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們各執一詞, 家長們往往就會不知所措, 到底誰說得對呢?這個時候, 最好先不要急著下結論, 更不要以主觀判斷武斷地給出“審判結果”。 有的家長為了在對方家長面前顯示大度, 故意在對方小朋友和家長面前判定一切都是自己孩子的不對, 狠狠地批評自己的孩子, 這是萬萬不可的。 本來孩子就“受了欺負”, 心裡正委屈呢, 尋求家長的溫暖懷抱是來找安慰而不是找氣受的。 如果家長一味地批評自己的孩子, 那麼很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理問題, 並且引發親子關係的危機, 孩子會認為媽媽不愛他,
Advertisiment
不能只聽孩子說發生了什麼, 還要去親自瞭解事情發生的原因, 所謂有因才有果, 不瞭解清楚原因, 只根據結果去處理問題, 肯定難免會有偏頗。 “小強把我的球搶走了”的前提, 是因為小強就是一個橫行霸道、蠻不講理的孩子,
Advertisiment
“我們說好了,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從對方角度會如何思考?
不能只從自家孩子和自家利益角度考慮問題, 一旦孩子與小夥伴發生矛盾, 儘管表面上是自己家孩子受欺負了, 但仍舊不能僅僅從表層去看問題, 要能夠換位思考, 對方孩子這時候是一定就非常高興嗎?還是那個孩子也被嚇壞了?他肯定也不想遭到家長的責駡吧?這個時候,
Advertisiment
“媽媽, 嗚嗚~~”孩子哭著向你跑過來, 淚眼婆娑地邊哭邊說:“小強打我了,我的頭流血了……”這時,你最該做的就是蹲下來,趕緊把孩子摟在懷裡,撫摸孩子的背部和頭髮,柔聲細語地問:“怎麼了?來,讓媽媽好好看看,哪裡受傷了。”而不少家長卻在這時粗魯地驚叫:“又怎麼了?怎麼又這樣了?瞧瞧你衣服髒的!又跟人打架了?我不是告訴你別跟大孩子玩嘛,就是不聽話,現在挨揍了就老實了吧!你看看你……”一大堆責怪的話,如果遇到強脾氣的孩子肯定就會馬上爆發:“不是我的錯!我沒有錯!”跟家長大喊大叫地哭訴委屈。即使是脾氣好一些的孩子,遇到這樣的家長,也會特別憋悶,把所有委屈都硬往自己肚裡咽,一邊被媽媽拉過去拍打衣服上的灰塵,一邊哭著自己小聲嘟囔:“都是小強,他欺負我,嗚嗚~~”如果你不想讓孩子變得叛逆,最好的方式就是先查看孩子受傷的情況,給予精神上的安慰:“沒事,不怕,傷得不嚴重,回家媽媽給貼上創可貼,明天就好了。”然後,心平氣和地詢問情況:“孩子,發生什麼事情了?跟媽媽說說。”聽完孩子自述,再做調查:“走,你帶媽媽去那邊看看小強還在不在,媽媽想問問他,為什麼要欺負寶寶。”
是否該給孩子選擇權?孩子的心通常既善良又脆弱。在“被欺負”後,其實他內心中也是充滿矛盾的,是選擇寬容、原諒,繼續跟小朋友玩?還是選擇生氣、憎恨,從此跟小朋友絕交?孩子當然不想失去朋友,即使他嘴上說:“我不理他了,我再也不要跟他玩了!”“我不道歉!本來就不是我的錯!”心裡還是在想:我這樣做的話,媽媽會怎樣呢?那個小朋友該服從我了吧?我不會真的失去他這個朋友吧?作為家長,其實最應該瞭解孩子的心理,尤其是目前國內很多都是獨生子,城市裡的孩子平時鄰居家都很少去,要是在社區裡能遇到幾個跟自己同齡的、能玩到一起的朋友還真是難得。無論在幼稚園還是學校,繁重的課業壓力,把孩子的自由玩耍時間擠壓得少得可憐,孩子內心是多麼渴望能跟小朋友撒歡玩耍啊!朋友其實是孩子內心最渴望的童年禮物。所以,聰明的家長在勸解無效的時候,往往就可以拿出選擇權這個殺手鐧,讓孩子自己選擇:要麼原諒他,繼續玩;要麼不玩了,回家;要麼不原諒他,你失去了朋友,你從此以後都自己一個人玩。
是否想讓孩子少一個敵人?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其實仔細想想,我們真正的快樂往往就來自我們與其他人的關係。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當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朋友遍天下,但其實人的一生所能認識的人確實有限,而讓孩子在社交中常立於不敗之地的最佳良方就是“減少敵人”。