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3歲多了, 才剛剛開始學會發音, 有時甚至還說的含糊不清, 這可怎麼辦啊, 怎麼幫他學習說話呢?有什麼好的方法推薦?
有些孩子說話比同齡的孩子晚, 到兩歲多了還只會蹦一些單音字, 有的以前會說的字, 現在反而又不會了。 這可把父母急壞了, 擔心孩子的語言功能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其實, 絕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正常的, 只是父母的養育方式出了問題。
孩子不開腔的原因沒有正確的方法
孩子9個月前我們告訴家長用“十一字方針”(做到哪, 說到哪;看見啥, 說啥)為寶寶大腦積累語素。 可很多時候,
Advertisiment
家長太聰明
孩子一指家長就知道他想要什麼、想幹什麼!孩子當然不願意再去表達。 所以說, 孩子的問題永遠都是家長的問題。
Advertisiment
首先要瞭解嬰幼兒言語能力發育的一般水準:
10個月, 能夠模仿成人發1~2個字音, 如喵、嘎、打、拿等象聲詞和動詞;到11個月時, 則能自己有意識地發一個字音, 如拿起電話說:喂;12 個月就會看著媽媽叫“媽媽”, 看著爸爸叫“爸爸”了。 15個月時, 會指眼、耳、鼻、口、手, 會說3~5個字;18個月時, 懂得三個投向, 除“爸”“媽”外說10個字;21個月時, 回答簡單問題, 說3~5個字句子;24個月時, 說兩句以上兒歌, 問“這是什麼”;到33個月時, 他不但能說出自己的性別, 還可以連續完成三個指令性的事情;36個月懂得“冷了、累了、餓了”要怎麼辦;42個月的時候, 已經會說反義詞了;48個月的時候, 可以複述四位元和五位元的數位, 能說四個以上的反義詞;到60個月時,
Advertisiment
知道了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語言發展水準, 就得學會正確的方法來激發寶寶說話的興趣了!
寶寶說話晚的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進程, 一般是出生或孕末期就能聽到外界的聲音並可以對聲音做出相應的反應, 從出生以後對撫養人有意識的互換或人的語言就有了更明確的回應, 1個月以內就可以一些喉音, 之後慢慢出現簡單的輔音、母音, 到8個月左右就能很好的發出唇音, 如爸爸”媽媽”噠噠”等, 1歲左右會出現有意識的叫爸爸、媽媽, 10個月到1歲2個月之間會出現較多語音的句子但成人不能聽懂, 常常以自言自語的方式出現;1歲半左右語量開始明顯增多, 2歲左右可出現300個詞,
Advertisiment
但是, 語言發育有個體差異,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發育的速度, 只要寶寶一切健康, 說話早晚只是時間問題。 這和寶寶聰明與否無必然聯繫, 說話早的有可能成為科學家, 說話晚的也可能大器晚成”。 家長不要太心急, 只要正確引導就可以了。 "
寶寶說話晚怎麼改善一旦發現寶寶語言發育遲緩, 父母應儘快帶寶寶就醫, 及時確定寶寶語遲的原因, 然後對症下藥, 積極調整寶寶的心理與語言環境, 對寶寶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為寶寶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寶寶是憑感覺學語言的, 父母的神情、動作、聲音, 都能幫助他領會其中的意義。 父母與寶寶之間的語言交流越多, 寶寶的語言能力就越強。
Advertisiment
激發寶寶說話的願望
和寶寶一起遊戲, 一邊遊戲一邊帶著寶寶說兒歌或者向寶寶描述遊戲過程中發生的這種情景。 當寶寶有什麼要求, 媽媽可以適當地根據寶寶年齡延遲滿足, 逼迫”寶寶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 然後再滿足他的要求。
鼓勵寶寶與年齡大的孩子玩
