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該多大開始糾正愛吃手習慣

著名心理學家佛洛德把嬰兒出生後第一年稱為“口腔期”, 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 吃手活動是嬰兒期獲得滿足的最佳、最主要途徑, 是寶寶成長過程中一種心理需求和行為, 是寶寶一種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式。 在正常發育情況下, 寶寶不會養成吃手的習慣, 家長不必擔心, 也無需設法阻止;但是如果長大了還吃手的話就需要糾正了。

一、寶貝吃手有規律

寶寶剛出生時, 口唇接觸媽媽的乳☆禁☆頭就會自發地作出吃奶的吸吮動作, 這是一種生理性的吸吮反射。 當他們在饑餓時, 無論口唇碰到什麼東西,

Advertisiment
都會引起吸吮反射, 甚至在熟睡中也會自發的出現吸吮動作。

稍大一點, 饑餓時大多數寶貝(占嬰兒的90%)會將自己的手指放在口中吸吮, 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爸爸媽媽不必太在意。

2~3歲後, 寶寶饑餓時會要求吃東西, 這種吸吮手指現象逐漸消失。

寶寶4歲了, 還吃手, 甚至出現咬指甲、咬被角、咬衣服袖口的現象, 就可能是行為問題, 需要進行矯治了。

二、吃手的原因

寶貝需要吸吮。 剛出生的寶寶對吸吮有一種天生的需要, 如果吸吮沒有得到滿足, 他就會想辦法自己滿足自己——吸吮手指, 這是一種替代和安慰。

吃手是寶寶對愛的呼喚。 爸爸媽媽或看護人很少和寶寶肌膚相親, 很少陪寶寶說話、做遊戲, 寶寶饑餓、患病時不能得到及時的撫慰,

Advertisiment
吃手是寶寶的一種自☆禁☆慰方法, 其中多少有些無奈。

吃手是寶寶排遣壓力的方法。 如果寶寶的生活環境、看護人經常更換, 或爸爸媽媽對寶寶要求過嚴, 經常訓斥打罵寶寶, 家庭關係緊張等等, 在較大心理壓力下, 寶寶會通過吃手來排遣內心的壓力。

吃手是寶寶對抗孤單寂寞的方法。 現在的家庭一般都是一個寶貝, 孩子不免孤單, 如果孩子常獨自在家裡玩玩具、看電視, 接觸不到同齡的夥伴和新鮮事物, 不免會感到寂寞, 孤獨和乏味, 孩子會用吃手來排遣孤單和寂寞。

媽媽爸爸的態度強化——寶寶吃手。 當寶寶緊張焦慮時、饑餓時、無聊時或模仿其他孩子偶爾吃手時, 爸爸媽媽見了, 嚴厲訓斥, 令寶寶更緊張,

Advertisiment
反而強化了寶寶吃手。 也有的媽媽爸爸對寶寶吃手看之任之, 不及時找原因, 進行矯治, 讓吃手成為一種固癖。

三、吃手的害處

手:寶寶常吃手, 小手浸泡在口水裡, 受到牙齒的壓迫, 時間一久容易出現手指蛻皮、腫脹、感染、變形。

牙:小手放在嘴裡, 影響出牙, 時間一久可能會引起牙齒排列不整齊, 牙齒閉合不良。

衛生:寶寶的小手東摸西動, 粘了不少髒東西, 一吃手, 髒東西就入口了, 容易引起腹瀉、感染寄生蟲等。

心理:如果寶寶形成了吃手的壞習慣, 不僅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 也容易產生緊張、焦慮、自卑、抑鬱等不良情緒情感, 影響寶寶的心理健康。

四、如何糾正吃手的習慣

1、對於1 歲以內的小寶寶來說, 吮手指是一種正常的行為, 就讓他好好享受一下“蜜”手指的滋味吧,

Advertisiment
不用去阻止他。

2、兩三歲寶寶的還在吮手指, 可以採用讚揚的口吻對他說:“寶寶長大了, 不吃手指了!”也可以告訴他:“手太髒了, 不能放進嘴裡, 否則要生病的!”

3、再大一點的孩子, 可以告訴他手指縫裡有很多髒東西, 有會使人生病的細菌, 還有鉛等有害物質, 會影響健康。 甚或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網上搜一搜, 看看我們的手指縫裡究竟有什麼髒東西, 這樣可以增加孩子克服這種壞習慣的動力和決心。

4、為寶貝營造寬鬆、溫馨的氣氛。 媽媽爸爸最好為寶寶營造一個溫暖、舒適、穩定、寬鬆的成長氛圍, 讓寶寶快樂成長。

5、夥伴多多, 活動多多。 媽媽爸爸可以讓寶寶多和小夥伴一起玩耍, 鼓勵他廣交朋友,

Advertisiment
多接觸外面的新鮮世界;為寶寶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 儘量不讓他一個人閑著, 他就想不起來吃手了。

6、請醫生幫幫忙。 如果寶寶滿4歲了, 還吃手, 媽媽爸爸就應當帶著寶寶一起諮詢心理醫生, 和醫生一起分析寶寶吸吮手指的原因, 根據不同原因進行糾正, 輕的可指導爸爸媽媽滿足寶寶情感需要等措施, 重者採用行為矯治方法。

厭惡療法在寶寶經常吸吮的手指頭上抹黃連素等無毒的苦味劑, 或纏上紗布, 讓寶寶吸吮時產生厭惡感, 減少或消除這種不良行為。

負性療法讓寶寶在一段時間裡反復不停地吸吮手指, 直到他感到不舒服、不愉快為止, 促使他慢慢改掉這種習慣。

特別提示:在矯治過程中, 媽媽爸爸的態度要和藹, 語言動作要輕柔,以關愛鼓勵為主,不要大聲呵斥、打罵寶寶,寶寶有進步時,要及時給以表揚。

語言動作要輕柔,以關愛鼓勵為主,不要大聲呵斥、打罵寶寶,寶寶有進步時,要及時給以表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