家長們其實都知道,孩子的世界裡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所以很多“對”與“錯”的概念都是家長灌輸給孩子的。所以,在孩子童年時期,家長的社交觀點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如果家長能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準則,孩子就會懂得接納、包容、寬恕;知道求同存異;懂得凡事要自己先付出;懂得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懂得禮尚往來;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從心底裡珍惜跟每一位小朋友相識的緣分,主觀上有主動維護關係的意識,這樣也才能讓孩子在遇到問題時,多從對方角度換位思考,從而自主地化解矛盾,讓自己的人際圈子裡少一個敵人。
怎樣讓孩子多一個朋友?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遇到一些蠻不講理、專橫跋扈的人,孩子的世界也不例外。有些情況是不僅對方孩子調皮搗蛋、欺負人成性,其家長也是得理不饒人,甚至沒理也聲高。真的遇到了這樣的“主兒”該怎麼辦?最簡單的辦法是“涼拌(辦)”——讓寶貝趕緊遠離那樣的孩子,你也遠離那樣的家長。因為人的素質和涵養不是一天兩天、你一句話兩句話就能讓人家提高的,遇到真的有理也講不清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寶寶,別哭了,可能人家小強也不是故意的。今天天晚了,你該回家睡覺了,我們跟小朋友說再見吧!”不要給孩子解釋和繼續哭鬧的機會,抱起孩子趕緊走,一邊走,你可以一邊哄他:“回家媽媽給你玩玩具小鴨子,給你洗個溫水澡,然後媽媽給寶寶講個好聽的故事。”路上或者回到家,你可以繼續問寶寶:“小強是無緣無故就打了你的頭,是嗎?”這時候可能孩子會繼續跟你訴說心中委屈,你耐心地聽完之後,要告訴孩子:“小強這樣做是不對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應該互相愛護,不能欺負人。但是寶寶現在還小,你打不過小強,硬去跟他打架就是不明智的。”如果可能,你可以給孩子講講“雞蛋碰石頭”的故事,然後告訴孩子:“雖然小強在這方面做得不好,但他肯定也有優點,寶寶要善於發現小朋友的優點,多多鼓勵他。小強的優點是什麼呢?”“他力氣大。”“對,下次你就誇誇他力氣大,並且鼓勵他用自己的力氣做一些助人為樂的好事,比如幫老奶奶搬東西,幫老師擺桌子。然後寶寶跟他一起去做好事。寶寶是智慧的孩子,要想辦法多交朋友。”你要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響和帶動其他小朋友,並且把進展隨時彙報給你,這樣你就能夠進一步幫助孩子轉危為安、並且把握社交方向了
淚眼婆娑地邊哭邊說:“小強打我了,我的頭流血了……”這時,你最該做的就是蹲下來,趕緊把孩子摟在懷裡,撫摸孩子的背部和頭髮,柔聲細語地問:“怎麼了?來,讓媽媽好好看看,哪裡受傷了。”而不少家長卻在這時粗魯地驚叫:“又怎麼了?怎麼又這樣了?瞧瞧你衣服髒的!又跟人打架了?我不是告訴你別跟大孩子玩嘛,就是不聽話,現在挨揍了就老實了吧!你看看你……”一大堆責怪的話,如果遇到強脾氣的孩子肯定就會馬上爆發:“不是我的錯!我沒有錯!”跟家長大喊大叫地哭訴委屈。即使是脾氣好一些的孩子,遇到這樣的家長,也會特別憋悶,把所有委屈都硬往自己肚裡咽,一邊被媽媽拉過去拍打衣服上的灰塵,一邊哭著自己小聲嘟囔:“都是小強,他欺負我,嗚嗚~~”如果你不想讓孩子變得叛逆,最好的方式就是先查看孩子受傷的情況,給予精神上的安慰:“沒事,不怕,傷得不嚴重,回家媽媽給貼上創可貼,明天就好了。”然後,心平氣和地詢問情況:“孩子,發生什麼事情了?跟媽媽說說。”聽完孩子自述,再做調查:“走,你帶媽媽去那邊看看小強還在不在,媽媽想問問他,為什麼要欺負寶寶。”是否該給孩子選擇權?孩子的心通常既善良又脆弱。在“被欺負”後,其實他內心中也是充滿矛盾的,是選擇寬容、原諒,繼續跟小朋友玩?還是選擇生氣、憎恨,從此跟小朋友絕交?孩子當然不想失去朋友,即使他嘴上說:“我不理他了,我再也不要跟他玩了!”“我不道歉!本來就不是我的錯!”心裡還是在想:我這樣做的話,媽媽會怎樣呢?那個小朋友該服從我了吧?我不會真的失去他這個朋友吧?作為家長,其實最應該瞭解孩子的心理,尤其是目前國內很多都是獨生子,城市裡的孩子平時鄰居家都很少去,要是在社區裡能遇到幾個跟自己同齡的、能玩到一起的朋友還真是難得。無論在幼稚園還是學校,繁重的課業壓力,把孩子的自由玩耍時間擠壓得少得可憐,孩子內心是多麼渴望能跟小朋友撒歡玩耍啊!朋友其實是孩子內心最渴望的童年禮物。所以,聰明的家長在勸解無效的時候,往往就可以拿出選擇權這個殺手鐧,讓孩子自己選擇:要麼原諒他,繼續玩;要麼不玩了,回家;要麼不原諒他,你失去了朋友,你從此以後都自己一個人玩。
