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準備懷孕>父母須知>正文

寶寶見到陌生人哭鬧怎么辦?

導 讀: 我家寶寶現在一歲了, 女孩, 平時在家里很會玩, 也很聰明。 但就是外出時見到陌生人(鄰居或我們的朋友)會哭鬧, 還會讓人抱著, 好像很緊張不愿和他們說話。

這說明嬰兒開始有了情緒的記憶, 這恰恰是一種進步。
嬰兒期的“怕生”現象一般在1歲半左右都會隨著認識范圍的擴大, 接觸陌生人機會增多, 逐漸消除了對陌生人的恐懼, 也自然地消除了“怕生”現象。
但是, 由于每個孩子所處的環境不同、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同, 有的孩子到了3——4歲仍然存在“怕生”的現象。 這就需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 造成這種“怕生“現象的原因有2個,

Advertisiment
環境是很主要的因素。
現代家庭多為小型化的3口之家, 住的又是高樓獨戶, 關上門就是一個小天地。 獨生子女在家中多數時間僅面對自己的父母, 長年累月無外人接觸, 慢慢使孩子形成一種習慣, 在心理上形成一種“定勢”, 認為只有和父母在一起最安全, 最自在, 而見到陌生人則感到不安全。

教育不當會導致“怕生”

有的父母怕孩子單獨外出會闖禍, 而嚇唬孩子, 孩子變得膽小, 怕見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別人的欺侮, 怕吃虧、學壞, 認為還是關在家中好;有的怕孩子與人接觸傳染疾病, 情愿將孩子閉門獨處。

這些父母都是人為地限制了孩子的活動范圍和交往機會, 使孩子不能獲得外界的信息,
Advertisiment
過著封閉式的生活, 就必然會使嬰兒期自然的“怕生”現象延續到幼兒期, 甚至還會影響到兒童和青年時期的個性。

要幫助孩子克服怕生的缺點, 需要根據幼兒的感知與記憶的特點采取有效的辦法:

★讓孩子見多識廣

創設外出活動和與人交往的條件, 使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 不斷地擴大認識及交往范圍, 使他在接觸陌生人的交往中, 不斷地增強感知能力和記憶能力。

★讓孩子體會與人交往的快樂, 慢慢消除緊張感和不安全感

先讓孩子和比較熟悉的人交往, 譬如:和經常左鄰右舍打個招呼, 問個好;和熟悉的、性情溫和的、年齡稍大幾歲的小朋友一起游戲;再慢慢過渡到走親訪友, 去公園和同伴嬉戲, 利用乘車、散步的機會和陌生人接觸等。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