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腹瀉的原因一般是病毒感染和腹部著涼造成腸胃不消化, 其中病毒感染主要是輪狀病毒引起的。 輪狀病毒性腸炎主要是經消化道傳播, 托幼機構或學校 常有水型或食物型暴發流行, 還可經過污染的空氣經呼吸道 傳播。 高發年齡是6—12個月齡, 其次為12- 24個月齡及2 -6個月齡, 但新生兒、成年人特別是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時 也可感染, 人工餵養比母乳餵養更易發病。 本病多發生在 10、11、12、1月秋冬寒冷的季節, 故又稱為秋季腹瀉。 (1)診斷
1、根據典型的病史。
2、輔助檢查 末梢血白細胞總數不高, 分類以淋巴細 胞為主,
Advertisiment
3、輪狀病毒抗原檢測陽性。
(2)抗生素治療無效, 主要是通過液體療法及飲食療法, 以控制症狀, 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1、液體療法:口服補液主要適用於有腹瀉而無脫水的患兒。 在腹瀉開始就要給患兒少量多次的液體預防脫水。
①米東加鹽溶液:l000ml清潔水加l00g炒米粉煮開後, 加精鹽5g, 用文火煮20—30分鐘, 晾涼後飲用;
②口服補液鹽液:按說明每包沖溫開水500—l000ml, 小於2歲兒童每天至少口服500ml, 大於2歲兒童每天至少口服l000ml, 隨時飲用, 同時輔以多喝白開水或米東加鹽。 輕度脫水無條件靜脈補液的患兒, 可在腹瀉開始的前4個小時口服米東加鹽液, 期間每公斤體重口服大約75ml, 4個小時後重新評估患兒,
Advertisiment
2、飲食療法:給患兒足夠的飲食以預防營養不良, 母乳餵養可繼續堅持, 可進易消化平時習慣的飲食, 只要有食欲, 應給予進食, 每天最少吃6次, 至腹瀉停止後的2周內, 每天至少加餐一次。 但不要添加新的輔食品種.
3、密切觀察病情, 如患兒通過上述處理不見好轉,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 應及時就醫:
①頻繁嘔吐、尿少、精神不振;
②明顯口渴;
③腹瀉次數和量增加;
④不能正常飲食;
⑤出現嗜睡、煩躁不安, 甚至有驚厥等神經系統症狀;
⑥大便帶血。
4、可去藥房購買治療腹瀉的思密達及腸道微生態製劑, 如培菲康, 金雙歧等。
輪狀病毒性腸炎的自然病程為7—10天, 潛伏期為l-3天,
Advertisiment
總結:秋天是寶寶腹瀉症狀的高發時期, 一定要病毒的轉播造成的腹瀉。 其中輪狀病毒是造成腹瀉的主要病毒。 在抗生素使用療效不好的情況下可以採納我們以上介紹的幾種液體療法和飲食療法, 相信能夠起到奇效。 還可以用其他藥物一起治療, 雙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