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跌倒要不要馬上扶?

危險!不要跑!小心啊!生活中, 爸媽常會這樣叮嚀孩子。 但是, 捨不得孩子受傷, 總把孩子保護得好好的, 會不會反而讓孩子失去跌倒的“機會”?甚至, 不懂得怎麼“好好跌倒”呢?

Advertisiment

當孩子可以穩定的走路, 很自然的, 他會試著加快速度奔跑。 放開爸媽的手, 盡情奔跑, 對孩子來說, 是一種很棒、很自信的感覺!
許多爸媽因為擔心孩子跌倒或受傷, 常會說:“不要跑, 會跌倒。 ”這般用心呵護, 孩子的確不常跌倒, 但有可能一跌倒, 是臉或下巴直接碰地, 失去身體自我保護的反應機制。 跌得這樣不可思議, 有可能因為孩子的身體缺乏摔倒的經驗, 在即將跌倒的瞬間, 沒辦法用手腳撐地, 不懂得側身臥躺, 縮小受傷範圍, 減輕傷害程度。
進一步想想, 孩子為什麼會跌倒?可能是他走路和跑步的時候不專心, 還是“太專心”沉浸在奔跑在快樂中, 沒有注意周遭事物。 又或者, 孩子的身體,
Advertisiment
對於空間的判斷, 肢體的測量能力, 種種練習都還不夠充分。
跌倒, 對身體也是很好的學習。 比方說, 身體如何判斷避免跌倒?萬一快要跌倒了, 怎麼跌比較不會受傷?跌倒後, 要怎麼把身體撐起來?勇敢站起來?
當孩子跌倒的時候, 不妨刻意慢個幾秒鐘, 給他一點時間, 感受一下“跌倒的滋味”。 身體跌到哪裡, 哪裡會痛?爸媽才上前給予安慰, 檢視是否要處理傷口。
等孩子的情緒緩和後, 讓孩子回想“為什麼會跌倒?”是踢到, 絆到東西?還是地上有坑洞?還是因為“一時的不專心”?一次又一次的找出原因, 之後有類似的場景出現時, 孩子就比較有機會閃避與反應。

陪孩子一起, 讓身體加快速度, 感受時速快慢交錯的世界, 把身體能力一點一滴提升。

Advertisiment
即使跌倒了, 也沒什麼大不了, 拍一拍灰塵, 就能勇敢站起來, 未來的步伐就能越趨穩健!

【123跑呀跑】
帶著孩子到安全無虞的戶外空間, 和孩子一起跑起來, 感受身體加速度的移動, 同時感受空間視野的變化。 當世界“撲向”眼前, 眼睛, 頭腦和身體的反應速度也要加快,
Advertisiment
對於突如其來的高低, 大小, 寬窄等環境變換, 才能夠正確掌握與判斷。
【123木頭人】
還記得大家都愛玩的“123木頭人”嗎?除了定格不動的木頭人, 還能有單腳站立的“稻草人”, 四肢著地的“木頭狗”和雙手放在頭頂的“木頭兔”。 親子約定好, 扮演不同身體重心的木頭動物, 考驗彼此的反應能力, 迅速立格, 找到身體重心而不會失去平衡。
居家生活和校內學習, 都處在一個又一個的框框裡。 有機會在空曠的地方, 盡情奔跑, 透過雙眼望向無邊際的藍天, 身體與皮膚感受風的自然吹拂, 對大人小孩都會是很棒的解壓方法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