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會通過給寶寶測量身高體重的方法來判斷寶寶是否發育正常, 那麼, 寶寶身高體重標準是怎樣的呢?有標準的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嗎?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科學嗎?小編提醒, 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只是作為寶寶成長發育的一個參考, 家長不必過分糾結於上面的資料。 另外, 如果寶寶身高體重已經達到標準, 不必再額外給寶寶進補, 以免加重寶寶代謝負擔。
0-6歲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
嬰幼兒身高體重標準計算方法
身高、體重是衡量小兒生長發育是否正常的一項重要指標。 現將小兒正常身高、體重標準計算公式方法介紹如下:
Advertisiment
1-6個月時體重(公斤)=出生體重(或3公斤)+月齡×0.6(公斤)
7-12月體重(公斤)=出生體重(或3公斤)+月齡×0.5(公斤)
2-10歲體重(公斤)=年齡×2+7(或8)。
嬰幼兒身高標準的增長規律:足月兒身長平均為50釐米, 出生後第一年大約增長25釐米, 所以一歲時大約是75釐米;以後每年大約平均增長5釐米, 因此2-12歲以後小兒身長(釐米)=年齡×5+75(釐米)。 凡身高超過標準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對照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 媽媽們看看自家寶寶合格了嗎?事實上, 很多寶寶的身高體重已經達標, 但是媽媽老是覺得寶寶比別的孩子瘦小, 迫不及待想要給娃進補。 其實根本沒必要!只要滿足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上的基本資料, 就代表寶寶對營養的吸收很好,
Advertisiment
足月嬰兒無需額外“進補”
足月分娩的嬰兒額外強化營養, 會導致生長速度過快, 增加成年後發生心血管疾病危險。 專家提醒:嬰兒早期並非長得越快越好, 較慢的生長反而有利於今後的健康。
嬰兒期營養將影響終身健康。 曾有醫生說, 他在門診接診過一個剛滿4個月的寶寶, 身高體重已經達到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的標準, 可爸爸媽媽卻急著要給他加這個營養素、那個保健品, 理由是:“怎麼沒有比別的孩子重呢?是不是生長落後了?”專家認為這完全是錯誤的觀念。
寶寶身高體重達標不必額外進補
以前的育兒觀點中, 總是強調滿足寶寶營養需求和預防寶寶缺乏某種營養,
Advertisiment
足月新生兒不必額外進補。 孕期不足37周的早產兒腦發育不夠健全, 腦部敏感, 強化營養對其腦部發育好處十分明顯, 需要高水準生長來追趕上足月嬰兒。 但足月兒腦發育已經健全, 腦部敏感較低, 額外營養對其腦部影響不大, 增加營養反而會使其生長速度過快, 導致對未來健康的負面效應。
Advertisiment
身高體重達標無需再補
在門診中, 許多醫生都表示自己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帶孩子來到醫院, 說孩子身高體重不達標, 想諮詢醫生意見該吃點什麼進補。 醫生對照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後發現其實寶寶發育已經達標, 但家長仍認為寶寶吸收得不好, 比不上同齡個頭大的孩子。 醫生提醒, 所謂的吸收不好, 並不是依靠身高體重來衡量的。 個頭大的孩子不一定健康。
吸收不好, 是要看寶寶是否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 如果家長剛發現寶寶一天大便兩三次, 而且大便鬆散有殘渣, 這樣的話可以稱為吸收不好。
Advertisiment
專家提醒:現在許多家長都是一味追求孩子個頭要高, 身體要壯, 實際上不必太刻意。 胖的孩子容易早熟, 寶寶的生長發育只要能在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表標準範圍內就好。 日常飲食只要保證一日三餐營養均衡, 食物適量多樣化即可。