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被欺負後,應暴制暴嗎?

自家的寶貝在外面為了小事和小夥伴起了爭執, 哭著鬧著回來告狀, 這時, 做家長的總是很苦惱, 到底該怎麼教孩子?教孩子“以牙還牙”, 擔心孩子養成暴力習慣, 說不定還會養成孩子愛打架的壞習慣;但是, 如果僅僅告訴孩子“別理他, 不跟壞孩子玩”, 會不會讓孩子養成懦弱的習慣, 長大後, 遇到事情也不敢聲張, 這可如何是好?

家長苦惱:以暴制暴對嗎?

銘銘上幼稚園大班了, 但是媽媽卻一點不輕鬆。 因為銘銘每天晚上回家時, 不是臉上一道疤就是手上一塊青紫色, 問他怎麼了, 銘銘總是搖搖頭, 媽媽費盡心思,

Advertisiment
哄了好半天, 銘銘終於吞吞吐吐告訴媽媽:班上有個小女孩, 經常喜歡搶他玩具, 不給就抓他。

媽媽聽得心疼極了, 性急地跑到幼稚園去, 找到了欺負銘銘的小女孩, 將對方訓斥了一頓, 覺得還不夠解氣, 趁接銘銘時, 直接找到了女孩的父母, 希望對方能夠管教好自己的孩子。 銘銘媽本以為這事圓滿解決了, 但是沒想到, 卻起了反作用, 這名小女孩聯合其他小朋友將銘銘排斥在外, “他們說我是‘告狀精’, 不跟我玩。 ”銘銘哭著告訴媽媽。

銘銘媽這時沒轍了, 這可咋辦?總不能逼著那麼多小朋友一起跟銘銘玩吧。

專家提議:要友善地對待身邊的人

那麼, 寶寶和周圍小朋友發生爭執時, 家長到底該怎麼辦?記者採訪了雨花臺區實驗幼稚園園長林虹,

Advertisiment
她首先想跟家長們分享在英國考察訪問期間, 在英國一所幼稚園裡看到的一句話:“你不可能成為每個人的朋友, 但是你可以友好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林園長說, 這反映了英國的教育價值觀:給孩子從小滲透一種和諧共處的思想, 每個人要友善地對待身邊的人。

俗語道:“孩子之間沒有隔日仇。 ”林園長認為:“其實對於孩子之間發生的攻擊性行為, 不要貼上太多的道德標籤。 ”因此, 孩子的互相攻擊性行為, 往往表現為, 孩子在社會性☆禁☆交往中, 不會用合適的方法來進行和他人的交往, 用方言講就是“撩”一下, 引起對方關注。

家長如果很武斷地插入寶寶的交際圈, 武斷地靠自己的直覺來解決問題,

Advertisiment
矛盾很容易升級, 並且給孩子不好的價值觀暗示, 養成不好的行為習慣。 “家長在教給孩子方法時, 一定要告訴自己, 我的目的不是為了宣洩情緒, 而是真正想告訴孩子與人相處的價值觀和與人相處的途徑。 ”

“當遇到別的孩子冒犯時, 要教孩子告訴對方, ‘我不喜歡你這樣。 ’‘我們能不能一起玩或者輪流玩, 你先玩, 玩過後我再玩。 ’”林園長希望, 每個家長在教育時, 都能教孩子做一個大氣的孩子, 而不是過於霸氣自私的人, 謙和忍讓並不會讓人歧視, 而霸氣自私的人, 反而在社會上難以立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