跟年齡大一點的孩子玩, 在玩的過程, 寶寶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就會在遊戲中得到有效的激化, 對促進寶寶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何教寶寶學說話儘早“對話”
不要等寶寶會說話了再和他對話, 盡可能早甚至從一降生就可以和寶寶“對話”了,當然這個對話更多是以非語言進行的,比如用心地記錄和分辨寶寶哭鬧的類型(餓、困、累、怕等各有各的哭法),並予以相應的回應和滿足。此外,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寶寶的表達方式日趨豐富,開始發出各種各樣的咿咿呀呀的聲音,這時候模仿一下寶寶,它一定很開心。
使用“媽媽語”
生活中,對於呀呀學語的寶寶,媽媽(或其他家人)和寶寶說話時,常常會不自覺地放慢語速、提高聲調並採用誇張的語氣說出或重複說出一些簡短的詞語或句子,這就是所謂的“媽媽語”。寶寶非常吃這一套,因為緩慢的語速、誇張的語氣、高揚的聲調和重複,是寶寶最容易理解的,可以使他更好地感受、學習語言。
做寶寶的“導遊”
寶寶是這個世界的“新客人”,即便是對洗澡、吃飯這些最基本的事情寶寶也莫名其妙,這時候需要我們做好寶寶的“導遊”,比如用親切的聲音、變化的語調,跟寶寶講他當前面對的事物和事情。自然、親切的語言“導遊”,對提高孩子語言能力非常有效,也很利於孩子的社會化發展。
成為“朗讀者”
很多優秀家庭的實踐證明,堅持給孩子朗讀、多給孩子講故事,從一開始就讓孩子接觸優秀的漢語而不是傳統中的嬰兒語,寶寶的語言能力可以發展到讓人驚喜的程度。
把握9個月至1.5歲單字表達關鍵期的三個方法單字重複,易模仿
見到所有的汽車都說“車,車,車”,這樣便於寶寶學習和模仿。
片語分家,易接上
拿起水杯喝水時,就說:“水~~~杯,水~~~杯,水~~~杯”這樣,就便於孩子來接上後面這個字。
掌握問話的金鑰匙
把問“xx在哪裡?”換成“這是什麼?”因為問“什麼在哪裡?”只要用手指就好了,這樣做家長是在無意識中剝奪了孩子說話的機會!而“這是什麼?”則為孩子創造了表達的機會,激發他去思考去回答。一歲前我們的家長已經習慣了“氣球在哪裡?”“爸爸在哪裡?”的問話方式,而這種問話方式主要是針對6個月至1歲發展寶寶指認物體的能力,所以,有很多時候是我們拖了孩子的後腿。
盡可能早甚至從一降生就可以和寶寶“對話”了,當然這個對話更多是以非語言進行的,比如用心地記錄和分辨寶寶哭鬧的類型(餓、困、累、怕等各有各的哭法),並予以相應的回應和滿足。此外,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寶寶的表達方式日趨豐富,開始發出各種各樣的咿咿呀呀的聲音,這時候模仿一下寶寶,它一定很開心。使用“媽媽語”
生活中,對於呀呀學語的寶寶,媽媽(或其他家人)和寶寶說話時,常常會不自覺地放慢語速、提高聲調並採用誇張的語氣說出或重複說出一些簡短的詞語或句子,這就是所謂的“媽媽語”。寶寶非常吃這一套,因為緩慢的語速、誇張的語氣、高揚的聲調和重複,是寶寶最容易理解的,可以使他更好地感受、學習語言。
做寶寶的“導遊”
寶寶是這個世界的“新客人”,即便是對洗澡、吃飯這些最基本的事情寶寶也莫名其妙,這時候需要我們做好寶寶的“導遊”,比如用親切的聲音、變化的語調,跟寶寶講他當前面對的事物和事情。自然、親切的語言“導遊”,對提高孩子語言能力非常有效,也很利於孩子的社會化發展。
成為“朗讀者”
很多優秀家庭的實踐證明,堅持給孩子朗讀、多給孩子講故事,從一開始就讓孩子接觸優秀的漢語而不是傳統中的嬰兒語,寶寶的語言能力可以發展到讓人驚喜的程度。
把握9個月至1.5歲單字表達關鍵期的三個方法單字重複,易模仿
見到所有的汽車都說“車,車,車”,這樣便於寶寶學習和模仿。
片語分家,易接上
拿起水杯喝水時,就說:“水~~~杯,水~~~杯,水~~~杯”這樣,就便於孩子來接上後面這個字。
掌握問話的金鑰匙
把問“xx在哪裡?”換成“這是什麼?”因為問“什麼在哪裡?”只要用手指就好了,這樣做家長是在無意識中剝奪了孩子說話的機會!而“這是什麼?”則為孩子創造了表達的機會,激發他去思考去回答。一歲前我們的家長已經習慣了“氣球在哪裡?”“爸爸在哪裡?”的問話方式,而這種問話方式主要是針對6個月至1歲發展寶寶指認物體的能力,所以,有很多時候是我們拖了孩子的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