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不要給寶寶製造緊張空氣和精神壓力
我們首先要認可寶寶的與眾不同, 千萬不要給他貼上“膽小”、“怯懦”、“無能”、“不受歡迎分子”等標籤。 不合群已經給孩子造成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如果你愛他, 就記得不要把你的擔憂和焦慮傳遞給他, 因此你要做的是強化他的自信和對自身的滿意度。 不合群的孩子往往內心敏感、有藝術天分、對他人有深入細緻的觀察, 肯定他的長處, 再對他的“對外交流”提出建議, 孩子會很樂意地接受。
2.應及時發掘和強化孩子的“合群欲”
不合群的寶寶表面上對夥伴群體間的互動無動於衷,
Advertisiment
3.製造一個“自然合群”的環境氛圍
假期串門時, 讓所有的親友都帶上自己的寶寶, 讓年齡相近的寶寶在一起玩, 鼓勵他們自行解決彼此的爭執與糾紛;多帶孩子去社區活動中心結識鄰居的孩子, 而不是把他關在家中看動畫片……不必過於挑剔孩子夥伴的家庭背景, 因為將來, 我們也無法保證孩子的交往空間純淨單一如一杯“太空水”。
Advertisiment
4.多讓寶寶接觸需要團結互助的運動專案
育兒專家建議, 可以復活像跳牛皮筋、玩沙包、滾鐵環、跳大繩、跳房子等懷舊遊戲十分必要, 它可以使你的寶寶由呆板的室內兒童變成活躍的“室外兒童”, 使他自然地參與夥伴間的互動, 不合群的問題也自然而然解決了。
5.交往可以從做“邊緣寶寶”開始
無論是社區院落裡的寶寶, 幼稚園或托兒所裡的寶寶, 還是早教機構裡的“學習型寶寶”, 都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小圈子, 與其逼自己的寶寶交往其中最活躍、最有號召力的“核心寶寶”, 不如讓孩子先交往那些自身也沒有多少朋友的“邊緣寶寶”, 最後走“邊緣包圍核心”的道路, 讓孩子輕鬆地交往所有的孩子。
6.教會孩子響亮而幽默地應對交往挫折
Advertisiment
父母要意識到你有沒有辦法過濾掉孩子在交往中接受到的所有負面刺激, 與其去攔阻這些刺激, 不如教孩子響亮而幽默地應對它。 比如孩子因為治療弱視, 必須遮黑一隻眼睛, 會被其他孩子稱做“獨眼龍”, 你可以讓孩子自稱是“加勒比海盜”、“佐羅”;再比如孩子過胖, 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你可以教會他加菲貓的名言“球形也是身材”。 除了學會自嘲, 父母還可教會孩子反問和反擊:“你說我胖的難看, 你有沒有辦法讓我不胖?”“你有沒有辦法讓我學會騎小自行車?“這樣一問, 交往中的嘲諷與對立, 就變成了了建設性的互助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