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帶寶寶出去走親戚,
發現寶寶膽小,
總是躲在人背後,
不願意和人打招呼,
在平常生活中也是非常的膽小,
這個也怕,
那個也不原因,
為什麼寶寶的膽子這麼小呢?有什麼可以讓寶寶變大的方法嗎?
1.環境的原因
有的孩子膽小是因為環境的原因。 由於現在的小孩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 所以有的孩子生活範圍很小, 平時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裡, 從小由爺爺奶奶照看, 爸爸媽媽工作又很忙, 所以很少帶孩子出去玩, 接觸外人的機會很少, 孩子的依賴性較強, 不能獨立地適應新的環境。
Advertisiment
2.家庭教育方法不當
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 感覺講道理說不清楚, 就開始嚇唬孩子:比如有的老人帶孩子, 當孩子不聽話時就會說, “大老虎來抓小孩了, 快別哭了”, “再鬧, 員警要把你帶到公安局了”等;有些孩子在家裡不聽家長的話, 如哭鬧或不好好吃飯時, 家長就用孩子害怕的語言來嚇唬他, “你再哭, 我把你扔在外面讓老虎吃了你”;還有的孩子不睡覺, 大人藏在門後學貓叫;有的孩子想玩泥巴,
Advertisiment
3.家長保護過度
“這太危險, 你可不能玩”、“太高了, 以後千萬別在上去了, 萬一摔下來, 可就慘了”……由於現在的小孩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 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都是捧在手心怕摔著, 含在嘴裡怕化了的小皇帝小公主, 所以家長對孩子十分緊張, 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限制過多, 如到公園玩耍時, 不讓孩子爬高, 恐怕摔下來;孩子一接近水, 家長不說有多好玩, 卻怕掉下去等等,
Advertisiment
怕生:不願與別人交往
“豪豪3歲了, 眼看著就要上幼稚園, 可他非常膽小, 不願跟陌生人打交道, 真怕他去學校受欺負。 ”方女士擔憂地說道, 從半年前開始, 她就發現兒子膽小怕生。 有一次, 幾個好友相約帶孩子去郊外遊玩,
Advertisiment
專家把脈:多給孩子接觸社會的機會
孩子怕生很大程度上與家長的養育方式有關, 有些家長本身比較內向、不善與人交往, 帶孩子去外面的機會也少, 孩子大多數時間都待在家裡自己玩, 一旦碰到生人, 也不知如何應對。
佟老師建議家長儘量給孩子更多的信息量, 比如, 帶孩子到朋友家拜訪或參加一些社團活動, 以增加孩子與他人交往的機會, 或者在社區的鄰居中幫孩子找個外向的玩伴, 讓他們經常一起玩。
怕黑:不敢獨自睡覺
彤彤6歲了, 上小學一年級, 一直以來, 她都是跟隨奶奶一起睡的, 今年春節後, 奶奶回老家了,
Advertisiment
專家把脈:睡前講一些快樂的事情
在黑暗中, 由於看不見任何東西, 孩子容易產生很多聯想, 尤其是一些鬼怪的故事。 “平時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或讓孩子看動畫片時要有一定的選擇性, 儘量選擇哪些積極向上的。 ”佟老師建議, 在培養孩子獨自睡覺習慣時, 家長要分階段進行, 睡前給孩子講一些快樂的事情, 陪他一起入睡, 等孩子睡熟再離開, 一段時間後再鼓勵孩子單獨睡。
怕物:不敢接觸新鮮事物
子函是個5歲的小男孩,在媽媽眼裡,他總缺少男子漢的勇敢氣概。有一次,很多小朋友在玩滑梯,他卻不敢上去,媽媽再三鼓勵,他才慢吞吞地爬上去,誰知坐在上面卻又不敢往下滑。對於那些新鮮的遊玩專案,子函也總是不敢自己嘗試。
專家把脈:多參與戶外活動
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不要指責孩子,而是要多給他一些鼓勵。“孩子不敢玩新鮮的遊戲是缺乏自信的表現,家長在平時的教育中要鼓勵孩子多動手,多嘗試。”佟老師談道,可以讓孩子多參與一些戶外活動,對於活動中發生的磕磕碰碰,家長不必大驚小怪,孩子往往在探索中才能學到東西,獲得自信。
應對手冊怎樣才能使孩子克服膽小,變得勇敢呢?皓藝親子心理諮詢中心的佟梅梅老師提出四點應對措施。
不要總對孩子說“不”
