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腹瀉
幾乎每個寶寶都不止一次地發生過腹瀉, 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寶寶。 所以, 它是寶寶們最容易患的“小兒四病”之一。 寶寶上吐下瀉時, 媽咪們的心裡都很著急, 恨不能讓寶寶快快地好起來!於是, 一股腦兒地給服用各種藥。
然而, 寶寶非但不見好, 反而越來越止不住地瀉, 甚至拖至幾個月不愈, 使寶寶的生長發育受到很大影響, 有時甚至危及生命。 為了寶寶平安健康長大, 媽咪對寶寶腹瀉病的防治及護理應該多多瞭解。
為何寶寶容易發生腹瀉?
緣由1、由於1—2歲的寶寶生長發育特別迅速, 所以, 身體需要的營養及熱能較多。
Advertisiment
緣由2、由於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差, 所以, 飲食稍有改變, 如對添加的離乳食品不適應、短時間添加的種類太多, 或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斷奶;或是飲食不當, 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氣溫低身體受涼加快了腸蠕動、天太熱, 消化液分泌減少及秋天溫差大、小肚子易受涼等, 都可引起腹瀉。
緣由3、由於全身及胃腸道免疫力較低, 所以, 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污染, 便可引起腹瀉;寶寶因抵抗力較低而易發生呼吸道感染, 在患感冒、肺炎、中耳炎時, 也常可引起腹瀉。
接下來說說我的經驗
根據寶寶的排便次數和形態可以判斷寶寶是不是有腹瀉
Advertisiment
寶寶的大便一般每天1—2次, 呈黃色條狀物。 腹瀉時即會比正常情況下排便增多, 輕者4-6次, 重者可達10次以上, 甚至數十次。
一般形態是為稀水便、蛋花湯樣便, 有時是黏液便或膿血便。 寶寶同時伴有吐奶、腹脹、發熱、煩躁不安, 精神不佳等表現。
下面說說最重要的, 怎麼護理好我們可憐的寶寶呢?
最重要的當然是要補水, 前幾天在論壇看到一個帖子, 那個媽媽問什麼時候開始給寶寶喂開水, 我都驚呆了, 喝水是必須的啊, 現在很多寶寶是混合餵養的, 奶粉比較容易上火, 所以要及時補充水分的。
很多媽咪只要寶寶一腹瀉, 便急著往醫院跑。 其實, 寶寶在腹瀉一開始時, 多為輕度脫水。 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
Advertisiment
媽咪可從以下幾種補液方法中選擇一種:用自製的糖鹽水補液, 即在5000毫升的溫開水中加入1.75克精食鹽和10克白糖, 1.75克精食鹽相當於啤酒瓶蓋的一半, 10克白糖相當於2小勺;
用自製的米東加鹽液體補液, 即在500毫升溫開水加入1.75克的精食鹽;
給寶寶豐富的食物以防止營養不良, 傳統的腹瀉治療方法, 主張讓患兒禁食一段時間。 然而, 這樣有礙於身體的營養補充,
Advertisiment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 很多媽媽都會忽視的:照顧好寶寶的小屁股!因此, 寶寶每次排便後, 媽咪都要用溫水清洗小屁屁, 特別是注意肛門和會陰部的清潔, 最好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 且要勤換洗, 以免發生紅臀及尿路感染。 如果小屁屁發紅了, 應將它暴露在空氣中自然乾燥, 然後塗抹一些尿布疹膏。
