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蕁麻疹

引起小兒蕁麻疹的原因

小兒作為特殊群體, 因其年齡不同, 雖然同患蕁麻疹, 仔細觀察臨床經過, 兩者之間還是有區別的, 小兒蕁麻疹的特點是:多是過敏反應所致, 其常見多發的可疑病因首先是食物, 其次是感染。

因年齡不同, 飲食種類不同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各異, 如嬰兒以母乳、牛奶、乳製品餵養為主, 可引發蕁麻疹的原因多與牛奶及乳製品的添加劑。 隨著年齡增大, 嬰幼兒開始增加輔食, 這時雞蛋、肉鬆、魚鬆、果汁、蔬菜、水果都可成為過敏的原因。

學齡前期及學齡期兒童, 往往喜歡吃零食, 零食種類及正餐食品較多,

Advertisiment
因此食物過敏的機會增多, 諸如果仁、魚類、蟹、蝦、花生、蛋、草莓、蘋果、李子、柑橘、各種冷飲、飲料、巧克力等都有可能成為過敏原因。 2-7歲的小兒缺乏自治能力, 到室外、野外、樹叢及傍晚的路燈下, 往往易被蟲咬, 或與花粉、粉塵、蟎及寵物如貓和狗的皮毛等接觸, 它們均易成為過敏的原因。 兒童期及幼兒期的小兒抵抗力偏低, 容易患各種感染, 因此化膿性扁桃腺炎、咽炎、腸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一年四季均可成為蕁麻疹的誘發因素。 年長兒、青少年開始對藥物尤其對青黴素容易過敏引發蕁麻疹。

小兒蕁麻疹患者飲食注意事項

在食物性過敏原中, 除魚、蝦、蟹、貝類、蛋類、筍等常見的易過敏食物外, 蔬果中的芹菜、香菜、辣椒、草莓、香蕉等也可誘發蕁麻疹。

Advertisiment
還有如泥螺、莧菜、雞毛菜、萵筍等食物也可誘發此病。 因為蕁麻疹患者對外界抵抗力差或還沒有適應環境, 因此對牛奶、黃豆、花生、雞蛋等過敏的也比較多。

治療一般以抗組織胺藥物如撲爾敏、非那根、葡萄糖酸鈣、維生素C為主, 輔以安撫止癢的外用藥, 比較重的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臨時用一點皮質激素類的藥物。 如果禁忌的食物過多但又是人體日常所需的, 也可以通過少量漸次增加食用量來達到脫敏的目的。 多吃鹼性食物如:葡萄、綠茶、海帶、蕃茄、芝麻、黃瓜、胡蘿蔔、香蕉、蘋果、橘子、蘿蔔、綠豆、意仁等。

小兒蕁麻疹的症狀

一、急性蕁麻疹(acuteurticaria)在所有蕁麻疹中約占1/3

1.起病較急, 皮損常突然發生,

Advertisiment
為限局性紅色大小不等的風團, 境界清楚, 形態不一, 可為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 開始孤立散在, 逐漸可隨搔抓而增多增大, 互相融合成不整形、地圖形或環狀。 如微血管內血清滲出急劇, 壓迫管壁, 風團可呈蒼白色, 周圍有紅暈, 皮膚凹凸不平, 呈橘皮樣。

2、皮損大多持續半小時至數小時自然消退, 消退後不留痕跡, 但新的風團陸續發生, 此起彼伏, 不斷發生, 1天內可反復多次發作。

3、自覺劇烈瘙癢、灼熱感。

4、部位不定, 可泛發全身或局限於某部。 有時黏膜亦可受累, 如累及胃腸, 引起黏膜水腫, 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喉頭黏膜受侵時則有胸悶、氣喘、呼吸困難, 嚴重者可引起喉頭水腫發生窒息而危及生命。 如伴有高熱、寒戰、脈速等全身症狀,

Advertisiment
應特別警惕有無嚴重感染如敗血症的可能。

5、皮膚劃痕症可呈陽性。

6、血常規檢查有嗜酸性粒細胞增高, 若有嚴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時, 白細胞總數增高或細胞計數正常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多, 或同時有中性顆粒。

二、慢性蕁麻疹(chronicurticaria)發病約占蕁麻疹的2/3

風團反復發生, 時多時少, 常經年累月不愈, 可達2個月以上。 在經過中時輕時重, 如晨起或臨睡前加重, 有的無一定規律, 全身症狀一般較輕, 大多數患者找不到病因。

