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說“對不起”,不被原諒怎麼辦

寶貝懂得“對不起”的真實含義嗎

兒子剛上幼稚園那會兒對色彩產生了濃厚興趣, “塗鴉”成為最喜歡的遊戲方式。 這不, 趁大人稍不留意, 又拿起彩筆塗抹起來, 桌上牆上無一倖免。 見我想要發作, 老公趕緊過來把兒子攬進懷裡, 讓他跟我說“對不起”。 當兒子仰著小臉奶聲奶氣地吐出這三個字時, 我的怒氣已然消失大半。

誰知一眨眼功夫, 兒子又在臥室的牆壁上畫了“奧特曼”。

站在被“重新裝飾”的牆壁前, 我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 我找到抹布, 蹲下身子, 蘸上清水, 一點一點兒地清理。 費了好大勁兒, 牆面上的痕跡總算消失了。

Advertisiment

接下來, 我故意扶著牆壁慢吞吞地起身, 隨之小心翼翼地挪到客廳裡, 一下子窩在沙發上, 誇張地直呼腰酸腿疼。 兒子湊過來, 討巧地幫我捏腿捶背, 我趁機跟他講, 桌子、牆壁都不適合畫畫, 因為媽媽打掃起來很辛苦;在紙上作畫反倒更容易修改和保存呢。 他聽懂了, 不好意思地撓撓耳朵。

小孩子的認知具象而感性, 他能感受到具體直觀的形象, 但並沒有真正領悟出抽象的“對不起”是何含義。 遇到這種情況, 大人不妨耐下心來, 用點技巧, 引導孩子用他所能理解的方式體會自己的行為給他人帶去的傷害, 比如“對不起”就是“把別人弄疼了”“惹媽媽生氣啦”之類, 從而將“對不起”的含義具象化。

關照好情緒再說“對不起”

Advertisiment

兒子一年級時, 放學後會先到爺爺奶奶家, 估摸著我們該接了, 小傢伙便用爺爺的手機給我們發短信。 初學發短信, 用起來不是那麼得心應手, 有一次, 因為我們沒有及時接他, 一條“爸爸你何時來接我”的資訊被重複發送了N遍。

我發現父子倆的臉色都很難看。 老公肯定是因為生氣;兒子呢, 許是因為害怕。 我觀察兒子:小臉脹得通紅, 連一向喜愛的動畫片也主動關了不看;一會兒又偷瞄著我們往後輕挪幾下腳步。 單看他的舉動我就明白:他已經意識到自己闖禍了。 此刻該不該讓孩子道歉呢?

坦白說我也生氣, 可轉念一想:兒子之所以會發這麼多短信, 一是他的確不太明白短信的運營方式;二呢, 可能那一刻無比急切地盼望爸媽前去接他,

Advertisiment
於是不停地觸下短信發送鍵表達自己的訴求, 以致出現了如今的狀況。

從這個角度說, 兒子並沒有做錯什麼, 他只是不太會用手機, 並且也緣於我們遲到了, 這聲“對不起”應該由我們來說。

於是我走到兒子跟前, 拉過他的小手說:“對不起啊寶貝, 爸媽下班晚了, 沒能按時接你。 你願意原諒我們嗎?”兒子倍感詫異, 甚至有點兒受寵若驚, 他難為情地笑笑, 自顧自地講“以後不亂動手機了”。

說“對不起”, 不被原諒怎麼辦

週末, 社區裡的孩子一塊兒玩, 兒子擺弄著小夥伴洋洋的電動機器人玩具愛不釋手。 它本來能發出絢爛的光與聲響, 但突然沒了反應, 兒子慌亂地試圖修好它, 卻始終不成功。 我沒有著急參與進去,

Advertisiment
讓他先用自己的方式嘗試面對。

果然, 兒子有些緊張地把它歸還給洋洋, 盡力跟人家解釋事情的經過, 不住地說“對不起”。 可洋洋說:“對不起也沒有用啊!”

我覺得有必要跟兒子聊聊了。 為什麼寶貝要說“對不起”?因為咱知道錯了, 需要表達歉意, 同時也提醒自己避免下次發生類似的錯誤。 如果從這個角度上分析, 我們道歉的目的不是必須立刻爭取到對方的原諒——雖然被原諒了更好。

另外, 想想看洋洋為什麼不肯原諒你呢?或許他正心疼玩具呢, 咱們得試著體諒對方的心情而不是一定要對方接受道歉啊。

當然, 誠懇地表達歉意也很棒, 不需要過度地責怪自己, 有啥問題媽媽和你一起處理。

第二天和洋洋見面, 他倆高興地抱在一起,

Advertisiment
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後來知道洋洋的玩具只是沒電了, 兒子“賠償一個新機器人”的打算也就作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對不起”正逐漸演變成他們必備的行事規則, “不被原諒”的特殊情況時有發生, 倘若處理不好極有可能讓孩子產生挫敗感, 所以必要時家長得扮演好“幕後和事佬”的角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