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是公認的補腦食物, 營養價值高, 富含豐富的蛋白質, 而且容易消化, 很適合寶寶食用。 很多家長從給寶寶開始添加葷類輔食開始, 就喂寶寶食用魚肉, 魚肉肉質細膩鮮美, 寶寶愛吃停不下來嘴, 但是寶寶吃魚有一個最大的問題, 就是可能被魚刺卡住喉嚨。
給寶寶製作輔食的時候, 一定要把魚刺全部剔除, 確保魚肉中沒有一根魚刺。 對於較大的寶寶自己吃魚, 提醒寶寶不要說話, 專心食用。 萬一被魚刺卡到了該怎麼辦呢?大人的方法寶寶用了只會適得其反, 怎樣做請看下面:
寶寶被魚刺卡到怎麼辦
Advertisiment
傳統的方法慎重使用。 一般我們大人被魚刺卡了, 喝醋, 大口吞咽等方法。 一般來說, 寶寶吃魚時被魚刺卡住, 最初的位置一般都比較淺, 最常見的就是在扁桃體附近, 如果及時就醫或夾出很容易解決。
相反, 採用吞食物等土辦法, 會把魚刺越擠越深, 刺入黏膜內, 同時, 也可能把魚刺推入咽喉部、食管, 導致魚刺更難取出。
另外咽喉食管周圍有許多大血管, 魚刺刺傷血管後可造成大出血, 或者刺破黏膜造成感染、化膿、形成膿腫, 最後可引致感染危及性命。
1、觀察魚刺位置
可以讓孩子張開嘴巴, 大人用手電筒等觀察魚刺的位置, 如果張開嘴就能看得見魚刺, 在固定孩子嘴巴的前提下, 大人可用筷子或鑷子夾出來。 對於看不見魚刺的情況,
Advertisiment
2、如果魚刺較小
如果確認魚刺較小, 大人可用乾淨的手指或筷子伸進嘴裡壓住舌根部, 使孩子噁心嘔吐, 最好能大吐, 把吃進去的東西吐出來, 小魚刺也就隨食物一起出來了。 (下頁:如果魚刺較大怎麼辦)
3、如果魚刺較大
如果不清楚魚刺的大小, 或者知道魚刺很大, 大人千萬不能讓孩子吞食東西, 也不能盲目讓孩子嘔吐, 必須及時到醫院, 讓醫生處理。
盲目吞食或驅吐可能讓魚刺刺破孩子的咽喉和食管, 造成更大的傷害!魚刺夾出後的兩三天內也要注意觀察, 如寶寶還有咽喉痛, 進食不正常或流口水等表現, 一定要帶寶寶到正規醫院的耳鼻喉科做檢查, 看是否有殘留異物。
Advertisiment
雖然吃魚麻煩, 但是吃魚對孩子好處多多, 魚肉是幼兒肉類輔食的最佳選擇。
提醒媽咪, 如果怕麻煩, 在魚類的選擇上, 媽媽可以給寶寶選擇鯧魚、扒皮魚、羅非魚、銀魚、雪魚、青魚、鯰魚、黃花魚、比目魚、馬面魚等, 因為這些魚類肉多、刺少, 比較適合嬰兒食用。
魚刺多的魚比如鱸魚、鯽魚、鰱魚、胖頭魚、武昌魚時, 可以給寶寶吃魚腹肉, 沒有小刺, 可以放心給寶寶吃。
小編的話
寶寶被魚刺卡住喉嚨, 千萬不要讓寶寶大口吃飯或者喝醋, 這樣只會讓魚刺進去更深。 如果自己在家不能取出魚刺, 就要立刻帶寶寶去耳鼻喉科就診, 讓醫生取出魚刺。 無論大人小孩, 吃魚刺被卡到是難免的, 只要積極應對就沒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