如何護理小兒蕁麻疹患兒

1.孩子得了麻疹如無併發症應在家中隔離。 隔離時間為5天, 有併發症者需延長至10天。 由於麻疹病毒一旦離開人體很快就會喪失致病力, 因此, 只要居室經常開窗通風換氣,

Advertisiment
就可以達到空氣消毒的目的。 家長接觸病兒後, 只需在戶外逗留20分鐘, 即可不傳染他人。 病兒的衣服。 被褥、玩具等在室外曬1~2小時就可達到消毒目的。

2.臥床休息至疹子消退、症狀消失。 為了使病兒休息好, 應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休養環境。 居室要安靜、空氣要新鮮濕潤, 經常要開窗通風, 但要避免穿堂風, 不要讓冷風直接吹到病兒身上, 要避免強烈光線刺激病兒的眼睛, 窗戶拉上窗簾, 燈泡用燈罩罩住。 給病兒穿衣蓋被要適當, 穿蓋過多, 捂得全身是汗, 見風反而容易感冒著涼, 而引起肺炎。

3.食物給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多喝水或熱湯, 這樣不但有利於將身體內的毒素排出, 利於退熱, 還可以促進血液迴圈, 使皮疹容易發透。疹子消退,進入恢復期,及時添加營養豐富的食物。除生冷油膩的食物外,不需“忌口”。

4.注意病兒的皮膚、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潔。麻疹病毒侵入人體後,不但使皮膚出疹子,同時還使眼結膜、口腔、鼻腔粘膜產生分泌物,這些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如不及時清洗,分泌物長時間地刺激皮膚粘膜,使這些部位的抵抗力下降,給病毒繼續入侵和其他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創造了條件。因此,做好病兒皮膚粘膜的清潔衛生是十分重要的。

5.高熱的護理。麻疹病兒如果沒有併發症,發熱不超過39℃,不必採用退熱措施,發熱在39℃以上的,需採取一些退熱措施,如按醫生的指導吃少量阿斯匹林,忌冷敷及酒精浴。

6.注意觀察病情,及早發現併發症。麻疹的併發症多而且比較嚴重。常見的併發症有肺炎、喉炎、心肌炎及腦炎等。肺炎表現為咳嗽加重、氣喘、呼吸困難、面色發紺。喉炎表現聲音嘶啞、吸氣性呼吸困難,甚至出現像狗叫聲的哮吼性咳嗽。心肌炎表現為面色蒼白、心慌氣短。乏力多汗。腦炎表現為嗜睡或煩躁、頭痛、劇烈嘔吐甚至驚厥昏迷,如果發現上述表現,應立即請醫生診治,防止發生嚴重後果。

如何治療小兒蕁麻疹

小兒蕁麻疹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蕁麻疹治療相對容易,而慢性蕁麻疹治療時間則需要延長。小兒出現蕁麻疹之後,應先找出原因,避免接觸過敏原,停服、停用引起過敏的藥品和食物,孩子癢得厲害可以外塗爐甘石洗劑等藥水,以防患兒搔抓皮膚,還可用其他辦法分散患兒的注意力,不要讓他總注意皮膚瘙癢。

一、西醫治療

1、內用藥抗組織胺藥是治療各種蕁麻疹病人的重要藥物,可以控制大多數病人症狀,抗組織胺藥物雖不能直接對抗或中和組織胺,不能阻止組織胺的釋放,但對組織胺有爭奪作用,可迅速抑制風團的產生。抗組織胺藥有各種副作用,最好選用副作用較少者,尤其高空作業的工人、駕駛員等工人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導致事故的發生。久用一種抗組織胺藥容易引起耐藥性,可另換一種。或交替或合併應用。兒童的耐藥性較成人大,因而相對用量也大。

2、抗組織胺藥物的種類很多,結合病情及臨床表現可選用安泰樂(羥嗪)有良好安定及抗組織胺作用,對人工蕁麻疹,膽鹼能蕁麻疹及寒冷性蕁麻疹都有較好的效果。

3、腎上腺素、氨茶鹼能增加肥大細胞內CAMP而抑制組織胺的釋放,能迅速促使急性蕁麻疹或巨大蕁麻疹的風團或水腫消退,尤其氨茶鹼和抗組織胺藥合用或和腎上腺素有協同作用,對併發哮喘或腹痛的病人尤其適用。

