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越來越不聽話了?給崩潰的爸媽支個招

當上爸爸媽媽後, 鬥智鬥勇的生活, 才正式拉開序幕。 孩子玩出來的花樣, 雖說層數不窮, 倒也是萬變不理其中宗。 大家的這些苦惱, 丁媽又怎麼會不知道?

一言不合就發脾氣, 怎麼辦?

拒絕跟別人分享, 怎麼辦?

不分場合說哭就哭, 怎麼辦?

跟大家交流的時候, 丁媽發現, 對於如何正確有效地「管教」孩子, 大家的觀點相距甚遠。 面對孩子的小情緒, 到底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

控制情緒

從爸媽做起

孩子乖起來甜美可愛, 犯毛病的時候又是另一幅嘴臉:每天早上都要鬧一輪起床氣;在商場裡大哭大叫非要買新玩具;和小朋友玩著玩著居然打人了;不讓看電視就撅起小嘴不理人……

Advertisiment

這些場景很多人都會覺得似曾相識, 光是想想就生氣。 怒氣中燒的你, 是忍不住直接開罵, 還是乾脆已經抄起了雞毛撣子?

別這樣, 深呼吸!不要嘴裡說著「育兒」, 自己卻先發飆了。

請記住, 爸媽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這才是處理孩子情緒問題的最佳對策。

爭做高情商的爸媽

情商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 決定著一個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某種意義上說, 它甚至比智商更重要。

高情商的爸媽, 更容易覺察到孩子情緒上的波動, 能夠充分理解出現情緒的原因, 懂得如何撫慰孩子, 引導孩子平復心情。

一般來說, 孩子情商會受到父母的影響。

Advertisiment

一個高情商孩子擁有克制衝動的能力、為長遠考慮的能力、激勵自己的能力、理解別人言語表情的能力, 以及應對生活中高☆禁☆潮與低谷的能力。

情商較弱的爸媽是怎樣的?

忽略型家長:漠視, 忽略或是輕視孩子的消極情緒;

壓抑型家長:批評, 訓斥甚至懲罰孩子的消極情緒;

放任型家長:一味包容孩子的情緒。 雖然能感同身受, 但不提供必要的指導, 也不給孩子的行為劃界限。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教練, 孩子會從爸爸媽媽的言行中學習如何做事做人。

所以, 爸媽首先要懂得情緒管理, 善於掌控自我, 調節情緒, 積極應對生活中的矛盾, 及時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

給爸媽們的情緒管理小貼士:

注意自己的生理變化, 時刻提醒自己

Advertisiment

當發現自己心跳、呼吸加快, 四肢肌肉繃緊時, 你要明確地知道:哦, 我生氣了!

暫時不和孩子溝通

在氣頭上的時候, 總會做出下一秒就後悔的事。 但這個時候, 不是讓你一言不發轉身就走, 而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生氣了, 要去冷靜一下。

通過系統的方法, 調整自己的情緒

這裡介紹一個「2 - 8 - 4 情緒調整法」:用鼻子慢慢吸氣, 心裡默念 2 拍;氣沉丹田, 屏住呼吸, 保持 8 拍時間;最後以嘴慢慢呼氣, 再默念 4 拍。 如此反復, 直到情緒平復。

平復好自己的情緒後, 再跟孩子談談

用理性的態度, 問問孩子, 為什麼不高興?想要什麼?如果犯了錯, 應該如何補救?這樣, 孩子也慢慢會學會一些處事方法, 明白鬧情緒不能解決問題。

沒忍住怎麼辦?

萬一真的一時控制不了自己,

Advertisiment
罵了孩子。 那麼, 過後一定要親自跟孩子道歉, 修復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要記住, 對於孩子來說, 爸爸媽媽每個人都是重要的, 一方不能代替另一方向孩子道歉, 必須是親自的。 不過, 合作倒是可以考慮, 一方生氣就先去平復情緒, 另一方來處理孩子情緒問題。

孩子有情緒

到底應該怎麼處理?

作為成年人, 面對各種各樣的事情, 自己的情緒也會有很多起伏。 已經身為父母的我們尚且需要不斷調整, 更何況是處世未深的孩子。

孩子有情緒時, 我們應該:

細心體察孩子, 充分瞭解狀況

利用好孩子情緒化的時段, 當作增加親子關係、對孩子指導的好機會

對孩子的情緒感同身受, 聆聽他們的心聲, 認可他們的情緒

Advertisiment

幫助孩子學會表達情緒, 用語言為情緒貼上標籤

劃定界限, 決定好獎懲方式(獎懲方式不是指打罵或罰站, 它可以是一起承擔家務, 一起完成一項艱巨的任務), 和孩子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寫在最後

育兒絕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 爸爸積極參與孩子的成長, 同樣至關重要。 研究證明, 成長過程中有父親的積極參與, 孩子在學校表現會更好, 人際關係更和諧。

希望孩子心理健康發展, 這幾個重點要做到:

幸福溫馨的家庭環境

多陪伴孩子, 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做孩子的情商教練

抓住和孩子談心的好時機:晚飯, 散步, 開車, 睡前

運動有益於心理發育

父母雙方的全程參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