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被人欺負了怎麼辦?媽媽們這樣處理

小孩子之間發生一些小矛盾是在所難免的, 在面對著一些小變故時家長該如何應對呢?作為媽媽, 看到孩子被欺負了肯定很不是滋味, 這時候你會怎麼處理呢?是教他退一步海闊天空, 還是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看看本期支招的媽媽們是怎樣的態度吧!

寶寶被人欺負了, 怎麼辦?

1.緩解寶寶心理壓力

當寶寶受人欺負時, 他可能會因為害怕或者因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傷心難過, 此時如果父母用“你真沒用!”“他比你矮那麼多你還怕他?”“你就不知道厲害點?”等語言來責備寶寶, 寶寶就會把父母的難過理解為對他的失望,

Advertisiment
因此覺得自己很沒用而變得更加膽小怕事。 受到欺負的寶寶急需父母的理解與幫助, 因此, 父母應耐心地給寶寶釋放心理壓力的機會, 同時一定要向寶寶解釋, 欺負人是錯誤的, 他被人欺負根本不是他的錯。 還要讓寶寶相信, 只要有人故意欺負他, 父母一定不會置之不理。 如果父母因為受“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影響以責駡來對待寶寶的懦弱, 不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相反還會加重寶寶的心理負擔。

2.不要教寶寶打回去

“他再打你, 你就狠狠地揍他。 ”看到自己家的寶寶被人欺負, 有的父母因為擔心寶寶太軟弱再受人欺負, 可能就會這樣教導寶寶。 但是, 教寶寶打回去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父母的這種處理方式會給寶寶一個錯誤的資訊:打人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為。

Advertisiment
在父母這樣的教養方式引導下, 寶寶就可能出現另外一個令父母頭痛的問題:只要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攻擊別人。

3.幫寶寶分析被欺負的原因

和寶寶好好談談, 瞭解他被欺負的經過和真相, 然後幫助他分析其中的原因。 有沒有寶寶的責任?對方是故意欺負寶寶還是僅僅無意中傷害了寶寶?在搞清楚事實真相之後, 再根據實際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 如果是寶寶處理人際關係的社會技巧不足, 就教他必備的人與人相處的技巧;如果是寶寶個性上太嬌嫩、內向, 就設法擴展其人際關係, 讓他活潑開朗些;如果是寶寶性情暴躁、喜歡欺負其他小朋友,

Advertisiment
就要找出引起他不滿、不安的原因, 並設法消除這種不安的因素。

4.教寶寶學會提前規避

平時要多鼓勵寶寶與別的小朋友交朋友, 幫助寶寶增進人際關係。 寶寶與小朋友相處時, 父母無需過分保護, 儘量給他多一點自己當家作主的權利, 這樣, 寶寶就會對自己充滿自信, 就會交到越來越多的朋友。 小朋友多了, 寶寶受欺負的幾率自然就少了。 另外, 寶寶回家後, 父母可以設置一些遊戲, 和寶寶一道玩, 並在遊戲中訓練寶寶, 讓他練成敏捷的身手, 為他靈活地規避“小霸王”做準備。 比如, 媽媽和寶寶追打著玩, 假裝打寶寶身體某個部位時, 教他如何迅速躲避等。 當寶寶平時與要好的小夥伴之間打打鬧鬧時, 只要沒有危險, 父母不要過多干涉。

Advertisiment
寶寶之間的打打鬧鬧實際是學習躲避危險的最好方式。

5.冷靜地處理問題

當寶寶確實受到比較嚴重的傷害時, 父母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怒火, 先讓寶寶的情緒安定下來, 然後採取各種可行的補救措施。 吵鬧於事無補, 不依不饒地糾纏對方父母或者訓斥對方的寶寶更不可取, 這樣不僅僅傷害彼此的感情, 還會影響父母形象, 並間接地影響寶寶的人際關係, 得不償失。

6.教給寶寶一些基本的應付方法

生性軟弱的寶寶在受到別人欺負時只知道退縮或者哭泣。 對於這些寶寶, 父母要教給他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比如, 鼓勵寶寶主動向小朋友打招呼以增進友誼, 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子, 增加自己的勢力範圍;被人欺負時,

Advertisiment
不管對方多強大, 都不要在對方面前顯得弱小畏懼, 這會增加寶寶受欺負的可能性, 而要大聲喊老師, 或者高聲地喊叫。 老師的到來, 能阻止攻擊性寶寶的行為, 高聲地喊叫, 能讓對手感覺到一種威懾的力量, 並且還可以吸引其他成人與小朋友的注意, 使攻擊性寶寶感受來自周圍的壓力而住手。

當再次遇到孩子之間的衝突時, 媽媽應該怎麼做?