4、6-氨基乙酸可用於寒冷性蕁麻疹和巨大蕁麻疹,阿托品或普魯苯辛及氯丙嗪可用於膽鹼能性蕁麻疹。

5、鈣劑可用於急性蕁麻疹,利血平、安洛血等藥物治療慢性蕁麻疹。

6、類固醇激素應用於嚴重的急性蕁麻疹及血清性蕁麻疹,對壓力性蕁麻疹及補體啟動的蕁麻疹可用少劑量。蕁麻疹併發過敏性休克更須應用。有人應用每隔3~4周注射一次的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

7、局部用藥爐甘石洗劑或氧化鋅洗劑都可達到暫時的療效。

二:口服中藥方

血熱症:

【蕁麻疹治法】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蕁麻疹方藥】荊芥穗6克,防風6克,僵蠶6克,金銀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幹生地9克,薄荷5克,黃苓9克,蟬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時間不宜過長,每日一劑,分兩次涼服。忌辛辣、發物。

【蕁麻疹按語】此方以荊芥、防風、薄荷、蟬衣為主要藥。荊芥辛苦而溫,芳香而散,氣味輕揚入氣分,驅散風邪;防風其氣不輕揚,能散入於骨肉之風,故宣散在表之風邪,用防風必用荊芥;薄荷清輕涼散,善解風熱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蟬衣涼散風熱,開宣肺竅,其氣清虛,善於誘發。以上四味藥,表散作用較強。牛蒡子疏散風熱解毒透疹;浮萍輕浮升散,善開主竅;僵蠶祛風散結,協助上述四味主要藥以透達表熱之邪。金銀花、黃苓解毒清肺熱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幹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調和諸藥。

氣虛血熱:

【蕁麻疹症狀】皮膚瘙癢起疹,時隱時發,小如麻點,大如豆粒,為扁平硬節,高出皮膚,一旦搔破,則連結成片,舌暗苔白,脈弦。

【蕁麻疹治法】益氣滋陰,祛風瀉火

【蕁麻疹方藥】生黃芪15克,當歸10克,生地10克,炒枳殼15克,白蘚皮10克,地膚子10克,防風10克,連翹10克,桑葉10克,炒白芍10克,牛蒡子10克,玉竹10克,荊芥3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溫服,以五劑為一個療程。初愈後復發,可照原方再服,忌辛辣刺激之品。

【蕁麻疹按語】以黃芪益氣固表,表固則邪不易入。《本草正義》:“故護衛陽,充實表分,是其專長。所以表虛諸病,最為神劑。”當歸、生地、白芍、玉竹滋陰養血,使營陰內守;防風、桑葉、牛蒡子、荊芥疏散風邪,透熱於外;以白蘚皮、地膚子清熱除濕;配枳殼理氣除濕止癢;更以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濕困脾土

【蕁麻疹症狀】發疹時四肢不溫,脘悶納呆,神倦身困重,口膩,腹脹便溏泄,舌淡苔白膩,脈沉滑。

【蕁麻疹治法】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蕁麻疹方藥】多皮飲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乾薑皮6克,大腹皮9克,白蘚皮15克,粉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

【用法】水煎,一日兩服,忌辛辣油膩腥滋膩之品。

【蕁麻疹按語】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濕,滌清腸胃之積滯;乾薑皮取其幸溫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蘚皮、川槿皮驅風止癢;丹皮涼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瀉肺而清皮毛。

小兒蕁麻疹的預防

小兒蕁麻疹要積極預防。可分為消極面與積極面兩種方法:

一、消極面:蕁麻疹發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因為過敏原所引起的,常見的蕁麻疹過敏原如下:食物性:如魚、蝦、螃蟹、巧克力、蛋、酒精、食品添加劑及保存劑等。藥物性:如青黴素、退燒藥、血清、疫苗等。吸入性:如黴菌、花粉、病毒。物理性:冷、熱、壓力、陽光、皮膚紋身。其它:遺傳性、心理性、血管神經性、接觸不明物質都有可能引起蕁麻疹。一些小孩在接觸到上述的過敏原後(如吃海鮮),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出現蕁麻疹,因此,往往可藉此確認蕁麻疹的過敏原為何,下次遇到此過敏原時,當需特別注意;如果無法確認過敏原時,則需就醫討論。

二、積極面:在前面小兒過敏疾病系列一、系列二中曾提到過的一個觀念:“自然界中的過敏原何其多,與其消極的躲避過敏原,不妨,先讓小孩本身的免疫機轉正常,屆時,遇到過敏原也不至於發病了”,方法如下:

1、鍛煉小孩皮膚,使其成為不易過敏的體質:鍛煉皮膚的方法有沖水、用冷水摩擦,所穿著的衣物只要保溫即可,不需太過保暖,使皮膚能接受到合理的物理性刺激,以防止自律神經過敏性的亢進。

2、多多運動:運動不見得會根除過敏發作,但是,可以使體力更好,過敏次數減少,推薦的運動為游泳。適當的中藥調補:系列一、二中提到過,中藥調補必須視小孩體質而定,絕不可“一視同仁”(比如說,一律給予大棗、西洋參等等。

使皮疹容易發透。疹子消退,進入恢復期,及時添加營養豐富的食物。除生冷油膩的食物外,不需“忌口”。

4.注意病兒的皮膚、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潔。麻疹病毒侵入人體後,不但使皮膚出疹子,同時還使眼結膜、口腔、鼻腔粘膜產生分泌物,這些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如不及時清洗,分泌物長時間地刺激皮膚粘膜,使這些部位的抵抗力下降,給病毒繼續入侵和其他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創造了條件。因此,做好病兒皮膚粘膜的清潔衛生是十分重要的。

5.高熱的護理。麻疹病兒如果沒有併發症,發熱不超過39℃,不必採用退熱措施,發熱在39℃以上的,需採取一些退熱措施,如按醫生的指導吃少量阿斯匹林,忌冷敷及酒精浴。

6.注意觀察病情,及早發現併發症。麻疹的併發症多而且比較嚴重。常見的併發症有肺炎、喉炎、心肌炎及腦炎等。肺炎表現為咳嗽加重、氣喘、呼吸困難、面色發紺。喉炎表現聲音嘶啞、吸氣性呼吸困難,甚至出現像狗叫聲的哮吼性咳嗽。心肌炎表現為面色蒼白、心慌氣短。乏力多汗。腦炎表現為嗜睡或煩躁、頭痛、劇烈嘔吐甚至驚厥昏迷,如果發現上述表現,應立即請醫生診治,防止發生嚴重後果。

如何治療小兒蕁麻疹

小兒蕁麻疹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蕁麻疹治療相對容易,而慢性蕁麻疹治療時間則需要延長。小兒出現蕁麻疹之後,應先找出原因,避免接觸過敏原,停服、停用引起過敏的藥品和食物,孩子癢得厲害可以外塗爐甘石洗劑等藥水,以防患兒搔抓皮膚,還可用其他辦法分散患兒的注意力,不要讓他總注意皮膚瘙癢。

一、西醫治療

1、內用藥抗組織胺藥是治療各種蕁麻疹病人的重要藥物,可以控制大多數病人症狀,抗組織胺藥物雖不能直接對抗或中和組織胺,不能阻止組織胺的釋放,但對組織胺有爭奪作用,可迅速抑制風團的產生。抗組織胺藥有各種副作用,最好選用副作用較少者,尤其高空作業的工人、駕駛員等工人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導致事故的發生。久用一種抗組織胺藥容易引起耐藥性,可另換一種。或交替或合併應用。兒童的耐藥性較成人大,因而相對用量也大。

2、抗組織胺藥物的種類很多,結合病情及臨床表現可選用安泰樂(羥嗪)有良好安定及抗組織胺作用,對人工蕁麻疹,膽鹼能蕁麻疹及寒冷性蕁麻疹都有較好的效果。

3、腎上腺素、氨茶鹼能增加肥大細胞內CAMP而抑制組織胺的釋放,能迅速促使急性蕁麻疹或巨大蕁麻疹的風團或水腫消退,尤其氨茶鹼和抗組織胺藥合用或和腎上腺素有協同作用,對併發哮喘或腹痛的病人尤其適用。

4、6-氨基乙酸可用於寒冷性蕁麻疹和巨大蕁麻疹,阿托品或普魯苯辛及氯丙嗪可用於膽鹼能性蕁麻疹。

5、鈣劑可用於急性蕁麻疹,利血平、安洛血等藥物治療慢性蕁麻疹。

6、類固醇激素應用於嚴重的急性蕁麻疹及血清性蕁麻疹,對壓力性蕁麻疹及補體啟動的蕁麻疹可用少劑量。蕁麻疹併發過敏性休克更須應用。有人應用每隔3~4周注射一次的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

7、局部用藥爐甘石洗劑或氧化鋅洗劑都可達到暫時的療效。

二:口服中藥方

血熱症:

