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行為反常媽媽需反思

前不久, 兒子所在的托兒所搞了一次親子活動。 作為, 我欣然地參加了。

在前往托兒所的路上, 我的心情格外好, 我一邊走, 一邊還在想著如何與兒子一同齊心協力做遊戲、兒子在老師的帶領下如何與班上的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

然而, 這一切的好心情卻由於兒子在親子活動中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表現而蕩然無存, 留給我的是好幾天的思考。 現在再讓我們看看兒子在那天的表現吧。

活動是在下午進行的。 當接受邀請的父母們都在教室的四周坐好之後, 老師招呼所有的小朋友們在教室的中間圍了個圈,

Advertisiment
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以一首“找朋友”的歌曲拉開了本次親子活動的序幕。 然而, 正當所有的小朋友都圍著老師一起唱歌時, 我的兒子卻不在其中, 只見他繞著小朋友們的圈子正瘋狂地跑著, 邊跑嘴巴還在邊“啊啊啊……”地大叫著。 我看情景不對, 趕忙在一旁制止他。 可是他把我的話當耳邊風, 還在一圈接一圈地跑著。 更甚者, 在他跑了五六圈之後, 他竟跪下來接著用膝蓋“跑”……所有的父母都在一旁看著他笑, 我則滿臉通紅。 終於, 逮了個機會, 我把他抓住了, 不允許他繼續亂跑了。 可是, 他不跑了, 但仍然不歸隊。 其他的小朋友繼續和老師一起做遊戲, 而他卻躲到一旁去看書了, 不管周圍的喧鬧, 任憑我如何勸說都不願出來。
Advertisiment
無奈, 我只好讓他選擇他自己喜歡的活動。 但是, 當老師拿出準備好的蛋糕, 正在給小朋友講解蛋糕中圖形的含義時, 兒子卻從教室一旁的圖書角沖了出來, 擠進人群, 伸出小手指, 從蛋糕上刮下一點奶油來舔。 此時其他的小朋友也紛紛效仿, 用手指戳蛋糕、舔奶油, 這場面引起了周圍父母們的哄然大笑。 望著這個“毫無組織紀律性”的兒子, 我有些生氣, 我不知道他為什麼會與眾不同?一切都是這麼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我無法知道兒子當時真正的想法, 畢竟他還小, 一個三歲不到的還無法完全和你溝通。 他究竟為何如此反常呢?

一句話解讀

一般而言, 2~3歲的嬰幼兒正處於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中, 他們有著強烈的認識自己,

Advertisiment
表現自己的願望, 在和周圍人接觸的過程中, 往往喜歡自我中心, 甚至非常叛逆。  文中的在參加集體活動時表現出很強的自我中心, 和老師的要求格格不入, 把媽媽的話當耳邊風, 和小朋友們的行為不一致, 這是他這個年齡段的特徵。 面對孩子的獨立反抗, 爸爸媽媽應該有自己的應對措施。

·瞭解孩子反抗的原因

爸媽的建議不被孩子採納, 是因為爸媽沒有說清要求, 還是孩子正被眼前的遊戲所吸引?爸媽可以根據不同原因及時調整自己的表達方式。 一則直截了當提出要求:如:“今天你在家做值日生, 我們一起擺碗筷。 ”另則給孩子留點時間結束手中的遊戲, 接著再參與另一個活動, 當然父母要說明另一個活動有趣在哪裡。

Advertisiment
父母借用轉移孩子興趣的方法, 達到吸引孩子的目的。

·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

爸媽瞭解了孩子反抗期的特點後, 可以因勢利導, 不要強求孩子。 一旦孩子採納了你的合理建議, 爸媽可以適時表揚孩子, 讓孩子體會到成功感, 對自己更有信心。

·不要過分約束孩子

有些孩子的放縱和搗亂行為可能是爸媽過於寵愛造成;有部分孩子則相反:爸媽過於約束孩子, 用高壓甚至軍事化訓練方式使孩子服從自己, 更加重了孩子的逆反。 久而久之, 孩子就會以搗蛋鬼、多動兒的形象出現在爸媽面前, 引起爸媽的煩惱。 爸媽應該適度調整自己的教育形式, 創設一個寬鬆、理解、民主的氛圍, 適當給孩子宣洩和活動的機會,

Advertisiment
和孩子平等交往。

給本文媽咪的建議:

在文中, 媽咪懷著高興的心情帶孩子參加親子活動, 想像著活動給孩子帶來的收穫。 除了這些, 媽媽還可以給孩子做更多的心理準備工作, 如和孩子一同想像有哪些活動, 該怎樣積極參與這些活動。 如果爸媽瞭解自己的孩子很有個性, 可能比較叛逆, 則要有些針對性的準備。 爸媽可以在活動之前先教會孩子在集體中做遊戲時, 要聽從老師的指揮, 有一定的規則意識。 如果爸媽在活動前未雨綢繆, 給孩子事先定好契約, 相信孩子的表現就不會“失常”。