網上搜集一些資料補充了一下:
Advertisiment
寶寶拉肚子有泡沫怎麼辦
如果寶寶拉泡沫次數不是太多, 則不用太著急, 很可能是有點受涼引起的。 不過嬰兒這個時期消化系統尚未完善, 消化不良也是常有的事, 平時要注意飲食, 如果寶寶是母乳餵養, 那麼媽媽也要注意吃自己的飲食。 媽媽飲食要清淡易消化, 忌食辛辣溫燥的食物, 如:韭菜、大蒜、辣椒、胡椒等, 不要吃冰冷、堅硬的食物。 如果拉的次數多, 寶寶還出現其它的不舒服就最好去看看兒科醫生了。
家庭護理:
1、合理餵養、調整飲食。
2、腹瀉嚴重的寶寶出現脫水時應去醫院補充電解質。
3、人工餵養或準備輔食時都要注意飲食衛生, 以防病從口入, 嬰兒使用的奶瓶、奶嘴要每天煮沸消毒。
4、不要給腹瀉寶寶濫用抗生素類藥物, 以免造成腸道菌群紊亂等。
5、暫停一段時間輔食餵養,進流食為主,腹瀉情況逐漸好轉後再進半流質等食物。
寶寶拉肚子吃什麼藥
根據寶寶不同病情,採用消食化積、疏風散寒、清熱利濕、健脾溫腎等功效的藥物,如丁香、肉桂、葛根、吳茱萸、白術、淮山藥、茯苓等藥物。
可口服中成藥:脾可欣、健脾止瀉散、腸胃康沖劑等,對那些久瀉不愈,或伴有嘔吐、吃藥困難的患兒,可採用中藥敷臍的方法進行治療,往往可以收到滿意的療效。
另外,也可選用不同的藥物組合,研成細末,用黃酒調勻如膏狀,敷於肚臍處上,蓋上醫用膠貼,次日揭去,用溫水清洗後再敷新藥。每天1次,3天為一個療程。個別患兒局部可能會輕度發紅,但並不影響治療和療效,停用後即可恢復。這種方法安全有效,簡便易行,經濟實用,寶寶容易接受。當寶寶吃藥、打針有困難,或用西藥治療效果不好時,不妨試試敷臍的方法。
寶寶拉肚子偏方
1、寶寶一吃油膩的食物就腹脹、腹痛,然後就要大便,拉出來的大便很臭,呈糊狀。這一類型寶寶腹瀉可以用保和丸加一些神曲、山渣、陳皮來配合治療,如果腹脹嚴重,可以酌加木香、厚樸等。
2、寶寶腹瀉的大便是清清的、不臭、寶寶手腳常冰冷,經常吃飯後腹脹,常常放屁,可以用理中湯為外加一些六君子湯、木香、砂仁、丁香治療。
3、寶寶面色萎黃、肌肉消瘦、精神很差、大便常常是水瀉,可以用參苓白術散或七味白術散治療。
4、如果寶寶大便色深而臭,兼見黏液,口渴、食欲不振、肢體倦怠,身體覺得微熱,可以用葛根芩連東加一些霍香、佩蘭治療,如果同時有小便刺痛症狀,應外加六一散。
護理寶寶拉肚子注意事項
1、嬰兒斷奶時間不要選擇在夏季。
2、如果敷臍3天后病情不見好轉,並出現以下任何一種症狀都應到醫院診治:腹瀉次數和量明顯增加、頻繁嘔吐伴明顯口渴、發熱不退、不能正常飲食、大便有膿血。
3、帶寶寶看醫生時,不要忘記帶新鮮大便標本,以備化驗用。
寶寶換奶粉拉肚子
換奶粉寶寶為什麼會拉肚子
換奶粉寶寶會拉肚子,大多是因為爸媽在給寶寶換奶粉時,奶粉轉換太快或是奶粉濃度沖泡不當造成的,所以為寶寶換奶粉應採取交替、漸進方式進行,換奶粉時也應仔細讀讀罐裝標示。
第二種容易因為換奶而出現的問題是“過敏”,如皮膚癢、出紅疹等。這則是由於新更換的奶粉與原配方成分相差太大造成的。
寶寶換奶粉拉肚子怎麼辦
1、把新舊奶粉摻著喝。換奶粉不要一下子就該成新奶粉,寶寶適應不了,很容易拉肚子。一開始先舀三分之一新奶粉,再舀三分之二舊奶粉給寶寶喝。
2、喝兩天1:3的奶粉後,再半勺新奶粉,半勺舊奶粉摻著喝。這樣寶寶就比較容易適應了。