【蕁麻疹治法】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蕁麻疹方藥】荊芥穗6克,防風6克,僵蠶6克,金銀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幹生地9克,薄荷5克,黃苓9克,蟬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時間不宜過長,每日一劑,分兩次涼服。忌辛辣、發物。

【蕁麻疹按語】此方以荊芥、防風、薄荷、蟬衣為主要藥。荊芥辛苦而溫,芳香而散,氣味輕揚入氣分,驅散風邪;防風其氣不輕揚,能散入於骨肉之風,故宣散在表之風邪,用防風必用荊芥;薄荷清輕涼散,善解風熱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蟬衣涼散風熱,開宣肺竅,其氣清虛,善於誘發。以上四味藥,表散作用較強。牛蒡子疏散風熱解毒透疹;浮萍輕浮升散,善開主竅;僵蠶祛風散結,協助上述四味主要藥以透達表熱之邪。金銀花、黃苓解毒清肺熱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幹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調和諸藥。

氣虛血熱:

【蕁麻疹症狀】皮膚瘙癢起疹,時隱時發,小如麻點,大如豆粒,為扁平硬節,高出皮膚,一旦搔破,則連結成片,舌暗苔白,脈弦。

【蕁麻疹治法】益氣滋陰,祛風瀉火

【蕁麻疹方藥】生黃芪15克,當歸10克,生地10克,炒枳殼15克,白蘚皮10克,地膚子10克,防風10克,連翹10克,桑葉10克,炒白芍10克,牛蒡子10克,玉竹10克,荊芥3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溫服,以五劑為一個療程。初愈後復發,可照原方再服,忌辛辣刺激之品。

【蕁麻疹按語】以黃芪益氣固表,表固則邪不易入。《本草正義》:“故護衛陽,充實表分,是其專長。所以表虛諸病,最為神劑。”當歸、生地、白芍、玉竹滋陰養血,使營陰內守;防風、桑葉、牛蒡子、荊芥疏散風邪,透熱於外;以白蘚皮、地膚子清熱除濕;配枳殼理氣除濕止癢;更以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濕困脾土

【蕁麻疹症狀】發疹時四肢不溫,脘悶納呆,神倦身困重,口膩,腹脹便溏泄,舌淡苔白膩,脈沉滑。

【蕁麻疹治法】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蕁麻疹方藥】多皮飲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乾薑皮6克,大腹皮9克,白蘚皮15克,粉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

【用法】水煎,一日兩服,忌辛辣油膩腥滋膩之品。

【蕁麻疹按語】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濕,滌清腸胃之積滯;乾薑皮取其幸溫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蘚皮、川槿皮驅風止癢;丹皮涼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瀉肺而清皮毛。

小兒蕁麻疹的預防

小兒蕁麻疹要積極預防。可分為消極面與積極面兩種方法:

一、消極面:蕁麻疹發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因為過敏原所引起的,常見的蕁麻疹過敏原如下:食物性:如魚、蝦、螃蟹、巧克力、蛋、酒精、食品添加劑及保存劑等。藥物性:如青黴素、退燒藥、血清、疫苗等。吸入性:如黴菌、花粉、病毒。物理性:冷、熱、壓力、陽光、皮膚紋身。其它:遺傳性、心理性、血管神經性、接觸不明物質都有可能引起蕁麻疹。一些小孩在接觸到上述的過敏原後(如吃海鮮),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出現蕁麻疹,因此,往往可藉此確認蕁麻疹的過敏原為何,下次遇到此過敏原時,當需特別注意;如果無法確認過敏原時,則需就醫討論。

二、積極面:在前面小兒過敏疾病系列一、系列二中曾提到過的一個觀念:“自然界中的過敏原何其多,與其消極的躲避過敏原,不妨,先讓小孩本身的免疫機轉正常,屆時,遇到過敏原也不至於發病了”,方法如下:

1、鍛煉小孩皮膚,使其成為不易過敏的體質:鍛煉皮膚的方法有沖水、用冷水摩擦,所穿著的衣物只要保溫即可,不需太過保暖,使皮膚能接受到合理的物理性刺激,以防止自律神經過敏性的亢進。

2、多多運動:運動不見得會根除過敏發作,但是,可以使體力更好,過敏次數減少,推薦的運動為游泳。適當的中藥調補:系列一、二中提到過,中藥調補必須視小孩體質而定,絕不可“一視同仁”(比如說,一律給予大棗、西洋參等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