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褓中的新生兒, 其腦部發育處於起步階段, 需要較多的原始反射行為來應付生理需求、開啟自我保護機制……
瞭解原始反射的作用
原始反射是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 隨著年紀增長、中樞神經發展日漸成熟, 許多原始反射大約在6個月以前會逐步整合消失, 之後便擁有自主控制的能力。 黃湘茹治療師提醒, 早期強調反射理論, 常以此作為評估孩童神經發育是否正常的標準, 但現在因為醫學的進步, 會以更全面性的角度和檢查評估問題, 原始反射退居為參考的依據之一, 家長平時也應多加留意孩子各方面的發展能力。
Advertisiment
低張型v.s.高張型
在瞭解反射動作之前, 首先, 我們要來認識「低張型」與「高張型」這兩個概念。 「低張型」與「高張型」之間的差異, 主要在於肌肉收縮張力的強弱不同, 因為肌肉延展時會出現對抗的阻力, 放鬆時也需要一定的張力維持姿勢, 低張型是肌肉張力過低, 高張型則是肌肉張力過緊, 都屬於不正常的現象。
低張型的孩子, 通常有活動量較低的症狀, 身體總是顯得柔軟而沉重, 對姿勢的控制力不佳;高張型的孩子則可明顯察覺肢體僵直, 照顧者往往會覺得寶寶很難換尿布, 或者旁人將寶寶抱起, 寶寶便長時間維持踮腳尖姿勢不肯放鬆, 表示反射動作過於強烈。
嬰兒時期常見的反射動作
寶寶的原始反射眾多,
Advertisiment
抓握反射
手掌抓握反射大約在4~6個月大時會自動整合消失。 家長可觀察到, 如果以玩具或手指頭碰觸寶寶的手掌, 他會緊緊抓著不放。 另外, 若刺激寶寶的前半部腳掌, 趾頭會自動往腳底方向彎曲, 稱為「腳底抓握反射」, 腳底抓握反射大約於9個月大被整合。
Advertisiment
不對稱頸張力反射
不對稱頸張力反射大約在4~6個月大會被整合消失。 讓寶寶仰躺並將臉轉向一側, 同側的手腳會自動伸直(類似拉弓的感覺), 對側的手腳則會彎曲, 這個反射原先是為了方便寶寶抓取同側物品而存在, 整合完成後手腳活動就不會被頭部轉向影響, 否則可能影響日後翻身、對稱性活動及爬行能力。
咬合反射
清潔口腔時, 寶寶會不會立刻緊閉上下牙弓?或者照顧者能明顯感覺寶寶很難餵食, 不太願意張嘴吃東西, 或者湯匙一放入口中便會緊緊含住。
反射異常, 應向小兒神經科或早療單位求助
寶寶的原始反射多半陸續會從2~12個月逐步整合, 之後行為隨著年紀增長越來越受自主意識控制。
Advertisiment
並非每項反射動作都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