有些家長對孩子限制過多,比如當孩子拿茶杯時,他就會嚷道:“別動,小心摔碎了。”當孩子摸掃帚時他又會喊道:“小心弄髒衣服,快放下。”兩三歲的孩子,對新生事物處於信任和懷疑的階段,如果家長過多使用限制性語言,孩子就會對周圍的一切產生懷疑,也不敢再去嘗試其他東西,膽子變得越來越小。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儘量給孩子多些鼓勵,少些限制。
少些責駡和恐嚇
當孩子做錯事時,很多家長會忍不住發火責駡孩子,有的家長甚至嚇唬孩子說:“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在家長看來這只是一句責駡的話語,可對孩子來說卻感覺整個世界坍塌下來,因為父母是他的一切。還有些家長用恐嚇的語氣給孩子灌輸“安全教育”,比如“千萬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否則壞人會將你帶走的”。當這些意識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時,他便會不自覺地變得膽小。
找出閃光點、多鼓勵孩子
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即使再膽小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行動,雖然在別人看來只是微不足道,但是做父母的要努力抓住這些“亮點”,及時表揚鼓勵。
多請小朋友到家裡做客
擴大孩子的生活範圍,帶孩子多與大自然接觸,多參加一些社團活動,開拓他們的眼界。鼓勵孩子與同齡夥伴多接觸,有意識的要求小朋友來家做客,讓孩子做小主人,全方位得到鍛煉。
家長應該常說的5句話1。相信自己,你一定行的。
2。再試一次,就能成功。
3。孩子,你真棒。
4。別擔心,爸爸相信你能做好。
5。這次表現不錯,下次繼續努力。
怕物:不敢接觸新鮮事物
子函是個5歲的小男孩,在媽媽眼裡,他總缺少男子漢的勇敢氣概。有一次,很多小朋友在玩滑梯,他卻不敢上去,媽媽再三鼓勵,他才慢吞吞地爬上去,誰知坐在上面卻又不敢往下滑。對於那些新鮮的遊玩專案,子函也總是不敢自己嘗試。
專家把脈:多參與戶外活動
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不要指責孩子,而是要多給他一些鼓勵。“孩子不敢玩新鮮的遊戲是缺乏自信的表現,家長在平時的教育中要鼓勵孩子多動手,多嘗試。”佟老師談道,可以讓孩子多參與一些戶外活動,對於活動中發生的磕磕碰碰,家長不必大驚小怪,孩子往往在探索中才能學到東西,獲得自信。
應對手冊怎樣才能使孩子克服膽小,變得勇敢呢?皓藝親子心理諮詢中心的佟梅梅老師提出四點應對措施。
不要總對孩子說“不”
有些家長對孩子限制過多,比如當孩子拿茶杯時,他就會嚷道:“別動,小心摔碎了。”當孩子摸掃帚時他又會喊道:“小心弄髒衣服,快放下。”兩三歲的孩子,對新生事物處於信任和懷疑的階段,如果家長過多使用限制性語言,孩子就會對周圍的一切產生懷疑,也不敢再去嘗試其他東西,膽子變得越來越小。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儘量給孩子多些鼓勵,少些限制。
少些責駡和恐嚇
當孩子做錯事時,很多家長會忍不住發火責駡孩子,有的家長甚至嚇唬孩子說:“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在家長看來這只是一句責駡的話語,可對孩子來說卻感覺整個世界坍塌下來,因為父母是他的一切。還有些家長用恐嚇的語氣給孩子灌輸“安全教育”,比如“千萬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否則壞人會將你帶走的”。當這些意識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時,他便會不自覺地變得膽小。
找出閃光點、多鼓勵孩子
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即使再膽小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行動,雖然在別人看來只是微不足道,但是做父母的要努力抓住這些“亮點”,及時表揚鼓勵。
多請小朋友到家裡做客
擴大孩子的生活範圍,帶孩子多與大自然接觸,多參加一些社團活動,開拓他們的眼界。鼓勵孩子與同齡夥伴多接觸,有意識的要求小朋友來家做客,讓孩子做小主人,全方位得到鍛煉。
家長應該常說的5句話1。相信自己,你一定行的。
2。再試一次,就能成功。
3。孩子,你真棒。
4。別擔心,爸爸相信你能做好。
5。這次表現不錯,下次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