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快滿3歲了, 在爸爸媽媽的眼裡, 月月很乖巧, 很安靜。 可是每次出門, 媽媽都覺得月月膽子很小, 不敢和陌生人打招呼, 不願意在人多的情況下自己走路, 要抱著, 還要勾著媽媽的脖子。 到公園玩的時候, 不會走開超過一米的距離, 還常常回頭看看爸爸媽媽是不是在這裡, 不能很盡興地玩。 即使到爺爺奶奶家玩, 月月也時不時說要回家了。 最近一次, 爸爸媽媽帶月月逛商場, 回來的路上, 媽媽不小心被地上的磚頭拌了一下, 差點摔著, 月月(爸爸抱著)瞧見了, 哭得很厲害, 回家好幾天都沒有好好吃飯,
Advertisiment
在交流中瞭解到, 媽媽之前有過流產, 月月也是保胎多個月後才順利出生的。 月月出生後, 家裡一直保持很安靜的氛圍, 爸爸媽媽做事都很小心, 儘量不發出很大的聲音。 家裡也很少來客人, 擔心影響月月。 平時一般是爺爺奶奶來看月月, 不讓月月多出門, 1歲半後才開始帶她出門。
三年中, 爸爸媽媽沒有在有保護的情況下讓寶寶接觸社會, 而是用自以為安全的方式把寶寶保護在家裡, 寶寶失去了適應社會的鍛煉機會。 這種過度的保護讓月月難以一個3歲孩子的狀態去適應社會。 同時, 媽媽有過流產的事實和保胎的過程也給這個家庭帶來一些謹慎、不安全的氣息, 無形中也影響了寶寶的心理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
Advertisiment
生活中常會出現一些我們未能預料的事情, 當這些事情影響了我們的生活, 我們怎樣去詮釋這些事, 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今後的生活才是重點。 針對以上的案例, 我們如何去面對呢?
過度保護反而限制了寶寶
流產和保胎的事實讓這對年輕的父母對生命有了新的認識, 讓他們對生命多了一份尊重和珍惜, 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擔心和不安全感。 他們教養月月的方式更多地體現了他們的擔心和不安全感。 “讓家裡很安靜, 儘量少出門, 不讓陌生人來家裡做客”等, 與其說是爸爸媽媽對寶寶的保護, 不如說是其擔心的表現。 而對這個可愛的生命來說, 她更需要的是爸爸媽媽對她的尊重和珍惜。
Advertisiment
首先, 陪伴寶寶面對周圍的一切, 讓寶寶在前面, 爸爸媽媽的保護在後面。 讓寶寶回避接觸社會, 只會讓寶寶更無力、更“膽小”。 其次, 要相信孩子天生就有適應社會的能力, 從學吃飯、學走路、學說話等開始, 寶寶的內心就渴望成為社會的一份子, 他們會努力讓自己成長。 最後, 要給予孩子成長的空間, 凡事不要保護在前面, 而是先讓寶寶試一試, 在寶寶試一試的過程中, 他們才有可能學會怎樣去面對周圍發生的事情。
當爸爸媽媽的心態改變了, 行為也會改變, 那麼寶寶的表現也會隨之改變。
超越年齡的界限, 和寶寶一起探索世界
爸爸媽媽希望月月是陽光的、快樂的、開朗的, 而他們自己卻是謹小慎微的、拘謹的、不接受外在的。
Advertisiment
如果我們時常說“不可以這樣, 不可以那樣”, 會讓寶寶的膽子越來越小, 心情越來越糟;給沒有邊界的童年心靈畫上太多的界限, 快樂也會隨之越來越遠。 我們不妨超越自己的年齡, 將自己“調頻”到和寶寶差不多的年齡, 和寶寶一起感受孩童的無憂無慮或喜怒哀樂。
熱情、好奇、探索是寶寶的特質, 需要好好地保護。 對寶寶來說,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新鮮的、值得探索的。 爸爸媽媽不妨與寶寶一起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和寶寶一起看螞蟻搬家、一起觀察豆子發芽、一起在雨裡嬉戲……這所有的一切都會讓寶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家庭的溫馨、成長的快樂。 深信在這樣的家庭氛圍裡, 寶寶會慢慢地變得陽光、開放。
Advertisiment
學習分清自己與他人
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和寶寶玩過“躲貓貓”的遊戲吧。 在寶寶學會躲貓貓之前, 他們分不清你我, 覺得寶寶和媽媽是一體的, 寶寶和世界是一體的, 而在學會躲貓貓遊戲之後寶寶開始對自己和他人有界限感, 這一般發生在1歲之前。
而我們看到, 3歲的月月因為媽媽差點摔跤而大哭不止, 其他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擔心媽媽, 或受驚嚇而哭上一會兒, 但月月的表現則有些過度, 可見, 在月月幼小的心裡將自己和媽媽的情感緊緊連接在一起, 似乎是一體的。 這樣的表現一方面受過去爸爸媽媽過度保護的影響, 另一方面也在提醒爸爸媽媽, 要讓孩子學習分清自己和他人。
因此, 爸爸媽媽需要通過一些方式讓寶寶逐步建立自我意識。 比如,可給寶寶創造一個獨立的空間,在這個小空間裡都是寶寶喜歡的東西,爸爸媽媽進入這個空間時要征得寶寶的同意。慢慢地,讓寶寶建立自我意識,區分自己與他人。
半開放的家庭格局
月月家的家庭格局幾乎是封閉的。家是最安全的地方,在家裡月月可以比較放得開,在陌生的環境則比較拘束。如果能將家庭的格局打開一些,請同一社區的寶寶來家裡玩,或請親戚家的小朋友來家裡做客,對孩子來說是很快樂的事。在最安全的地方接受新的資訊、接觸新的人,是學習走出自己狹小生活空間的第一步,以慢慢地學會與他人交往。
其實,真正“膽小”的不是寶寶,而是爸爸媽媽。當爸爸媽媽能用開放的心態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我相信你的寶寶是快樂的、開朗的、活潑的。
比如,可給寶寶創造一個獨立的空間,在這個小空間裡都是寶寶喜歡的東西,爸爸媽媽進入這個空間時要征得寶寶的同意。慢慢地,讓寶寶建立自我意識,區分自己與他人。半開放的家庭格局
月月家的家庭格局幾乎是封閉的。家是最安全的地方,在家裡月月可以比較放得開,在陌生的環境則比較拘束。如果能將家庭的格局打開一些,請同一社區的寶寶來家裡玩,或請親戚家的小朋友來家裡做客,對孩子來說是很快樂的事。在最安全的地方接受新的資訊、接觸新的人,是學習走出自己狹小生活空間的第一步,以慢慢地學會與他人交往。
其實,真正“膽小”的不是寶寶,而是爸爸媽媽。當爸爸媽媽能用開放的心態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我相信你的寶寶是快樂的、開朗的、活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