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腹瀉, 又名嬰幼兒消化不良, 是嬰幼兒期的一種急性胃腸道功能紊亂, 以腹瀉、嘔吐為主的綜合征, 以夏秋季節發病率最高。 本病致病因素分為三方面:體質、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亂。 臨床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排稀便和水電解質紊亂。 本病治療得當, 效果良好, 但不及時治療以至發生嚴重的水電解質紊亂時可危及小兒生命。
本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 其內因特點:(1)嬰兒胃腸道發育不夠成熟, 酶的活性較低, 但營養需要相對地多, 胃腸道負擔重。 (2)嬰兒時期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及肝、腎功能發育均未成熟,
Advertisiment
(3)嬰兒免疫功能也不完善。 血清大腸桿菌抗體滴度以初生至2周歲最低, 以後漸升高。 因而嬰幼兒易患大腸桿菌腸炎。 母乳中大腸桿菌抗體滴度高, 特別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腸桿菌分泌型IgA高, 所以母乳餵養兒較少發病, 患病也較輕。 同理小嬰兒輪狀病毒抗體低, 同一集體流行時, 小嬰兒罹病多。
(4)嬰兒體液分佈和成人不同, 細胞外液占比例較高, 且水分代謝旺盛, 調節功能又差, 較易發生體液、電解質紊亂。 嬰兒易患佝僂病和營養不良, 易致消化功能紊亂, 此時腸道分泌型IgA不足, 腹瀉後易於遷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