力, 又能加強親子情感。 也可以利用寶寶醒著的時間多和他說說話, 激發寶寶的語言模仿行為。 這些都對腦部全面發育有幫助哦。

寶寶11個月, 這幾天扶著傢俱就想邁步了, 可是他還不會爬呢。 如果不爬直接就學走, 這樣好嗎?

專家:經歷過爬行的寶寶, 因為他們要反復做手眼腳配合、左右肢體交替運動, 所以協調性、空間感會比較好, 而不爬、少爬的寶寶身體協調性會相對弱一些。

Advertisiment
另外, 爬行需要消耗較多的體能, 對鍛煉意志、樹立信心有著意想不到的幫助;而且會爬之後寶寶與爸爸媽媽可進行更多互動遊戲, 交流的機會增加了, 語言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

對喜歡學走勝過爬行的寶寶, 媽媽可通過遊戲來增加爬行的機會, 比如用空的大紙箱做成隧道, 把寶寶喜愛的玩具放在隧道的另一頭, 或者媽媽在另一頭召喚, 讓寶寶爬過去。 此外, 爬行不僅僅是指在地面上爬, 從地面爬上沙發, 爬過爸爸媽媽的身體, 翻過各種障礙, 都是爬行, 形式越多越能讓寶寶感興趣。

我家寶寶2個月, 特別愛朝人笑, 是不是愛笑、笑得早的寶寶比較聰明呀?在這個階段我怎樣與寶寶互動比較好呢?

專家:媽媽說的不錯,

Advertisiment
笑確實是大腦能力發育之一情感發育的一種表現。 2-3個月寶寶除了會笑, 他還能認出爸爸媽媽、表情也更加豐富了, 開始成為家中最活躍和引人注意的一員。 這些惹人喜愛的表現建立了寶寶與他人交往的橋樑, 可謂是情感發育上里程碑式的飛躍, 而且大人也會更喜歡與活潑愛笑的寶寶互動, 這對小傢伙的語言發展也有積極影響。

為促進寶寶情感的發展, 當寶寶對你綻放天真無邪的笑容時, 別忘了給予回應, 因為如果父母在此時能給他一個輕鬆的微笑, 他就會更樂意這樣做, 而且也慢慢懂得了如何回應別人的情緒。 此外, 媽媽也要注意觀察寶寶的情緒變化, 並將之描述出來, 如寶寶想媽媽了吧、寶寶是害怕那只小狗嗎等等,讓寶寶認識情緒、理解情緒。

寶寶10個月,有一天突然朝著我叫了聲媽媽,可把我樂壞了,怎樣可以讓寶寶說得更多、更好呢?

專家:會喊爸媽是寶寶語言能力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標誌,通常出現在10個月至1歲。在此之前,寶寶以哭、笑、嗚、啊等音節來表達,而到了這個階段,他們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語言經驗,開始嘗試發出爸爸、媽媽、大大諸如此類的雙疊詞,這確實是令人歡欣鼓舞的變化。

想讓寶寶說得多、說得好,家人應經常跟寶寶說話,而且無論是表達對寶寶的愛,還是談論眼前的事物,最好都輔以豐富的表情、語調、手勢,這些提升話語品質的元素更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促使他試著理解你在說些什麼。你也可以用會唱歌、講故事的玩具來激發寶寶的興趣,但一定要一起玩耍,讓遊戲時間變成充滿愛意的親子時光,才能充分發揮玩具的益智作用。

如寶寶想媽媽了吧、寶寶是害怕那只小狗嗎等等,讓寶寶認識情緒、理解情緒。

寶寶10個月,有一天突然朝著我叫了聲媽媽,可把我樂壞了,怎樣可以讓寶寶說得更多、更好呢?

專家:會喊爸媽是寶寶語言能力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標誌,通常出現在10個月至1歲。在此之前,寶寶以哭、笑、嗚、啊等音節來表達,而到了這個階段,他們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語言經驗,開始嘗試發出爸爸、媽媽、大大諸如此類的雙疊詞,這確實是令人歡欣鼓舞的變化。

想讓寶寶說得多、說得好,家人應經常跟寶寶說話,而且無論是表達對寶寶的愛,還是談論眼前的事物,最好都輔以豐富的表情、語調、手勢,這些提升話語品質的元素更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促使他試著理解你在說些什麼。你也可以用會唱歌、講故事的玩具來激發寶寶的興趣,但一定要一起玩耍,讓遊戲時間變成充滿愛意的親子時光,才能充分發揮玩具的益智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