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變沉默,你有必要知道這個成長隱情!

前段時間, 在幼稚園上大班的思思被自己的班主任文老師“投訴”了!

理由是:思思上課不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而且不管老師問什麼, 思思都跟沒聽見一樣, 從頭到尾閉口不言。

電話這頭的思思媽媽徹底蒙圈了, 女兒向來是個很有禮貌的孩子, 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呢?

其實, 這種情況在學齡前的寶寶身上經常發生。 有的寶寶別說是在外人面前了, 就算在自己的親媽面前, 也是愛答不理, 頭都不回一下——

自己玩玩具,

自己玩手機,

自己聽歌看電視,

……

於是媽媽崩潰了, 寶寶這是故意不搭理, 還是聽力出了問題?不會是“自閉症”的前兆吧?!

Advertisiment

究竟寶寶為什麼不理人呢?媽媽先別自行判斷, 今天堂媽(ID:kexueyuer2013)就來為大家好好說說這件事。

寶寶為什麼不理人? 1寶寶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

不同于成人的“一心二用”, 孩子只能在一個時間段內專注於一件事情。

尤其是3歲以上的寶寶已經有了“我”的概念, 自我意識開始佔據主導, 他們對陌生的環境和人回避是正常的。

而且這時的寶寶更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周圍新鮮、有趣的事物上, 因此, 他們不能做出回應。

一是他們注意力的集中度無法在聽到你的話後迅速做出回應;

二是你所說的話、所做的事沒有成功引起他們的注意, 自然而然就“遮罩”了你。

兒童注意力的穩定性持續時間

1歲以下:

只有瞬間注意的能力,

Advertisiment
且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超過15秒

1—2歲:

開始有了自己的興趣點, 但他們往往只注意到了自己選擇的活動, 且集中注意時間不足3分鐘

2—3歲:

動手能力開始增強, 不過他們需要一件一件完成, 很難同時完成, 且注意力只能集中3—5分鐘。 不過在和他人進行遊戲時, 他們的注意力則可以持續達到20分鐘

4歲:能集中注意到10分鐘

5—6歲:

能集中注意到15分鐘左右。 但是在和他人遊戲中, 他們的注意力則可以達到96分鐘

2父母沒有做好榜樣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也是最好的老師, 父母的言談舉止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的一言一行。

孩子都喜歡模仿, 所以父母們要注意了, 孩子之所以不理你, 很可能是因為你觸犯了這些底線:

Advertisiment

總是批評孩子

許多家長看到孩子不回答別人的問話或者拒絕說話, 就會覺得孩子不懂禮貌, 做錯了事, 便在大庭廣眾下打罵孩子。

殊不知這樣不僅會讓孩子顏面全無, 還會讓孩子傷到自尊、痛苦, 於是孩子就更不愛理人了。

正確的做法是:

應該耐心引導孩子, 可事先給寶貝講一些待人接物的小故事, 或者問:“小朋友見到客人應該問好還是應該不理睬呢?”

也可事後回家安靜的時候問:“為什麼別人跟你打招呼的時候你不回答呢?是不舒服嗎?”

而不要問:“當人們問你問題時你為什麼不回答?”

其實一些簡單的話語鼓勵可以幫助孩子跨出交流的第一步。

對孩子不理不睬

事實上, 家長對孩子的呼喚不做出回應, 孩子看在眼裡,

Advertisiment
也會逐漸模仿父母不及時應答的行為。

還記得開篇說的思思的故事嗎?思思的媽媽在接到老師的電話後便去問了女兒, 經過一連串的耐心詢問, 思思終於在抽噎聲中說出了事情的原因。

“媽媽, 我不理你的時候, 你是不是很不開心?”

“我看電視的時候, 不認真和你說話, 你是不是也很不開心?”

“媽媽, 我也經常不開心!媽媽, 你總加班, 沒時間陪我玩。 ”

“陪我玩的時候, 你也都在一邊玩手機!對我‘嗯’‘啊’的!”

於是思思媽媽終於明白了, 原來女兒不理人, 是因為自己就是這麼不理女兒的。

所以當作為家長的你在一邊刷朋友圈一邊對孩子敷衍地應答“誒”“哦”時, 請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問題。

如果互換身份, 你會是怎樣的感受?

如何讓寶寶及時應答? 1“ 看 到 ” 孩 子

Advertisiment

前面我們說到了孩子注意力發展的受限, 所以當孩子在專注于某件事時不要跟他們說話, 如果有必要講或者想跟孩子進行互動, 可以走到孩子面前, 面對面進行溝通。

要注意, 和孩子溝通時, 大人與孩子的眼神應在同一水平線上。

眼神的注視非常重要, 你的眼神代表著你在關注他, 在意他, 那麼孩子也就會注意你。

此外, 豐富有趣的語調, 像孩子一樣喜怒哀樂的表情、誇張笨拙的動作, 都會成功吸引到孩子的注意。

2讀 懂 孩 子

作為家長, 一定要在第一時間敏感而及時地回饋孩子的需求。

比如孩子叫你時, 你要先將手頭的事放下, 及時應聲回答。

久而久之, 孩子也會效仿父母, 積極回應他人的呼喊。

其次, 給孩子多一些鼓勵、表揚,少一些批評、責駡。

批評孩子可以,但目的是讓他改正錯誤,千萬不要逞一時“口頭之快”,傷害了孩子。

其實,寶寶不理人不是什麼嚴重的事,只要“看到”孩子,讀懂孩子,用心去體會孩子,尊重孩子,你就會成為和孩子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給孩子多一些鼓勵、表揚,少一些批評、責駡。

批評孩子可以,但目的是讓他改正錯誤,千萬不要逞一時“口頭之快”,傷害了孩子。

其實,寶寶不理人不是什麼嚴重的事,只要“看到”孩子,讀懂孩子,用心去體會孩子,尊重孩子,你就會成為和孩子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