1.分辨自己干預的衝動, 是媽媽保護孩子的直覺, 還是進入了自己的劇本。

“直覺”和“劇本”並不是很好區分。 孩子在衝突中處於弱勢位置, 媽媽很想去保護, 有可能是接受到了“孩子需要我”的信號後的直覺, 也可能是啟動了童年劇本。 其中一個分辨方法是:前者的感覺重心在腹部, 雖然有強烈的直覺,但整個人的感受、感知能力仍然是開放的。而後者回到劇本的情況是,時空已經扭曲,我們根本沒在留意眼前、當下發生的事情,我們感覺到血液往上湧,所有能量都集中在頭部。

出於直覺,對危險情況的判斷,血不是往腦袋沖的,而是保持在軀幹。好比我們發現身邊有一隻野獸,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收緊身體肌肉,開始分泌腎上腺素。如果血往腦袋沖,人就暈了,還怎麼逃跑?

所以下次看到孩子發生衝突,感覺很焦慮時,試一試把注意力、重心放到軀幹上,看一看焦慮還在嗎?當我們的覺察力蘇醒的時候,再去判斷一下:是孩子真的向我們發出的求助信號?還是,聲音來自我們自己?

2.不斷提醒自己回到當下。

只要做好單純的覺察,讓自己回到當下就好。不僅要覺察眼前的孩子需不需要我們,同時要對內在小我的無助感和各種情緒有覺察。當情緒升起時,也需要我們沒有評判地呵護它。

這是一項長期的練習,不光是在孩子和別人起衝突時,在與孩子有關、無關的各種事情上,覺察眼前自己和別人的需求是什麼。覺察有沒有血液往上湧動,如果有,就提示自己:你已經不在當下了,你進入了一個過去的劇本。

3.允許孩子做出自己的應對選擇。

有的人被拽著衣服,可能一個拳頭就揮過去,但有的人覺得不一定要打對方。尤其是一些得到愛比較多的孩子,在和小朋友交往時,他們通常是更寬容的那個,尤其是面對比自己小一些或者稍微病態一點的孩子時。

不管是被人推了一把,還是被搶玩具,假設排除孩子在家有隨意被攻擊、被打壓、被剝奪東西的情況,健康的孩子是可以找到很多種不回擊的、更靈活的應對方法的。比如,和對方商量,或者暫時不和對方玩了。

總之,這是孩子自己的體驗,他做出自己認為OK的、讓自己舒服的反應最重要。要做的只是,在一旁,他們需要我們時,我們提供恰當的援助。如果發現孩子求助困難,我們可以反省,以往哪些時候我們沒有收到或者否認了孩子的求助。試著重新告訴孩子,媽媽是願意回應你的需要的。

寶寶被欺負了,媽媽們的看法

鴻哲

我覺得當孩子帶“傷”回家的情況,關心的語氣問問孩子是不是疼,再慢慢地交流,從孩子口中得知,“傷”是如何得來的,如果是和小朋友玩,不小心傷的,提醒他下次小心玩就行了,如果是別的小朋友刻意傷害。那就得跟老師交流了,多留意孩子間的活動,不要拉著孩子到老師面前去告狀。孩子始終還小,不要被大人的舉動給嚇住了。

豆豆媽

像這樣的情況就教寶寶應該還手,我家小孩子被欺負,我就叫他回擊,如果他輸了就別裝可憐到我面前哭,有時,寧可向別人道歉也不想看到別人來向我道歉,這樣他以後做什麼事都會勇敢一點,我要培養他成為強者。

點媽

對於此,我也沒有好想法,理想化實施起來有難度。

我偶爾在事後會提醒點點,要學會保護自己。必要時,要阻止對方進一步不禮貌的侵犯行為。有時候,孩子的話也未必可信,孩子不是故意說謊,只是會無意識地誇張事實。所以,最好是先調查清楚。

嘟嘟媽

我女兒有時也會被小朋友欺負,但我覺得沒必要太緊張,小事就告訴她要實行正當防衛!嚴重點的就去學校和她老師聊天時順便提一句,負責的老師會知道怎麼辦,大可不必興師問罪,這樣對孩子成長不利,一直以來,我女兒在班裡和其他小朋友相處得都不錯,我覺得培養孩子的處事能力遠比成績來得重要,這對她將來進入社會比較有用。

乖乖網點評:

寶寶與小夥伴之間發生爭執,他們在自己嘗試處理這些矛盾的過程中會經歷一些特別的心理體驗,並嘗試摸索最佳的處理問題的方式。這對培養寶寶的社交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很有好處。畢竟寶寶長大後會遭遇各種各樣的人和事,而且很多事情是無法逃避的。讓寶寶勇敢地面對一切,適當的時候給寶寶一些指導才是上策。 

雖然有強烈的直覺,但整個人的感受、感知能力仍然是開放的。而後者回到劇本的情況是,時空已經扭曲,我們根本沒在留意眼前、當下發生的事情,我們感覺到血液往上湧,所有能量都集中在頭部。

出於直覺,對危險情況的判斷,血不是往腦袋沖的,而是保持在軀幹。好比我們發現身邊有一隻野獸,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收緊身體肌肉,開始分泌腎上腺素。如果血往腦袋沖,人就暈了,還怎麼逃跑?

所以下次看到孩子發生衝突,感覺很焦慮時,試一試把注意力、重心放到軀幹上,看一看焦慮還在嗎?當我們的覺察力蘇醒的時候,再去判斷一下:是孩子真的向我們發出的求助信號?還是,聲音來自我們自己?

2.不斷提醒自己回到當下。

只要做好單純的覺察,讓自己回到當下就好。不僅要覺察眼前的孩子需不需要我們,同時要對內在小我的無助感和各種情緒有覺察。當情緒升起時,也需要我們沒有評判地呵護它。

這是一項長期的練習,不光是在孩子和別人起衝突時,在與孩子有關、無關的各種事情上,覺察眼前自己和別人的需求是什麼。覺察有沒有血液往上湧動,如果有,就提示自己:你已經不在當下了,你進入了一個過去的劇本。

3.允許孩子做出自己的應對選擇。

有的人被拽著衣服,可能一個拳頭就揮過去,但有的人覺得不一定要打對方。尤其是一些得到愛比較多的孩子,在和小朋友交往時,他們通常是更寬容的那個,尤其是面對比自己小一些或者稍微病態一點的孩子時。

不管是被人推了一把,還是被搶玩具,假設排除孩子在家有隨意被攻擊、被打壓、被剝奪東西的情況,健康的孩子是可以找到很多種不回擊的、更靈活的應對方法的。比如,和對方商量,或者暫時不和對方玩了。

總之,這是孩子自己的體驗,他做出自己認為OK的、讓自己舒服的反應最重要。要做的只是,在一旁,他們需要我們時,我們提供恰當的援助。如果發現孩子求助困難,我們可以反省,以往哪些時候我們沒有收到或者否認了孩子的求助。試著重新告訴孩子,媽媽是願意回應你的需要的。

寶寶被欺負了,媽媽們的看法

鴻哲

我覺得當孩子帶“傷”回家的情況,關心的語氣問問孩子是不是疼,再慢慢地交流,從孩子口中得知,“傷”是如何得來的,如果是和小朋友玩,不小心傷的,提醒他下次小心玩就行了,如果是別的小朋友刻意傷害。那就得跟老師交流了,多留意孩子間的活動,不要拉著孩子到老師面前去告狀。孩子始終還小,不要被大人的舉動給嚇住了。

豆豆媽

像這樣的情況就教寶寶應該還手,我家小孩子被欺負,我就叫他回擊,如果他輸了就別裝可憐到我面前哭,有時,寧可向別人道歉也不想看到別人來向我道歉,這樣他以後做什麼事都會勇敢一點,我要培養他成為強者。

點媽

對於此,我也沒有好想法,理想化實施起來有難度。

我偶爾在事後會提醒點點,要學會保護自己。必要時,要阻止對方進一步不禮貌的侵犯行為。有時候,孩子的話也未必可信,孩子不是故意說謊,只是會無意識地誇張事實。所以,最好是先調查清楚。

嘟嘟媽

我女兒有時也會被小朋友欺負,但我覺得沒必要太緊張,小事就告訴她要實行正當防衛!嚴重點的就去學校和她老師聊天時順便提一句,負責的老師會知道怎麼辦,大可不必興師問罪,這樣對孩子成長不利,一直以來,我女兒在班裡和其他小朋友相處得都不錯,我覺得培養孩子的處事能力遠比成績來得重要,這對她將來進入社會比較有用。

乖乖網點評:

寶寶與小夥伴之間發生爭執,他們在自己嘗試處理這些矛盾的過程中會經歷一些特別的心理體驗,並嘗試摸索最佳的處理問題的方式。這對培養寶寶的社交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很有好處。畢竟寶寶長大後會遭遇各種各樣的人和事,而且很多事情是無法逃避的。讓寶寶勇敢地面對一切,適當的時候給寶寶一些指導才是上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