是否想讓孩子少一個敵人?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其實仔細想想,我們真正的快樂往往就來自我們與其他人的關係。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當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朋友遍天下,但其實人的一生所能認識的人確實有限,而讓孩子在社交中常立於不敗之地的最佳良方就是“減少敵人”。家長們其實都知道,孩子的世界裡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所以很多“對”與“錯”的概念都是家長灌輸給孩子的。所以,在孩子童年時期,家長的社交觀點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如果家長能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準則,孩子就會懂得接納、包容、寬恕;知道求同存異;懂得凡事要自己先付出;懂得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懂得禮尚往來;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從心底裡珍惜跟每一位小朋友相識的緣分,主觀上有主動維護關係的意識,這樣也才能讓孩子在遇到問題時,多從對方角度換位思考,從而自主地化解矛盾,讓自己的人際圈子裡少一個敵人。
怎樣讓孩子多一個朋友?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遇到一些蠻不講理、專橫跋扈的人,孩子的世界也不例外。有些情況是不僅對方孩子調皮搗蛋、欺負人成性,其家長也是得理不饒人,甚至沒理也聲高。真的遇到了這樣的“主兒”該怎麼辦?最簡單的辦法是“涼拌(辦)”——讓寶貝趕緊遠離那樣的孩子,你也遠離那樣的家長。因為人的素質和涵養不是一天兩天、你一句話兩句話就能讓人家提高的,遇到真的有理也講不清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寶寶,別哭了,可能人家小強也不是故意的。今天天晚了,你該回家睡覺了,我們跟小朋友說再見吧!”不要給孩子解釋和繼續哭鬧的機會,抱起孩子趕緊走,一邊走,你可以一邊哄他:“回家媽媽給你玩玩具小鴨子,給你洗個溫水澡,然後媽媽給寶寶講個好聽的故事。”路上或者回到家,你可以繼續問寶寶:“小強是無緣無故就打了你的頭,是嗎?”這時候可能孩子會繼續跟你訴說心中委屈,你耐心地聽完之後,要告訴孩子:“小強這樣做是不對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應該互相愛護,不能欺負人。但是寶寶現在還小,你打不過小強,硬去跟他打架就是不明智的。”如果可能,你可以給孩子講講“雞蛋碰石頭”的故事,然後告訴孩子:“雖然小強在這方面做得不好,但他肯定也有優點,寶寶要善於發現小朋友的優點,多多鼓勵他。小強的優點是什麼呢?”“他力氣大。”“對,下次你就誇誇他力氣大,並且鼓勵他用自己的力氣做一些助人為樂的好事,比如幫老奶奶搬東西,幫老師擺桌子。然後寶寶跟他一起去做好事。寶寶是智慧的孩子,要想辦法多交朋友。”你要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響和帶動其他小朋友,並且把進展隨時彙報給你,這樣你就能夠進一步幫助孩子轉危為安、並且把握社交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