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腸套疊怎麼辦_如何解決寶寶腸套疊症狀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腸套疊怎麼辦?寶寶腸套疊, 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 說熟悉, 是因為幾乎所有媽媽都聽說過這個疾病, 也大多被告知:小心寶寶腸套疊!說陌生, 是因為即便寶寶腸套疊了, 媽媽十有八九不怎麼辦?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寶寶腸套疊怎麼辦?

Advertisiment

一、10個月內嬰兒容易得腸套疊

所謂腸套疊, 是指腸管的一部分套入另一部分內, 形成腸梗阻。

腸套疊分原發性及繼發性兩類。 小兒腸套疊幾乎全為原發性(腸道本身無疾病的), 尤其是十個月以內的嬰兒, 正處於需要加輔食的年齡, 容易因飲食改變等原因造成腸蠕動不規則, 從而導致腸套疊。 腸套疊的危險在於, 套疊腸管如果壓迫時間過長(超過24小時), 會使套入的腸管血管如果壓迫時間過長(超過24小時), 會使套入的腸管血液迴圈受阻, 可能進一步發生腸壞死, 甚至威脅生命安全。

二、四大要點,

Advertisiment
及時發現腸套疊

小兒患腸套疊, 必須做到及時發現, 及時治療。 可是在家裡, 家長如何能做到及時發現呢?那就要掌握四個要點, 即:陣發性哭吵、嘔吐、大便出血、腹部腫塊。

1、陣發性哭吵:

陣發性較有規律的哭鬧是腸套疊的重要特點, 大多數病兒突然出現大聲哭鬧, 有時伴有面色蒼白、額出冷汗, 持續約10-20分鐘後恢復安靜, 但隔不久後又哭鬧不安。

2、嘔吐:

哭吵開始不久即出現嘔吐, 吐出物為乳汁或食物殘渣等, 以後嘔吐物中可帶有膽汁。 如果嘔吐出糞臭的液體, 說明腸管阻塞嚴重。

3、果醬樣血便:

病後6-12小時, 病兒常會排出暗紅色果醬樣血便, 有時為深紅色血水, 輕者只有少許血絲。

4、腹部腫塊:

在腸套疊的早期, 當孩子停止哭鬧時, 可以仔細檢查他的腹部,

Advertisiment
能發現腹部有腫塊, 向肚臍部輕度彎曲。 如果用手摸, 可以在他的右上腹或右中腹摸到一個有彈性、略可活動的臘腸樣腫塊。

以上所說的陣發性哭吵、嘔吐、果醬樣血便和腹部腫塊是腸套疊的四大症狀, 但不一定會表現出所有的症狀。 某些孩子可能沒有嘔吐或便血等症狀, 但絕大多數病兒都有陣發性哭鬧。 為了不耽誤治療, 家長對陣發性哭鬧超過三小時以上的嬰兒, 尤其是有拉稀、感冒或飲食改變等情況時, 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三、三個送醫要點

腸套疊一經發現, 必須立即送醫, 這樣會減少孩子的痛苦, 避免危險發生。 在送醫過程中需注意:

立即禁食禁水, 以減輕胃腸內的壓力;

不能用止痛藥, 以防掩蓋症狀,

Advertisiment
影響診斷;

在途中, 家長應注意觀察病情變化, 如嘔吐物、大便的次數、量等, 使自己在向醫生講述病情的時候做到盡可能詳細。

四、其他孩子拉肚子的食療法

1、蒸蘋果泥:蒸熟了的蘋果具有很好的止瀉作用, 平均每天吃2~3次。

2、胡蘿蔔泥~取新鮮胡蘿蔔適量, 洗淨切成小塊, 加水煮爛或蒸爛, 取出胡蘿蔔搗成糊狀, 然後加入煮胡蘿蔔的水調勻即可, 每5~10克胡蘿蔔泥大約加100毫升胡蘿蔔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