3、每天控制餵奶粉次數。換奶粉期間,儘量少給寶寶喝奶粉,多添加一些輔食。這樣慢慢過渡寶寶也好適應。可以由以前的每天喝3次奶粉減少到兩次。
4、如果寶寶喝奶粉拉肚子,而且不是特別嚴重,可以給寶寶吃幾天媽咪愛,有助於幫助寶寶止瀉。
5、如果使用上述方法一周寶寶拉肚子情況仍不好轉,就停止喝新奶粉,繼續喝之前的舊奶粉,或者更換別的新奶粉。
補充一句,因為腹瀉時寶寶的抵抗力也比較低,也容易沒精神,要注意預防感冒、還是要多休息,注意室內通風等。
以免造成腸道菌群紊亂等。
5、暫停一段時間輔食餵養,進流食為主,腹瀉情況逐漸好轉後再進半流質等食物。
寶寶拉肚子吃什麼藥
根據寶寶不同病情,採用消食化積、疏風散寒、清熱利濕、健脾溫腎等功效的藥物,如丁香、肉桂、葛根、吳茱萸、白術、淮山藥、茯苓等藥物。
可口服中成藥:脾可欣、健脾止瀉散、腸胃康沖劑等,對那些久瀉不愈,或伴有嘔吐、吃藥困難的患兒,可採用中藥敷臍的方法進行治療,往往可以收到滿意的療效。
另外,也可選用不同的藥物組合,研成細末,用黃酒調勻如膏狀,敷於肚臍處上,蓋上醫用膠貼,次日揭去,用溫水清洗後再敷新藥。每天1次,3天為一個療程。個別患兒局部可能會輕度發紅,但並不影響治療和療效,停用後即可恢復。這種方法安全有效,簡便易行,經濟實用,寶寶容易接受。當寶寶吃藥、打針有困難,或用西藥治療效果不好時,不妨試試敷臍的方法。
寶寶拉肚子偏方
1、寶寶一吃油膩的食物就腹脹、腹痛,然後就要大便,拉出來的大便很臭,呈糊狀。這一類型寶寶腹瀉可以用保和丸加一些神曲、山渣、陳皮來配合治療,如果腹脹嚴重,可以酌加木香、厚樸等。
2、寶寶腹瀉的大便是清清的、不臭、寶寶手腳常冰冷,經常吃飯後腹脹,常常放屁,可以用理中湯為外加一些六君子湯、木香、砂仁、丁香治療。
3、寶寶面色萎黃、肌肉消瘦、精神很差、大便常常是水瀉,可以用參苓白術散或七味白術散治療。
4、如果寶寶大便色深而臭,兼見黏液,口渴、食欲不振、肢體倦怠,身體覺得微熱,可以用葛根芩連東加一些霍香、佩蘭治療,如果同時有小便刺痛症狀,應外加六一散。
護理寶寶拉肚子注意事項
1、嬰兒斷奶時間不要選擇在夏季。
2、如果敷臍3天后病情不見好轉,並出現以下任何一種症狀都應到醫院診治:腹瀉次數和量明顯增加、頻繁嘔吐伴明顯口渴、發熱不退、不能正常飲食、大便有膿血。
3、帶寶寶看醫生時,不要忘記帶新鮮大便標本,以備化驗用。
寶寶換奶粉拉肚子
換奶粉寶寶為什麼會拉肚子
換奶粉寶寶會拉肚子,大多是因為爸媽在給寶寶換奶粉時,奶粉轉換太快或是奶粉濃度沖泡不當造成的,所以為寶寶換奶粉應採取交替、漸進方式進行,換奶粉時也應仔細讀讀罐裝標示。
第二種容易因為換奶而出現的問題是“過敏”,如皮膚癢、出紅疹等。這則是由於新更換的奶粉與原配方成分相差太大造成的。
寶寶換奶粉拉肚子怎麼辦
1、把新舊奶粉摻著喝。換奶粉不要一下子就該成新奶粉,寶寶適應不了,很容易拉肚子。一開始先舀三分之一新奶粉,再舀三分之二舊奶粉給寶寶喝。
2、喝兩天1:3的奶粉後,再半勺新奶粉,半勺舊奶粉摻著喝。這樣寶寶就比較容易適應了。
3、每天控制餵奶粉次數。換奶粉期間,儘量少給寶寶喝奶粉,多添加一些輔食。這樣慢慢過渡寶寶也好適應。可以由以前的每天喝3次奶粉減少到兩次。
4、如果寶寶喝奶粉拉肚子,而且不是特別嚴重,可以給寶寶吃幾天媽咪愛,有助於幫助寶寶止瀉。
5、如果使用上述方法一周寶寶拉肚子情況仍不好轉,就停止喝新奶粉,繼續喝之前的舊奶粉,或者更換別的新奶粉。
補充一句,因為腹瀉時寶寶的抵抗力也比較低,也容易沒精神,要注意預防感冒、還是要多休息,注意室內通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