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臍疝如何護理和治療

寶寶臍疝屬先天性, 是新生兒和嬰兒時期常見的疾病之一。

臍帶脫落後, 臍部瘢痕區由於胎兒階段臍帶從腹壁穿過, 是腹壁的先天性薄弱處。 又因在嬰兒期兩側腹肌未完全在中線合攏, 留有缺損, 在醫學上稱為“臍環”。 所以, 當寶寶哭鬧過多、咳嗽、腹瀉等促使腹腔內壓力增高時, 便會導致腹腔內臟特別是小腸, 連同腹膜、腹壁皮膚一起由臍部逐漸向外頂出, 形成臍疝。

疾病症狀

嬰兒臍疝多屬易複性疝。 當啼哭, 站立和用勁時, 臍部膨脹出包塊, 一般直徑1~2釐米, 無其它症狀, 往往在洗澡, 換衣時無意中發現。

Advertisiment
多呈半球形或圓柱狀, 腫物頂端有一小瘢痕, 是為臍痕。

腫物的特點為可複性, 即哭鬧、咳嗽、直立時腫物飽滿增大, 而且腫物觸之較堅實。 寶寶安靜或者家長用手按壓時, 腫物縮小或者回納人腹腔, 並伴有咕咕腸鳴音。 腫物縮小或還納後, 局部留有鬆弛皮膚皺折, 以上為典型的臍疝。 腫物有時較大, 特別是孩子哭鬧腹壓增高時, 外表的皮膚發亮顯得較薄, 於是又有一些家長擔心臍疝會不會被撐破, 實際上由於皮膚的彈性與韌性, 並不存在撐破的可能性。

寶寶臍疝護理治療法

較小的臍疝如直徑小於1.5釐米, 多數在2歲內可隨著腹壁增強而自愈, 鑒於嬰兒臍疝很少發生嵌頓, 可先予非手術治療, 而採用腳部黏貼和彈性腹帶。

Advertisiment

一、膠布粘貼法

個別臍環偏小、小兒又愛哭鬧、屢發臍疝嵌頓者可試用“膠布粘貼法”以加速臍孔閉合。

1.粘貼膠布應為醫用膠布, 寬約5釐米, 長度超過病兒腰圍6~10釐米。 一側膠布端剪小像舌頭樣伸出(長約5釐米), 另一側膠布中間開橫口以便讓對側舌頭樣膠布。

2.插入後, 粘貼膠布經過的腰背部可內墊紗布。

3.粘貼時必須使疝囊空虛或呈內陷狀態。 一般1~2周更換1次, 可連續貼用3~6月。

4.使用中注意保護皮膚防止起泡糜爛, 粘貼要領是:適度貼緊, 每次粘貼均使臍現變小, 以促使臍稱癒合。 為防止膠布滑脫, 外面也可加彈性帶(鬆緊帶)由於膠布粘貼有一定的難度和合併症以上操作應由醫務人員完成。

二、“彈性腹帶”法

此法對新生兒、小嬰兒尤為適用。

Advertisiment
可先選用通常白天佩帶, 夜睡時松下, 並經常調節鬆緊度以起到既防止臍疝過分膨出, 又保證小兒飲食入量和腹部發育彈性。 腹帶操作較簡便, 家長完全能夠勝任, 而且受到過分憂慮的家長(特別希望寶寶能得到治療)的歡迎。

有些家長沿用舊習採用大銅錢或硬幣, 以布帶勒緊腹部, 企圖擋住臍疝膨出, 既無療效還可能造成損傷, 所以應棄之不用。

三、手術

如出現嵌頓或患兒已逾2歲而臍疝仍未自愈, 應手術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