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身上長了很多”小疙瘩“是怎麼東西?

給寶寶洗澡時或者不經意間, 也許你會摸到寶寶脖子上或者身上的小疙瘩。 它們似乎不痛不癢, 寶寶也不哭不鬧。

那麼寶寶是得了什麼病嗎?這小疙瘩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 寶寶的淋巴結有增大是正常的現象, 並非疾病。

小兒的淋巴系統在出生時尚未發育完善。 在其出生後的前10年內, 尤其是幼兒期淋巴系統的發育是最迅速的, 所以在新生兒時, 大多不易觸及淋巴結。

不過, 一般健康的嬰幼兒(特別是3-10歲的時候)常可在頸、頜下、枕後、耳前、腹股溝等處的淺表摸到綠豆至黃豆大的淋巴結。 當孩子過了青春期後,

Advertisiment
絕大多數都會縮小而不明顯, 所以稱之為正常淋巴結增大。

人人都有淋巴結, 而且遍佈全身各處, 為何寶寶的會出現正常的淋巴結增大呢?

因為, 這些小疙瘩對保護寶寶的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是寶寶健康的報警器!

這些淋巴結是人體抵抗疾病的重要器官, 也是人體健康衛士。 如果有細菌或病毒等微生物侵入人體, 它挺身而出, 奮力阻攔, 消滅入侵的病菌, 同時產生抗體, 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細菌或病毒侵入小兒的管道以口、鼻為主, 所以寶寶頸部淋巴結常常出現增大。 若手足感染, 還會使腋下或腹股溝淋巴結增大。

一般情況下, 淋巴結稍增大就足以抵抗常見的病菌入侵, 而且此時的淋巴結無疼痛, 孩子不發熱,

Advertisiment
精神、食欲都正常。

這是孩子成長中的正常現象, 不算疾病, 也無需治療。

但是當病原微生物的毒力過於強大時, 淋巴結往往因寡不敵眾使自己發炎腫大, 並伴有疼痛, 最終發展為淋巴結炎, 還可能向周圍組織擴散, 發展為蜂窩組織炎, 甚至敗血症。

正常與異常淋巴結增大的比較

常見的異常淋巴結腫大:

炎症性淋巴結腫大

是小兒最常見的一種, 常伴有紅腫熱痛的症狀。

如頭皮感染可引起枕後、耳後淋巴結腫大;外耳道炎症可使耳前、耳後淋巴結腫大;扁桃體炎、牙齦炎、齲齒可引起頜下淋巴結腫大;結核引起的頸部、頜下等部位的腫大;上下肢的炎症往往引起腋下、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等。

炎症癒合後, 腫大的淋巴結較晚時間消退是正常的現象。

Advertisiment

非炎症性淋巴結腫大

多為無痛性, 進展緩慢。

如青少年風濕性關節炎, 系統性紅斑狼瘡, 慢性肉芽腫, 高免疫球蛋白E綜合征等免疫疾病;白血病、淋巴肉瘤、畸胎瘤、轉移性腫瘤等與癌症相關的疾病。

藥物性淋巴結腫大

有些淋巴結腫大與藥物有關, 可誘發淋巴結腫大的常見藥物有苯妥英鈉, 環孢菌素, 卡介苗接種、乙內醯尿素以及個別情況青黴素、頭孢菌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