面對孩子的異常表現, 本文媽咪提出了很多憂慮“兒子為何如此反常”, “他為何與眾不同”?這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因素, 比如爸媽的教養模式, 比如孩子的真正興趣所在,爸媽都要認真考慮。

專家提議一:瞭解孩子真正的興趣

在老師和小朋友一起遊戲時,媽媽發現了自己的孩子雖然不能在集體中正常參與活動,但卻會自己躲到一邊去看書,可見,此時孩子的興趣不在集體活動中。爸爸媽媽可以在日常活動中仔細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安排有趣的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興趣。對於有個性的孩子,爸媽更要言傳身教,教育目標要一致,還要耐心設計教育方案,採取有效合理的方法,發揚他閃光的行為,幫助孩子糾正不合適的行為。

專家提議二:從小培養孩子的個性

一個三歲不到的孩子,父母究竟瞭解他多少?孩子什麼行為好?什麼行為不好?父母該怎樣教育孩子做個“乖寶寶”?什麼時候開始實施教育方案最好呢?生物學家達爾文曾撰寫過《一個嬰兒的傳略》:一百多年前,一位婦人帶著兩歲半的孩子來到達爾文的家中。婦人問:“尊敬的先生,我現在給孩子開始進行教育,是不是太早了一點?”達爾文答:“不,女士,您已經遲了,整整遲了兩年半。”

有的父母認為:教育孩子的任務應該從孩子入幼稚園開始。有的父母認為:教育孩子是幼稚園的任務,父母只管做好養育工作,讓孩子吃飽,穿好即可。殊不知,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在家庭這個小社會環境中,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中,學習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不同教養模式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個性特點,因此,爸媽從小就應該培養孩子的良好個性。

比如孩子的真正興趣所在,爸媽都要認真考慮。

專家提議一:瞭解孩子真正的興趣

在老師和小朋友一起遊戲時,媽媽發現了自己的孩子雖然不能在集體中正常參與活動,但卻會自己躲到一邊去看書,可見,此時孩子的興趣不在集體活動中。爸爸媽媽可以在日常活動中仔細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安排有趣的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興趣。對於有個性的孩子,爸媽更要言傳身教,教育目標要一致,還要耐心設計教育方案,採取有效合理的方法,發揚他閃光的行為,幫助孩子糾正不合適的行為。

專家提議二:從小培養孩子的個性

一個三歲不到的孩子,父母究竟瞭解他多少?孩子什麼行為好?什麼行為不好?父母該怎樣教育孩子做個“乖寶寶”?什麼時候開始實施教育方案最好呢?生物學家達爾文曾撰寫過《一個嬰兒的傳略》:一百多年前,一位婦人帶著兩歲半的孩子來到達爾文的家中。婦人問:“尊敬的先生,我現在給孩子開始進行教育,是不是太早了一點?”達爾文答:“不,女士,您已經遲了,整整遲了兩年半。”

有的父母認為:教育孩子的任務應該從孩子入幼稚園開始。有的父母認為:教育孩子是幼稚園的任務,父母只管做好養育工作,讓孩子吃飽,穿好即可。殊不知,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在家庭這個小社會環境中,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中,學習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不同教養模式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個性特點,因此,爸媽從小就應該培養孩子的良好個性。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寶寶在接種前媽媽需要準備些什麼?

    你好。在接種之前,家長一定要確定孩子沒有感冒發燒,或者確定不是哮喘、蕁麻疹等過敏性體質,才能注射。這是的時候,一定要安撫孩子,轉移其對針頭的注意力,以減少因為疼痛或畏懼心理引起的哭鬧,這樣能減少注射... [詳細答案]

  • 1回答

    寶寶吃奶滿臉痘痘媽媽需要忌些什麼口

    你好,寶寶情況考慮是濕疹,媽媽需要忌口的,一般清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就可以了;孩子濕疹護理方面很關鍵,先用清水沖洗寶寶身體擦乾水分,再用爐甘石洗劑洗下患疹的地方,洗後塗上軟膏;最好在寶寶睡覺的... [詳細答案]

  • 1回答

    寶寶行為發育指什麼?

    嬰兒這幾個方面的發育主要表現在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和社交方面。這幾種能力的綜合發育就是行為發育。行為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感覺是人腦對作用於感官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知覺更高級,是人腦... [詳細答案]

  • 2回答

    寶寶行為發育是什麼意思?

    幾種能力的綜合發育就是行為發育。行為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感覺是人腦對作用於感官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知覺更高級,是人腦對事物的各種屬性的綜合反映,嬰兒這幾個方面的發育主要表現在大運動,... [詳細答案]

  • 1回答

    5歲半寶寶行為舉止應該怎麼教育?

    您好,如果孩子的性格在日常生孩子沒有什麼異常則不用擔心。如果擔心,可以帶孩子到醫院做一下CT檢查,每個小孩有自己的發育特點,無論小孩是存在智力、運動或者類似於自閉症症狀的問題,一定要找專業的醫生評價。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