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被欺負了,家長該幫忙嗎

周日, 媽媽帶著4歲的靈靈去遊樂園玩沙子, 正好碰到了靈靈的好朋友純純, 於是兩個寶寶就一起玩了起來。 可是剛玩一會兒, 靈靈和純純就為一個塑膠小盒爭掄起來。 靈靈大叫著:“我先撿到的, 是我的!”純純也大聲喊:“我先看到的, 是我的!”兩個寶寶爭得不可開交。

在寶寶的日常交往中, 常常會發生“某某拿了我的玩具”、“誰誰把我的書弄破了”等等諸如此類的矛盾。 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 一些家長將寶寶之間的衝突視為一種消極行為, 認為衝突是具有破壞性的, 應該避免。 於是, 面對寶寶的吵吵鬧鬧,

Advertisiment
常常採取強制的方式解決問題, 但結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

如果家長能理解寶寶與同伴交往的需要, 創造機會讓寶寶與其他同伴接觸交往, 讓寶寶感覺到與同伴分享玩具就會獲得更多的快樂, 這樣也就把解決問題的技巧教給了寶寶。

靈靈媽看到寶寶不玩沙子, 而是因為一個小盒子爭來搶去的很是心煩, 就生氣地對靈靈說:“不就一個破盒子嗎, 有什麼好搶的?你要不玩沙子, 咱們就回家去!”說著伸手來拽靈靈。 靈靈不想回家, 坐在地上大哭起來……

看見兩個寶寶在爭搶玩具, 靈靈媽急忙跑過去把兩人拉開, 說道:“你們看, 這樣搶來搶去誰也不能用它來玩呢, 不如咱們三個人一起把小盒裝上沙子, 然後把它倒過來, 就會扣出一間漂亮的小房子,

Advertisiment
你們喜不喜歡呀?”“喜歡, 喜歡。 ”靈靈和純純高興地拍起手來。

情景再現:

3歲半的彤彤和銘銘在社區內玩皮球, 大人們在一邊休息。 但是, 不一會兒工夫, 就傳來了寶寶的哭聲。 原來兩個寶寶因為爭搶皮球打了起來, 個頭稍微矮點的彤彤被銘銘給打哭了, 而且臉還被撓破了。

彤彤媽見自己的孩子被打傷, 上去就訓斥銘銘:“你為什麼打人?搶不過就打啊?”並推了銘銘一下。 三四歲的孩子哪禁得住大人的推, 銘銘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銘銘媽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對方的家長推倒了, 生氣地走上前罵了起來:“這麼小的孩子, 你這大人也下得去手。 ”“誰讓你家孩子打我兒子了。 ”話不投機, 兩個大人就廝打在了一起。

彤彤媽抱起寶寶先問傷口疼不疼,

Advertisiment
然後告訴寶寶說銘銘打人的行為是不對的, 小朋友都不喜歡和打人的孩子在一起玩, 而且爸爸媽媽也不喜歡打人的孩子。 然後, 媽媽讓彤彤拿來一些好玩的玩具去和大家一起玩, 並讓彤彤告訴銘銘:如果想要一起玩的話就做好朋友, 不能打人。 銘銘經不住彤彤手裡那麼多好玩具的誘惑, 馬上表示不打人了。 於是, 兩個寶寶又玩到一起, 還成為了好朋友。

年齡小一些的寶寶打架, 原因一般很簡單, 多數是由於搶奪別人的東西或被人搶所致。 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寶寶不明道理, 又處於一個“自我中心期”, 往往分不清什麼東西是別人的, 而都當成是自己的。 有些孩子不會或者不善於用語言或恰當的方式來表達願望、處理問題,

Advertisiment
於是便選擇動手這一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來應對。

很多家長擔心自家孩子會吃虧, 所以不放心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經常包辦代替, 甚至動手去打別人的孩子, 這樣不但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還會使矛盾很快升級。 最適宜的方法是用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或其他活動引開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可以說:“快過來, 媽媽給你講你最喜歡聽的故事。 ”或者讓孩子把好玩的玩具拿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寶寶在交往中, 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 佔有欲很強, 不願意分享, 不懂得合作, 所以便會爭奪玩具, 打人抓人。 面對寶寶之間出現的種種“小糾紛”, 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 寶寶會慢慢學會協調和忍耐, 學會競爭與合作,

Advertisiment
懂得如何堅持自己的立場, 也懂得如何適度地表現自己。 家長應理解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 學會解決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所以, 應對孩子的同伴衝突多一些理解, 多一些寬容, 多一些耐心, 多一些引導, 真正讓孩子在吵吵鬧鬧中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