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腸胃脆弱?是媽媽惹的禍!

0-3歲是寶寶成長的關鍵時期, 此時腸胃發育是否正常將直接影響寶寶的健康生長。 但0-3歲寶寶的腸胃處於一個脆弱環境, 據部分媽媽反映, 寶寶經常會出現腹瀉、嘔吐等問題。 那麼, 寶寶腸胃不好究竟是誰的錯呢?是媽媽慣出來的壞毛病, 還是營養補充沒有全面到位, 導致腸胃脆弱抵抗力差呢?

任性媽媽慣出寶寶“壞習慣”

如今每個寶寶都是父母的心頭肉, 家長會竭盡所能去滿足寶寶的各種需求, 因此會慣出一些飲食上的“壞習慣”, 而這些壞毛病往往對寶寶腸胃的傷害極大。

1、飲食沒有規律。 正餐不好好吃,

Advertisiment
零食卻不停嘴, 這是許多寶寶的壞習慣。 這樣的飲食習慣, 會導致孩子的腸胃功能下降。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將偏食進行到底, 任何一種食物吃的過量都會對腸胃有害。 另外, 市面上琳琅滿目的飲料, 因含添加劑和色素過多, 對小寶寶的腸胃實屬有百害而無一利;炸薯條、炸雞翅、油條等這些油炸食品營養流失嚴重、油分高, 容易給寶寶的腸胃造成負擔, 造成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 也會影響寶寶正餐的攝入。

2、大人嚼爛食物給寶寶吃。 因為害怕寶寶咬不爛食物而傷害牙齒或消化不良, 有些大人會自己嚼爛食物後再喂給寶寶吃, 這樣很容易將細菌帶到寶寶體內。 大人口腔裡有很多細菌、病毒, 因為成人身體的抵抗力比寶寶要強,

Advertisiment
有些致病細菌成人接觸不會患病, 而寶寶接觸後很可能會患各種疾病。

3、食用過涼或過燙的食物。 因冰淇淋香甜可口, 小寶寶吃起來往往不願停嘴, 但是過涼的食物進入胃中, 很快會引起胃黏膜血管的收縮, 胃酸的分泌、消化因數的分泌都會受到影響。 寶寶的胃十分嬌嫩, 長期以往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 另外, 過燙的食物喂進去以後, 也會對寶寶的口腔黏膜、食管黏膜和胃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

智慧媽媽呵護寶寶 “全方位”

對於還未發育完全的寶寶腸胃, 媽媽們不僅要呵護備至, 更要“防範于未然”。

1、飲食均衡營養豐富。 夏天生冷食物不能貪吃, 可安排清淡爽口、蛋白質豐富且易消化的食物。 油膩、多糖食物要限制攝入,

Advertisiment
多喝健脾胃的小米粥、胡蘿蔔泥、蒸熟的蘋果泥等。 讓寶寶多吃一些新鮮當令的蔬菜, 可在菜中加入蒜泥, 有助於預防腸道傳染病;或者在菜中加點醋, 也能增加寶寶食欲、幫助消化吸收。 另外, 一定要吃早餐, 胃是一個嚴格遵守“時間表”的器官, 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 以便於及時消化食物。 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沒有食物中和, 就會消化胃黏膜本身, 對胃黏膜造成損害。 而且, 嬰幼兒吃飯的速度一定要慢。

2、疾病預防媽媽先知。 嬰幼兒胃腸敏感嬌嫩, 抵抗力相對成人較低, 如果吃了不新鮮的食物, 很容易引起胃部疾病, 出現胃脹、嘔吐、腹瀉等症狀。 兒科醫生提醒家長們, 很多寶寶腹瀉是由缺乏營養素引起的,

Advertisiment
如維生素A和鋅, 維生素A有助於維持消化道粘膜上皮細胞的完整性, 保證消化道粘膜抵禦病菌的能力, 此外, 維生素A和維生素D還有助於人體巨噬細胞、T細胞和抗體的產生, 增強嬰幼兒免疫系統發育。 醫學研究發現, 維生素A攝入不足可導致腹瀉發生率提高3倍, 而腹瀉的孩子又往往存在營養素大量丟失, 導致維生素A水準進一步下降, 形成惡性循環。 保證維生素A營養攝入可一定程度降低嬰幼兒腹瀉發生率。 因此, 醫生會建議從寶寶出生15天起, 補充伊可新維生素AD滴劑, 堅持到3歲以上。 AD同補, 營養均衡, 為寶寶嬌嫩腸胃樹立一道堅實的保護牆。

3、保持居室個人衛生。 常言道“病從口入”, 預防腸胃病一定要保證寶寶的個人衛生,

Advertisiment
不讓寶寶吃剩飯剩菜, 飯前便後要洗手,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家居環境也一樣要保持清潔, 定時通風透氣。 另外, 不妨多讓寶寶到戶外走走, 參加活動鍛煉身體, 提高免疫力, 也是不錯的選擇。

嬰幼兒腸胃極其脆弱, 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從而引發腸胃疾病, 因此媽媽們要從小呵護寶寶的腸胃, 不僅不可任意而為之, 更要給予寶寶全方位的關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