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病是由多種病原及多種病因而引起的一種疾病。 患兒大多數是2歲以下的寶寶, 6—11月的嬰兒尤為高發。 腹瀉的發病率僅次於急性呼吸道感染, 中醫常根據腹瀉患者症狀的不同而分為以下四種:脾虛型、風寒型、濕熱型及傷食型。
濕熱型腹瀉患兒:表現為發熱、舌苔厚膩等症狀, 大便呈蛋花湯樣且帶少許黏液, 此類患兒可適度增加具有清熱利濕作用的薏米粥的攝入。
風寒型腹瀉患兒:表現為腹鳴、腹痛, 有時伴有發熱、流鼻涕等症狀, 大便稀薄多泡沫、色淡、無臭味, 此類患兒可喝點薑茶飲:取生薑10克,
Advertisiment
脾虛型腹瀉患者的典型症狀是:患兒久瀉不愈、面色萎黃、食欲減退、大便稀薄且有不消化食物。 因此, 若您的孩子有上述表現時, 完全可以食用胡蘿蔔泥、米湯來治療腹瀉。 若屬於其他三型時, 則需選擇其他的食療方法;
如傷食型患兒常表現為腹脹、腹痛、食欲減退、口臭等症狀, 且腹瀉前常有哭鬧、大便酸臭、有不消化的食物等, 此類患兒可適當增加山楂、麥芽等消食化滯食品的攝入。
護理重點重點1 及早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
很多家長只要寶寶一腹瀉, 便急著往醫院跑。 其實, 寶寶在腹瀉一開始時, 多為輕度脫水。 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
Advertisiment
重點2 給寶寶豐富的食物以防止營養不良
寶寶腹瀉後應注意合理搭配飲食, 以清淡為主, 只要不出現頻繁嘔吐應鼓勵自然進食, 以流質和半流質食物為主。 傳統的腹瀉治療方法, 主張讓患兒禁食一段時間。 然而, 這樣有礙於身體的營養補充, 容易發生營養不良。 現在主張不要讓腹瀉的寶寶禁食, 但需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 每日至少進食6次。 母乳餵養的寶寶繼續吃母乳, 但媽咪的飲食含脂量要低些,
Advertisiment
重點3 對寶寶的小屁屁要倍加呵護
由於寶寶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許多, 所以會不斷地污染小屁屁。 而且, 腹瀉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 因此, 寶寶每次排便後, 媽咪都要用溫水清洗小屁屁, 特別是注意肛門和會陰部的清潔, 最好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 且要勤換洗, 以免發生紅臀及尿路感染。 如果小屁屁發紅了, 應將它暴露在空氣中自然乾燥, 然後塗抹一些尿布疹膏。
重點4 嚴密觀察寶寶病情的發展
如果寶寶煩躁不安加重,
Advertisiment
誤區1只要排便次數多就是腹瀉
有的家長常在這種情況下急著服用止瀉藥, 可這個問題並不這麼簡單。 因為, 6個月內的寶寶在生後不久, 可能經常會在餵奶後就排出黃綠色稀便。 每天少則4—6次, 多則達到10餘次, 便中還有奶塊或少許透明黏液。
Advertisiment
誤區2腹瀉都是由細菌引起的
有的家長一見寶寶腹瀉, 馬上就給喂抗菌素消炎。 其實, 腹瀉除了細菌外, 也可由病毒或黴菌引起, 如寶寶所患的秋季腹瀉, 就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 這種腹瀉服用抗菌素後一點也不見效果, 只會造成腸道菌群紊亂, 導致更為嚴重的腹瀉。 有些抗菌素甚至損傷寶寶的聽神經, 或導致日後個子長不高。 因此, 服抗菌素不見效時要馬上停藥, 趕快去看醫生。
誤區3給腹瀉的寶寶吃甜食
寶寶腹瀉時,家長往往在稀粥或米湯中加些糖,以為這樣既補充熱能又易消化。然而,這樣只會加重腹瀉。因為,腹瀉使腸黏膜受損,不能將糖分解為能被腸道吸收的單糖,因而使水分從腸壁被動地進入腸道,致使腸腔水分增多,排便次數增加。
如何預防一、要注意飲食衛生,食品應新鮮、清潔,奶瓶、奶嘴等食具必須消毒,飯前便後要徹底洗淨雙手。
二、適量飲食,由於小兒消化功能正處於發育階段,吃的太多消化不良反而容易引起脾虛腹瀉。
三、小兒在季節交替及夜晚睡覺時要避免腹部受涼,尤其要防止疲勞後著涼,在空調室內也不可大意。
四、生活要有規律,充足睡眠,要讓小孩加強戶外活動,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增強抵抗力。
趕快去看醫生。誤區3給腹瀉的寶寶吃甜食
寶寶腹瀉時,家長往往在稀粥或米湯中加些糖,以為這樣既補充熱能又易消化。然而,這樣只會加重腹瀉。因為,腹瀉使腸黏膜受損,不能將糖分解為能被腸道吸收的單糖,因而使水分從腸壁被動地進入腸道,致使腸腔水分增多,排便次數增加。
如何預防一、要注意飲食衛生,食品應新鮮、清潔,奶瓶、奶嘴等食具必須消毒,飯前便後要徹底洗淨雙手。
二、適量飲食,由於小兒消化功能正處於發育階段,吃的太多消化不良反而容易引起脾虛腹瀉。
三、小兒在季節交替及夜晚睡覺時要避免腹部受涼,尤其要防止疲勞後著涼,在空調室內也不可大意。
四、生活要有規律,充足睡眠,要讓小孩加強戶外活動,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增強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